南宋为什么会无视北宋被灭的教训,执意要“联蒙灭金”?

众所周知,辽末金兴时,北宋君臣不顾宋辽百年和好,联金伐辽,结果却引来了比辽国更为强大的金国的入侵,以致亡国。而到了南宋时期,随着蒙古强势崛起,宋朝君臣几乎是复制了联金伐辽的剧本,再一次同比金国还要强大的蒙古结盟,使自己终丧于蒙元铁骑的马蹄之下。

那么,南宋为什么会无视前辈的教训,执意要与强敌联手灭金?“联蒙灭金”究竟是南宋犯下的重大战略性失误,还是在当时的局面下不得不采取的自保之举?

上图_ 蒙古、金、西夏、南宋

“靖康之耻”与“绍兴和议”,使宋金之间缺乏结盟基础

其实,宋廷中关于联金抗蒙的呼声一直屡见不鲜。名臣乔行简就认为:“强鞑渐兴, 其势已足以亡金……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 使得拒鞑。”(《四朝闻见录》)认为在蒙古强势崛起的背景下,金国的角色已经由过去的仇敌转为现在的缓冲国。南宋应当继续向金输纳岁币,换取金国和蒙古死磕到底。

这种主张,应该说最符合今人的想法,即南宋应以联金抗蒙之策代替联蒙灭金以维系国家安全。既然已经认识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为邻,那么南宋何以仍要忽略这一续命政策, 反而与蒙古联手呢?

上图_ 靖康之变

如果我们抛开后知后觉的“上帝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就会明白乔行简之策在南宋很难有市场。由于“靖康之耻”的存在,南宋不仅长期向金国称臣,还缴纳了大量的岁币。加之二帝北狩、国土沦丧等一系列拜金国所赐的“奇耻大辱”,终南宋一朝,北伐中原、雪耻复仇始终是宋廷对金的主基调(只有在秦桧当政等少数时期偶尔变动过)。如此,要求南宋冷静地、理性地分析宋蒙、宋金关系的走向, 进而确定联金抗蒙的政策是不可能的。

打个比方,你让人家胖揍一顿,家里也被人家抢成了毛坯房,现在却被告知只有和这个揍你、抢你的人合作,才能保住饭碗,你会是什么反应?所以“太学诸生黄自然、黄洪、周大同、家演、徐士龙等, 同伏丽正门, 请斩(乔)行简以谢天下”(《四朝闻见录》)。纵然乔的主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趁金国衰弱之时出兵雪耻无疑会获得绝大多数宋人的赞同。

上图_ 南宋初年抗金形势图

此外,从金国方面来说,由于《绍兴和议》明确宋对金称臣。尽管后来和议几经更改,南宋争回了“国格”,金宋之间改以伯侄相称,但金人始终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来对待宋人。最初考虑到联金灭辽的教训,宋人虽主张灭金,但对联蒙却一直十分谨慎,几次对蒙古的结盟之请无动于衷。

可惜金人没能趁机笼络南宋,却仍以宗主国自居。在放弃中都(今北京)南迁汴梁(今河南开封)后,金宣宗曾遣使入宋,以使宋廷保持中立,但他不改上国的架子,指使金使向宋强索军粮一百万石。对于南宋提出的重新划分两国边界的提议,金国君臣更是不屑一顾。于是乎,南宋对金的仇视之情只能与日俱增,与金结盟更成了毫无可能之事。

上图_ 金朝骑兵

金国君臣的愚蠢举动,使宋金两国越走越远

虽说宋金结盟缺乏基础,但如果可以使宋在蒙金之间保持中立,对金国来说仍不失为一个利好之举。但可惜,金廷在对宋政策上举措失当,反而迅速拉近了宋蒙两国的距离。

由于南宋借口“战乱阻隔”,断绝了对金的岁币,金国不顾蒙军三面压境的不利局面,居然在兴定元年(宋嘉定十年,1217年)出兵大举伐宋,企图借此掠夺宋方财富,挽救危局。而结果呢?“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国家精锐几近丧。”(《金史》)你就这么点兵马了,还指望他们抵御蒙古苟延残喘。这下倒好,蒙古还没打你呢,伐宋先损失了一大半,真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可以说, 在国土大半沦丧、内部叛乱频仍的形势下, 金国唯有示好周边政权以稳定后方, 才有可能积蓄力量逆转局面。但金国君臣却无视两国强弱易位的变化,为了岁币之事出兵南征。这样做的结果,既将可能的盟友、至少是中立者推入敌方怀抱, 更使自己本就捉襟见肘的战争资源进一步枯竭。可以说后来金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完全是其统治阶层的愚蠢之举一手造成的。

上图_ 在蒙古的凌厉攻势下,金国国土大幅萎缩,对南宋来说已很难起到缓冲国的作用

面对强大的蒙古,南宋只能通过战争展示武力以求安保

应该说, 金国在迁都汴梁之后, 实际控制区域只有河南、陕西十余州府,其衰亡之势已定。这一点, 蒙古自然十分清楚。他们甚至可以仅留木华黎偏师继续对金攻略,而将主力调离准备西征。由于曾见识过绍定四年(1231年)蒙军以武力强行“借道”、扫荡川蜀的“辛卯之变”,宋廷对蒙古军力之强深有体会。因此,以史嵩之、孟珙等人为代表提出的联蒙灭金、以战促和的主张,实际上成为当时宋廷为数不多的能够采纳且可行的策略。

宋金结盟也好,宋蒙结盟也罢,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国家实力而非利益决定的。金在发动灭辽战争之初,便积极寻求与宋结盟。当时虽然辽屡败而金屡胜,但女真毕竟刚刚建国,军力、财力都十分有限,其对灭辽没有必胜把握,故而金渴望倚仗宋朝强大的国力为灭辽增添筹码。积极主张联宋的完颜宗翰就曾说:“南朝(指宋)四面被边, 若无兵力, 安能立国强大如此?此未可轻之!”(《三朝北盟会编》)因此对于北宋遣使而来,他们是非常欢迎且求之不得。

上图_ 蒙古骑射

反观宋蒙结盟时,尽管蒙古也希望与宋结盟。但鉴于蒙金战争中金国始终处于全面被动之中,南宋方面已意识到金必将亡于蒙古。早在决定蒙金两国命运的野狐岭大战前,曾出使金国的余峥便向宋廷进言道:“今鞑靼坚锐,即女真崛起之初。而金人沮丧销耎,有旧辽灭亡之势。”(《余尚书神道碑》)就算南宋不帮蒙古或者选择联金抗蒙,蒙古灭金至多是稍费时日。因此蒙古对于与宋结盟的需求,明显不如当初金国寻求宋金结盟那样强烈。可一旦因为拒绝蒙古求盟或联合金国从而惹怒蒙古,以蒙古之强势,必会对宋采取报复行动。“辛卯之变”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因此,面对强大的蒙古抛来的橄榄枝,其实南宋基本上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两国实力不等之时,实力就是外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上图_ 宋朝军队

综上所述,对宋来说, 联蒙灭金在实质上与联金灭辽是一样的,都是送走一只暮年的狼, 却迎来一只壮年的虎。

但在当时的情势下, 这一政策的出台实属迫不得已。宋金两国多年的积怨本就使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加之金国举措失当、蒙古步步进逼,南宋如果还想保持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就只能与蒙古结盟消灭金国,通过在战争中展示实力,使蒙古认识到灭宋的困难,打消其南下的想法,或为自己备战争取更多时间。

尽管南宋最终亡于蒙元,但绝不能凭果推因,从而完全否定联蒙灭金。数百年后的我们, 对这一无奈之举,恐怕还是应该多给予些同情和理解。

文:林森

参考资料:

【1】《金史》脱脱

【2】《续资治通鉴》毕沅

【3】《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

【4】《四朝闻见录》叶绍翁

【5】《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徐自明

【6】《南迁录》张师颜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