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并不罕见,洼地蓄起一定量的水形成小池塘,尽管小池塘从未与周围的水体相连,但很多年过后却生出很多鱼来。我们知道,绝大多数鱼是无法在岸上行走的,它们连呼吸空气中氧气都做不到,那这些鱼是哪来的呢?
池塘的鱼是哪来的?
大自然是最好的搬运工。有些池塘虽然平时不与河湖相连,但离得也不算太远,到暴雨季节,河水可能漫过池塘,就有一些鱼顺着游过来。
泰国“鱼雨”
还有的鱼可能是风刮来的,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菲律宾都发生过“天上下鱼”的奇异景象,这些鱼是随着水被龙卷风吸到天空中的。如果有的鱼被大风从河里卷出来,正好落到池塘里,就有可能在这里安家。
有些鱼不是外力带过去的,而是本身就在这里。例如,当水干了,乌鳢能钻入淤泥里休眠,等到水塘重新蓄满水再出来活动。不过,乌鳢旱眠也就能活个几天,而且要在泥浆中,长期完全干涸的土地里是不可能藏着鱼的。
有种观点在网上很流行,说鱼籽能在干燥环境下活很多年,因此土壤里充满了休眠的鱼卵,遇水就能孵化出鱼,民间还有俗语: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鳉鱼
鱼卵缺乏坚硬的卵壳和致密的卵膜保护,比鸟和爬行类的卵(生物学上称之为羊膜卵)脆弱很多。而且鱼卵只有在水里才能进行气体交换,暴露于干燥空气中会很快死亡。受精卵发育和孵化过程需氧量更高,鱼卵要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溶解氧才有可能成功孵化。
确实有的鱼能产生休眠卵,这种卵可在土壤中休眠,遇水则继续发育直到孵化,这是对极端干旱缺水气候的一种适应。但是,能产生这种卵的鱼类并不多,只有部分种类的鳉鱼。而且即使是休眠卵,至多只能在干燥土壤中活几个月而已。
鳉鱼?休眠卵的生活史
上面列举了水塘里生鱼的诸多可能来源,都不具有普遍性。暴雨把鱼带过去只有在离河不远的水塘可能发生,然而一些偏远的封闭湖泊里也有鱼。而休眠的鱼和鱼卵“复活”,只限于干涸不久的水塘,超过几个月鱼和鱼卵就都死透了。
水禽携带:淡水鱼扩散的最主要方式
唯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方式是水禽携带。水禽是以鱼为食的,它可能在无意中将鱼卵沾到了羽毛上,从一个水体携带到另一个水体。早在19世纪,自然学者就相信水禽的携带是水塘里生鱼的主要原因,然而至今仍未有学者做过系统性研究,下面列一些零散的证据。
鸭子
德国学者在1925年就做过实验,证明鱼卵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沾在水禽羽毛上并随之扩散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上,人们确实观察到狗鱼和鲈鱼的卵沾在水禽羽毛上。Schiemenz曾发现一些白斑狗鱼卵沾在了鸭子脸上,几天后鱼苗就在鸭子脸上孵化了。
2013年,Oulton等三位学者通过实验发现,当鱼卵直接暴露于空气中,15分钟后就全部死亡了,但如果将鱼卵附在潮湿的纺纱上,一小时后还有20%存活。因此,尽管鱼卵不能在空气中长期生活,但如果给它一个湿润的环境,它还是能撑一段时间的,在野外,水禽湿漉漉的羽毛就给鱼卵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环境。
鱼卵暴露于空气一小时的存活率
2019年,Giliandro等学者发现,鳉鱼卵有1%可以活着通过扁嘴天鹅的消化道,并在天鹅粪便中继续发育,这些在天鹅肚子里度过了30多个小时的鱼卵居然还能孵化成鱼苗。当然,这些是休眠卵,多数鱼是没有这种卵的。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水禽在小龙虾和河虾的扩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陆地、海洋相比,淡水生态系统相对孤立、不稳定,淡水物种的扩散乃至长期生存一直面临着重大挑战,蛙类、水禽等动物可能一直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禽携带鱼卵不那么容易观察,但一只水禽的“无心插柳”就能使小池塘中出现鱼了,而经过众多水禽很多年坚持不懈地运输,足以使一个封闭的湖泊中出现众多淡水鱼虾蟹。
扁嘴天鹅
鱼不会是凭空诞生
我们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无机环境。那么,水塘里的鱼,会不会是直接从水和泥土里诞生的呢?
绝无这种可能。达尔文进化论认为,所有生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祖先,也就是说生物从无机环境中起源在地球上只发生过一次。任何一种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本能,以及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被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只要诞生一种生命,就能通过演化占领地球的全部生态位,从而阻止其他生命的诞生。
水塘里的鲤鱼
生命诞生时,地球大气和海洋都是厌氧环境,有机大分子一旦产生就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并在海洋中不断发生化学反应,这是生命诞生的环境基础。而现在的地球到处都充满了氧气,环境中的有机大分子将很快被氧气消耗,再也无法诞育新的生命了。
生物进化是非常缓慢的,地球生命诞生于距今38亿年前,到8亿年前才产生动物,而鱼类出现于约5.3亿年前。从非生物形式到鱼类的进化,用了20多亿年。池塘里往往只需一年半载的时间就出现了鱼,一定是从现有环境引入的,绝不是新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