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专门捕食人类的动物?
人类在远古时期,其实也有天敌,比如:剑齿虎、恐猫等大型食肉动物,但当时的人类还不像现在这么强大,当时的人类其实并不叫人类,因为按照古人类学对“人”和“猿”做出的定义:脑容量在750毫升以上的称之为人,反而则是猿。当时的人类脑容量没有750毫升,因此是猿,并且有一个名字叫做地猿。
地猿虽然会直立行走,但是它们直立行走的速度也不快;虽然也会爬树,但由于足弓的存在,使得它们爬树的技能也不如黑猩猩。正因为如此,当时的恐猫就非常喜欢捕捉行动速度慢的地猿。
随着地猿的逐渐演化,脑容量也在不断变大,就这样演化成了会使用各种工具的“人”,比如:能人、匠人、直立人种等。
此时的人类仍然有天敌,比如:北京猿人的天敌是剑齿虎,它们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北京猿人的数量。
但是当智人出现时,人类一跃登上食物链的顶端,从前以人类为食的动物们要么放弃人类转而投向其他生物,要么在演化中灭绝了,比如:剑齿虎。
之所有人类登上食物链顶端之后就不再有天敌,其实是因为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要么像狮子老虎这样本身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要么像人类这样会使用工具。如果有动物以人类为食,不仅捕食成功率差,还有可能遭到人类的反杀,从动物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捕食行为非常不划算。
比如:如果狮子、老虎以人类为食,那么即使它们捕食能够成功,所耗费的能量也远远大于捕食所获取的能量,因此不如把能量节省下来,攻击食草动物们。
能量的限制
能量的限制,是导致没有专门捕食人类的生物存在的根本原因。
其实人类的生存过程,是为了对抗熵增的过程。熵,意味着从有序走向无序,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任何一个物体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
但人类生存的系统不是孤立的,人类可以通过摄入能量来对抗熵增,从而存活。
我们知道,人类是杂食动物,既可以通过摄入植物,也可以食用动物来获取能量,但不管是动物、植物,人类获取的能量本质上其实是太阳光。
我们知道,太阳持续不断地向外发射光子,其中一部分被地球捕捉到,而被地球捕捉到的一部分之中又会被植物捕捉到。
植物会通过光合作用,将捕捉到的太阳光转化为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另一部分以淀粉、葡萄糖等方式储存在体内。
除了太阳之外,其他生物无法通过光合作用直接获取能量,所以它们只能通过植物获取能量,这就是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虽然不吃草,但它们会通过食草动物获取能量。
就这样,能量会从太阳能到植物,再到食草动物,最后才会到达食肉动物。
根据这些,我们把生物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植物就是生产者,微生物是分解者,而人类就是消费者,但是消费者又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以及顶级消费者。
其中食草动物属于一级消费者,杂食动物属于二级消费者,人类和其他的食肉动物属于顶级消费者。
能量在生产者以及消费者之间传递时,会产生大量的浪费,以至于只有极少数能量能够到达顶级消费者。
如果出现一种以顶级消费者为食的生物,那么它们能够获取的能量将会变得非常小,以至于无法维持生存而死亡。
因此,地球上才没有出现专门以人类为食的动物,即使曾经出现过,也会要么转向食用别的生物,要么被迫灭绝。
总结
动物狩猎其实是为了获取能量,其实无论是人类还是牛、羊,本质上携带的能量都相差无几,因此生物没必要捕食更加危险的人类,以牛、羊为生就能够满足它们对能量的需求。
再者,太阳能够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光子总量是恒定的,这就造成地球上的能量总量是有上限的,而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浪费,以至于无法无限传递。
所以食物链中存在着顶级消费者,也就是没有天敌的消费者,人类就是顶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