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万年前白喉秧鸡再现,灭绝物种为何频繁出现?

鸟类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大生物类群,它们被认为是恐龙的后代,今天的鸟纲都可以追溯至鸟翼类,而鸟翼类是因为手盗龙下的分支,古生物学家发现的手盗龙化石最早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经历过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侥幸存活,经过6500万年的发展演化,到今天进化出了将近1万多种鸟类,在我国分布就有1400余种,主要是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在这近万种的鸟类动物中只有大约40多种不具备飞行能力,常听说的如企鹅、鸵鸟、奇异鸟等,而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在13.6万年前灭绝的白喉秧鸡也是不会飞行鸟类之一,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它在印度洋的一座小岛上再次被发现,它属于涉禽类的一种,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湿地水鸟,主要靠着从水底及污泥中寻找食物。

塞舌尔群岛西南方1000km,坦桑尼亚东南海岸约500km的印度洋海面上,有一座环礁被称为阿尔达布拉环礁,这里仿佛是被人类遗忘的动物天堂,生存着很多珍稀动物,也是受人类干扰最小的地方之一,但是在13.6万年前阿尔达布拉环礁被上升的海水淹没,而在小岛上不会飞的白喉秧鸡自然就灭绝了。

我们都知道生物进化是没有方向的,一般一个物种灭绝就不会再次出现了,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仅仅在阿尔达布拉环礁漏出海面三万年后,这种不会飞的白喉秧鸡再次出现。

有一点我们是可以确定的,13.6万年前的白喉秧鸡必然是已经灭绝的,因为对于不会飞行的它们,面对海岛被水淹没,最终就只有一个结局-全军覆没。那么它们再次出现科学家就有了另外的猜想,当阿尔达布拉环礁重新漏出水面后,白喉秧鸡再一次的迁入该岛,最后经过“短短时间”再次进化丧失了飞行能力。这种情况被科学家称之为 “重复进化”(iterative evolution),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由于阿尔达布拉环礁的特殊环境,这个岛上没有白喉秧鸡的天敌存在,也少有其它捕食者,最多的就是一些巨型海龟,因此随着进化白喉秧鸡就逐渐的丧失了飞行能力,变成了地面上气息的鸟类,科学家称这些鸟类可能是来自于附近的马达加斯加。

每一次阿尔达布拉环礁被海水淹没,白喉秧鸡可能就会灭绝一次,之后待海岛重新露出水面,马达加斯加的白喉秧鸡会顺着岛屿迁徙,最终来到阿尔达布拉环礁继续发展进化,最终都丧失了飞行能力。这几是大自然得魔力,好像在雕刻复制着生物。

近年来很多曾经被宣布灭绝的物种再次被人类发现,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是曾经的生存环境恢复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可能幸存的少数个体经过发展再次的壮大了种群。因为一个物种被宣布灭绝,是需要我们去判断的,如果该生物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那么意味着物种灭绝。

那么势必就会出现遗漏的情况,尤其是那些体型较小生存需求较小的生物,很可能会有个体的遗漏,而随着环境的变好它们再次发展起来。但这些都不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最主要的是“重复进化”的出现,虽然是非常罕见的情况,但也让我们对生物进化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