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朝整个政权秩序紊乱,奖惩失灵。在处理将领投降问题上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宋廷在对吕文焕投降的处置以及对待整个吕氏集团的态度问题。李庭芝将吕文焕投降的消息上报贾似道后,以吕师夔、吕文福为首的吕家子弟以进为退纷纷提出辞职。
其中吕师夔就五次上疏,振振有辞:“容臣归省偏亲,誓当趋事赴功,毁家纤难,以赎门户之想,以报君父之造”。针对吕文焕是否是主动投降,在朝廷上,李庭芝与吕氏子弟双方还展开了争辩。吕文福为吕文焕辩护,说吕文焕是被他人裹挟,投降并不是出他自己的意愿。李庭芝据理力争,“向在京湖,来归人吴旺等备言文焕父子降状,先纳莞钥,旋献襄城,且陈策攻郑州,请自为先锋。言人人同,制司案辞可征,非敢加诬人罪”。
朝廷最终的处理结果是:一方面象征性地将玩忽职守的范文虎官降一级,并下诏让吕氏子弟“勉力捍御,毋坠家声”。另一方面却将李庭芝及其部将苏刘义、范友信等贬斥到广南,并把对惩处范文虎提出异议的监察御史陈文龙等人贬官。
此后,由于战争形势的日益严峻,宋政府曾下诏给降将,想通过他们劝说蒙军统帅和议,以图缓兵一时。在图谋落空后,才对这些降将予以惩处。德枯元年(至元十二年,1275年)三月大元兵从建康府出发,经镇江,至无锡。此时宋政权一面调集军队增戍吴江、独松关。同时下诏诏谕吕文焕、陈奕、范文虎等,请求他们从中斡旋,和议息兵。在图谋落空后,便籍没降将吕文焕、陈奕、范文虎等人的家产。但是主持军政的大臣之间,政见不和,在如何处置投降人员问题上,也争执不下。
比如在籍没平江投降的潜说友家产时,左丛相兼枢密使王煽与右压相兼枢密使陈宜中就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元军即将逼近临安,宋政府又提出赦免边城降将投降的罪过,“能自拔而归者录之,复一州者予知州,复一县者予知县,所部僚吏将卒及土豪立功者同赏”。试图通过这一举措,达到瓦解元军的目的。但此时宋政权己是日薄西山,这一行为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宋廷对降将不能予以严责,对待其亲属不能加以防范,反而对他们大加姑息包庇。宋政府的这种作为招致恶劣后果,“襄樊失守,沿江诸武帅怨朝廷处置失宜,望风降附”。在战争后期,虽然采取了籍没家产等较为严厉的举措,但因为南宋政权人心涣散,己经是回天乏术了。
参考资料
【1】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