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末帝李从坷,小名“阿三”,本姓“王”,镇州人,本是魏氏之子。明宗跟随李克用征战天下,虏掠魏氏为妾,见从坷,养以为子。史载:“帝幼谨重寡言,及壮,长七尺余,方颐大体,材貌雄伟,以晓果称,明宗甚爱之。前文提到的解除契丹幽州之围、胡柳破之战、梁晋黄河对峙德胜之战、袭取大梁之战中,末帝皆与明宗一起率沙陀骑兵陷阵先登,屡立战功,英武盖世,在后唐军队中有极高的威望。李嗣源称帝后,加封河中节度使,与安重诲不睦被解职。后安重诲被李从璋斩杀,李从坷调任凤翔节度使,加封潞王。
应该说,李从坷从小在沙陀骑军中长大,是后唐与“代北集团”的宿将,又是明宗的义子,封王拜将,荣宠无比,根本没有必要叛乱造反。但是一系列削藩与调离措施,又一次触动了代北旧将的利益,沙陀骑兵再次充当代北集团维护其利益的工具,这一次他们推举的领袖就是潞王李从坷。李从坷在凤翔起兵,朝廷派去围剿凤翔的后唐禁军大部投靠李从坷,羽林都指挥使杨思权、严卫都指挥使尹晖等阵前倒戈。
帝又派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判六军诸卫事的康义诚和京兆尹王思同率禁军讨伐凤翔,康义诚是沙陀老将,一直是沙陀贵族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史载其:盖欲尽率驾下诸军送降于潞王求免也。未多久,李从坷击杀王思同,康义诚刚至战场便率摩下将士降于李从坷。而后,“捧圣五百骑戍陕西,为潞王前锋,逼得另一员李克用时期的老将康思立也率众归降。
李从厚见大势己去,向北方逃亡,正好迎上响应李从坷的河东节度使石敬塘。石敬塘草草将李从厚安置,却率军前往洛阳与李从坷汇合,和李从坷一并废了李从厚。李从厚的败亡,充分说明五代十国君主军权把控的重要性。失去了军队的支持与拥护,在五代十国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同样被赶下帝位,李从厚和李存助不同的是,李从厚从小并不深入军旅,也无多少战功,他又熟读《春秋》,知其大意。他的帝位完全来源于血缘,他并不认识军队与大将的对后唐这个“以武立国”国家的积极作用,反而只看到其乱政的弊端,故而操之过急。
李从坷成为后唐末帝,明宗当年杀郭从谦来平息众怒,李从坷却把刀动在了沙陀老将康义诚的身上。康义诚这位在李克用时期就以勇猛善战著称的战将,没有死在战场,最后却为了维护代北沙陀勋贵的利益,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亦是可悲。
李从坷作为皇帝,善于纳谏,有度量,却无大略。面对日益壮大的河东节度使石敬塘,毫无办法。他本可有多种手段,在石敬塘造反之前,拉拢契丹,防止其倒向石敬塘,但是仅仅因为一个大臣之言而作罢。战场上,勇冠三军,为政,则优柔寡断,最终酿成杀生大祸。
参考资料
【1】旧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