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人间诗五首,修得山中一日禅

物道君语:

有人说:“中国人头戴儒家冠,身穿道家袍,脚踏佛家鞋。”

儒、道、佛三家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事、心境态度。

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禅僧便将佛理写进诗词中,是为禅诗。

/

传说,五祖弘忍年事已高,便让弟子们把自己对禅的领悟,写成一首佛偈,想从中挑选一位继承人。

某天夜里,大弟子神秀先去墙上题写: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当时,慧能刚来寺里几个月,还没正式剃度。他看到这首偈后,觉得不对,便回了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一看,便知慧能明白了佛法的意义。于是,传其入内室,讲授《金刚经》,传袈裟给他。后来,慧能到了广东,建立南宗,被尊称为禅宗六祖。

这两首佛偈,或许是最为出名的禅诗。

何为“禅”也?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禅不可说也,但或许或借诗见禅。

今日,翻阅几本旧书,从中择取几道禅诗,与君共读。望在这炎炎夏日,如几缕清风,为你解忧,澄心见性。

有些逆境,随遇而安

《终南别业》

· 王维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写这首诗时,王维已是一位老人,半隐在辋川别墅。

经历过前半生的春风得意,再到后半生的安史之乱、阶下囚,此时的王维,早已不参与朝政,一心向佛,归隐山林。

有一日,他沿着山溪,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水的尽头。他便席地而坐,眺望远处的青山,看见云朵正从谷底渐渐升起。

本以为是一条绝路,却意外收获到了不曾有过的开阔之境。这似乎隐隐暗合了他对一生遭遇的感怀。

这样的时候,对平凡的我们来说,可能一辈子得遇一次就不容易吧。大多数时候,要么发现前路不通,马上就掉头;要么发现到了尽头,干脆自怨自艾,破罐破摔。

其实,“人生如逆旅”,没有谁保证过我们这一生定会踏马平川,称心如意。

若有王维这样一颗随遇而安的心,无论顺逆,每一步都在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生活中遇到挫折,事情踌躇不前时,大可吟诵几遍这首诗,或将此句抄于桌上,时时提醒自己:接受每一场的相逢,无论顺逆,不怨不尤,不骄不躁,总能于水穷尽看云起,于无声处见繁花。

有些争执,大可不必

《题西林壁》

·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一年,苏轼与友人、僧友一同去游庐山。

庐山千变万化,移步换景,横、竖、远、近、高、低之间,皆不相同。何为“庐山真面目”?苏子感叹看不清楚,因为我们皆是山中人。

不禁想起另一句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旁观者之清,当局者又未必认同。

看法不同,本属正常,兼听则明。但如今,大家越来越不能接受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

比如,生活中的夫妻、朋友会为了谁做得对,吵得不可开交。网络上,为了某一个事件或名人,网友们“站队”,争论不休,大有决胜负之势。

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我执”。执着于自我,只会觉得自己对,不合自己的就是错。

每逢与身边人意见不合时,我总会想起这首诗。再多气躁,也能抚平。毕竟我们皆是山中人,有些争执,大可不必。

平常心,最难得

《无门关》

· 无门慧开禅师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曾有一次参加比赛,非常紧张,老师告诉我:“平常心对待就好。”

当时,十几岁的年纪,只能理解为不管输赢全力以赴就是了。但胜负心强,输得一败涂地。

就连读此诗时,初初只以为这是讲四时之美,只是人总是太忙,总有闲事,难以体会这人间好时节。却不知闲事全因自己。

图片|草木君 

图片|草木君 

《五灯会元》中记载有一位有源律师,问大珠禅师:“和尚修道要如何用功?”大珠禅师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可是,每个人不都是如此吗?这有什么不同吗?大珠禅师答道:“不同。有的人吃饭时,百般思索。睡觉时辗转反侧,千般计较。”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年年如此,可我们的心总是千变万化,着急得不着一处。看花时,担心什么时候下雨。听风时,又眷恋起花开的季节。

图片|空谷寻芳 

下棋时,心中不只是眼中黑白,还要分心焦虑输赢得失。往前行走时,不是尽力于每一步的风景,而是瞻前顾后,担心旁人进度,担心前路坎坷。

平常心,太难得,也不难。不过是明白,眼前这一切都是“事之自然”,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看花时看花,一期一会,过好当下。

图片|草木君 

观照自我,不忘初心

《 观书有感 》

· 朱熹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儿时读此诗,只觉琅琅上口,尤其是那一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曾在平坦的湖面,天井的荷缸,得见如此曼妙仙境,幸甚。

直到人生庸庸碌碌几十载,走过高峰,行过低谷,再读此诗,方知后面两句实为至理。

做学问时,须得有源头活水。如若没有源源不断的输入,便如一缸死水,总会枯竭,难有精进。

步入社会工作,若习惯于某一定势,不再求好上进,思维会慢慢滞涸,人也渐渐变钝。所谓“十八岁也可以暮气沉沉,八十岁也可以朝气蓬勃。”

为人处事,年少时未曾沾染世间俗气,大多干净清澈。但随着年龄渐长,世事蹉跎,容易油腻混浊。因此,世人常常羡慕那些“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人。

无他,只因他们有“源头活水”,或许是一把吉他流淌出的音乐声,或许是一日不读书便觉虚度的习惯,或许是每时每刻自律的汗水。

这一泉活水,使他们能时时观照自我,不忘初心。

而你的源头活水,又是什么呢?

图片|空谷寻芳 

最好的风景,是内心的平静

《 悟道诗 》

· 某尼 ·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首诗,是唐朝一位比丘尼写下的。

有一年,她想去寻春。可是,走遍千山万水,怎么也寻不见那个春天。

回来时顺手在庵门口摘了朵梅花,一嗅花香,抬头一望,一树的梅花都开了。心也一下子想开了:“春在枝头已十分。”

我们总是向外求风景、找答案,但它未必在远方,只是我们尚未看见。

图片|草木君 

王国维曾说过人生三境界,第一层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唯有经历过朝朝暮暮,寻寻觅觅之后,才知道人生最好的风景,不在远方,不在他人,而在于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无论上坡下坡,无论高山流水,终其一生,我们所有的前行,不过都是为了完成自我。

想清楚这点后,有太多事,可以豁然。有太多得失,不会在意。有太多纷争,不会过心。

人生,心豁则事达。

图片|空谷寻芳 

何为禅?

是一门哲学,一种宗教,

一份生活态度,一片心境。

不可太过直白,亦不求下定义。

人生在世,

愿求一颗禅心,

真切地感受,认真地体会。

从此,花开花落,云聚云散,

空山流水,明月清风,

皆可入诗,处处皆禅意。

图片|草木君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