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科技爆炸下的“艾滋困境”


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好像已经过去,但很多问题依旧亟待解决。

无可否认,我们的确正处在科技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新能源等等改变我们生活的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很多人甚至一度觉得征服自然的梦想正越来越近。

而一个新冠病毒却将这种感觉击得粉碎。在这场灾难之中,科技的日新月异,似乎并没有如想象般的发挥出颠覆性的作用。众多的科技公司,在灾难面前能够提供最大的支持不是技术,而是钱和口罩。而医疗机构对于病毒的攻克速度,也差强人意。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曾经红极一时的一个观点:20世纪是计算机的世纪,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但现在看来,这个世纪已经过去了五分之一,生物科学和计算机似乎在这场战疫中并没有取得主动,甚至还让这个观点再次坐实了“笑谈”之说。

新冠席卷而来之后,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科技爆炸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优质的生活。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在很多疾病面前,科技爆炸也许更像是一个假象。人类依旧有着漫长的探索求解道路,而在这条路上,一刻也不能松懈。

比科技爆炸增长更快的艾滋病

前段时间,南方都市报一篇名为《疫情下的艾滋病感染者:封路封村与断药危机》的报道,再次将这个特殊群体的拉至聚光灯下。如果说抗击新冠是一场战役的话,那么人类当前最极限的医学科技所面临的艾滋病难题,则是一场规模更为宏大且持久的惨烈战争。

艾滋病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几乎无法准确估算。在公开资料中,只能查询到06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国内分离艾滋病病毒第一人、我国著名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引用了经济管理专家李京文院士领导的研究组所做的测算:在2006至2010年间这5年,中国艾滋病患者个体人力资源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总量估计为2855.7亿元,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导致的GDP损失为164.5亿元。

也就是说,仅仅在06到10这五年时间,艾滋病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了3000亿元。

而这组数字仅仅是可计算范围内的。除了劳动力的减少对经济造成损失,留下待抚养的艾滋孤儿教育生活费无法计算在内;艾滋病导致贫困人口增加,加大贫富差距的损失无法计算在内;艾滋病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社会恐慌,影响人们心理的安全感也是无法计算的;由于艾滋病传闻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它对当地的社会形象和经济发展投下的间接阴影,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计算。

换言之,艾滋病的泛滥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口损失,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与各国国力都是沉重打击,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当一个国家艾滋病达到普遍流行的程度时,这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5%。

当前是公认的科技爆炸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在科技大爆炸的背后,艾滋病的预防形势却依旧如此严峻,这让科技爆炸的底色多了一丝苍白。

根据我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HIV/AIDS病例从2013年末的80.9万人增至2018年末的125万人,年复合增长率高于全球水平。国家卫健委数据指出,中国艾滋病感染率为万分之九。换言之,若加上更多未被检测出来的人群,中国每1000人就有1人感染艾滋病。


事实上,在经历将近四十年的发展研究之后,我们已经对艾滋病有了充分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但却还是面临着一个尴尬的事实,为什么艾滋病的增速依旧没有受到明显任何压制?

现状有些令人不安。虽然国内一直在努力扩大检测发现更多的感染者,以期把未诊断的感染者比例缩小,直至压缩到不足以在人群中继续流行的比例。然而,自2004年开始扩大检测策略以来,检测人数和新诊断感染者人数不断增加,但未诊断的感染者比例却还高达30%。这些未诊断的感染者,在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的同时,也成为疫情继续蔓延扩散的主要传染源。

种种数据表明,艾滋病离每个人并不遥远,甚至比新冠更为可怕。在艾滋病无法得到彻底治愈的前提之下,如何正确的预防艾滋病,成为每个人必须意识到的问题。

安全套是“艾滋困境”的原因之一?

关于艾滋病的预防,绝大多数的人们可能会认为,是不是戴安全套就能完全避免艾滋病的传播呢?

近年来,我国基本上已阻断了输血传染艾滋的途径。经母婴传播的途径从2012年的7.1%降低到目前的不足4%,处于历年最低水平。但中国整体艾滋病仍呈增长态势,这说明,经性生活传播而导致艾滋病呈大幅增长趋势。而近五年的调研数据支持了这一结论,调查显示,在15?24岁群体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占到96%。

世界著名的Nature(自然)旗下期刊《ScientificReports》在2015年7月刊发了中国的一篇调研报告《HIV burden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这份多年的追踪报告指出,中国发放了大量的避孕套,做了大量的社会教育,同时也大力加强药物治疗,但艾滋病仍在增长,在男同之间增长尤为明显。

这与当下科技爆炸的日新月异显得格格不入。姑且将之称为科技爆炸下的“艾滋困境”。

另一项数据也说明了形势的严峻:去年7月底,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和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学者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HIV病毒在中国学生群体中飙升》表明,根据文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新诊断的感染HIV的大学生人数年增长率在30%—50%不等。如此之高的增长率让人瞠目结舌。

作为目前只能预防无法治愈的疾病,使用安全套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甚至各地也早已有了免费发放安全套的政策出台,但事实上,我们惯有认知里的“预防艾滋病,请用安全套”,看来并不能完全杜绝传播的发生。

天然乳胶的分子结构的空隙大约为3000-5000纳米。人类的精子分子结构超过5000纳米。所以天然乳胶安全套能避孕,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全球公认的避孕套能避孕的原理所在。但有一些病毒的分子结构很小,比如艾滋病病毒分子直径大约是150-400纳米,而乙肝等病毒分子直径甚至小于100纳米。这些病毒理论上可以轻易穿过普通的乳胶避孕套。

也就是说,普通的安全套虽然可以降低病毒传播几率,但并不能完美隔绝那些病毒。而认为安全套百分之百安全的这种固有认知,可能正是形成当下“艾滋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美国FDA发表的美国国家生物实验室报告《An in vitro evaluation of condoms as barriers to a small virus》关于避孕套阻隔细小病毒的体外试验评估中,2.6%的避孕套并不能抵挡各种细小病毒的渗透,包括艾滋病毒。而全球知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声称,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的失败率为16.7%,更为夸张的是,《英国社会科学医学杂志》称,阻隔艾滋病的失败率可能高达31%。

如果这些数据是真实的,这只能用可怕来形容。结合有网友反馈,虽然使用了安全套,但也染上病的情况,所以,病毒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预防和治疗。

虽然安全套最终的功能是避孕,但完成这个基本功能后,在没有更好的预防措施之下,到底有没有一种可能完全杜绝艾滋病毒的安全套呢?

这依然关乎着阻断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的成败与否。而这不仅仅是安全套的问题,也是科技的挑战。

科技赋予安全套上的“希望“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因异性人口基数大,由异性传播造成的新发感染对新发感染总数的贡献依然很大,但因源头分散,控制非常困难。有机构预测,在未来几年,异性性传播的感染者占总数的比例还将继续上升,从目前的70%缓慢向80%攀升。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在2005-2015年间一直稳步上升,并在近几年维持在高水平。

安全套已经成为最后一道防线。

有数据表明,中国在2016年避孕套使用量已达96亿,到2017年这个数值已突破100亿,年均增长15%以上,目前国内安全套使用适龄人群覆盖接近7亿人,常用消费人群接近9000万,仅国内整体避孕套潜在市场高达百亿。

如下庞大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急需一个可以完成这一技术行突破的品牌。而从商业角度来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有机会成为市场的颠覆者。

在行业内,能够隔绝艾滋病毒的理想安全套,应该是拥有三层结构的复合型阻隔避孕套:两面为新型天然乳胶,富含一些活性成分。而中间层夹着一层改性的纳米材料(改性聚氨酯层),分子空隙约低于30纳米。三者复合成为新型的复合型阻隔避孕套。


但问题是,将天然乳胶的弹性及舒适性,与改性聚氨酯的阻隔性进行复合,这在全世界的乳胶生产行业都是技术难题。

幸运的是,国内的桂林恒保健康防护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坚持研发了8年,终于成功的攻克了这一难题。作为恒保防护家族的成员,倍力乐旗下的华盾?牌复合型阻隔避孕套,成为全世界第一款可以防止艾滋病渗透的避孕套。

在倍力乐的新型乳胶层中,添加的活性剂中含有特殊硅羟基成分。特殊硅羟基与乳胶分子交连后形成新的铵阳离子层。这种结合层让避孕套形成“表层保护层”。这些离子层除了能让表面的乳胶膜更加光滑平整,还具有吸附细菌的作用,通过改变细菌细胞壁通透性,形成细菌的“接触性死亡”。

而经过上海微谱检测机构的进一步测试表明,将产品的截面放大到20000倍时,截面在切断时,因其它颗粒而带出的“坑”,其直径为284纳米。作为对比,在旁边放置了120纳米的艾滋病大小的颗粒,我们发现,截面整体上的致密性远超过艾滋病毒的大小。这进一步证明了产品对于艾滋病毒的阻隔性能。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严谨测试也表明,这种新型的复合型阻型避孕套,在表面层的新型乳胶中的活性成份,可以去除99.7%的艾滋病毒。另外国家级的检测报告可以证明,这款避孕套在针孔、爆破等主要指标上,是超过ISO4074对于普通避孕套的要求指标的。

从2012年获得发明专利,到2019年生产出世界第一只阻隔避孕套,桂林恒保防护公司的成功,让中国避孕套产业第一次具有了颠覆世界避孕套品牌的机会。

在疫情隔离期间,安全套的销量出现了大涨,但全球最大的避孕套生产商马来西亚康乐工厂受疫情影响停工已久,估计会造成一个亿的避孕套缺口。全球不少地区更是出现了“疯抢”安全套的现象。

随着马来西亚的哑火,国际把避孕套供给的希望转向了国内。现在国内绝大多数的生产商、供应商、物流运输企业基本上都实现了复工,产能也逐渐恢复了原有水平。

而这一次全球避孕套的短缺有可能会成为“倍力乐”的机会。毕竟随着众多国家避孕套生产商已经减产甚至是停产,而国际市场需求又大,中国成为了供给的最大希望,国内品牌完全可以趁这个机会增加知名度和销量,完成逆袭。更何况,倍力乐具有真正可以隔离艾滋病毒的能力,它的越发展壮大,就等于为解决艾滋病困境增加了几分力量。

能够成功阻隔艾滋病毒,这无疑是解决了市场的一大痛点,尤其是在经历了新冠的洗礼后,人们正在空前重视健康问题,同时,也可以说,倍力乐的成功诞生,不仅仅能够商业层面的成功,也是科技的一次胜利,为解决当前的艾滋困境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总而言之,也许我们彻底征服艾滋病的仍然需要时间,但科技的突破正在让我们从中看到希望。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就等于为人类攻克艾滋病这一难题赢得了宝贵时间。

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