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中新发现2.28亿吨的石油之后不久,我国科研人员又在渤海湾新发现了亿吨级的大油田,已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那么,这次油田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此次新发现的油田——垦利6-1油田,位于渤海的莱州湾北部,具体地点是在莱北低凸起,此处海域的平均水深将近20米。过去数十年来,科研人员在此处经过多次勘探,都没有发现大油田,此前最多只探明了不到100万吨。毕竟,石油勘探的难度非常高,成功率还不到三分之一。
不过,科研人员并没有气馁。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我国地质学家创立了“汇聚脊理论”。通过理论创新,科研人员终于勘探到了储量亿吨级别的垦利6-1油田。相信未来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还能发现更多新油田。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我国地质学家在渤海湾进行了第一次海洋石油勘探。很快,人们就在渤海湾中发现了油田。自那时起,渤海油田的开采活动一直持续至今。
但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渤海油田的产量此前一直比较低。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技术的突破,渤海油田的产量大幅度升高。到了2010年,产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超过一半的中国海油来自于此,它也由此成为我国海上最大的油田。
据估计,渤海油田的石油储量高达76亿吨。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在渤海湾中发现了多个亿吨级大油田,其中最大的是蓬莱19-3油田,其储量达到了10亿吨,可开采6亿吨。
那么,为什么渤海湾的石油储量这么高?海洋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呢?
目前的主流理论认为,无论是陆地上的石油,还是海洋中的石油,都是由史前生物的遗骸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与陆相生油相比,海相生油更具优势。
在远古时期,陆地附近的浅海中生活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它们主要是一些浮游动植物,其类脂含量较高,这是产生石油的关键条件之一。
其次,石油的形成还需要盆地,一些浅海有这样的条件。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海洋动植物死亡之后可以不断沉积起来。而且在海水下方,由于隔绝了大部分的氧气,这有利于有机物的存储。浅海盆地的构造活动没有陆地上那么活跃,这也有助于有机物的积累。
另外,如果有河流注入浅海,这也有利于石油的形成。河流可以带来丰富的泥沙,它们不断在浅海盆地中沉积,把有机物不断掩埋起来,厚度能够逐渐增加到上万米。
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作用,史前海洋生物的遗骸将会产生复杂的有机变化,逐渐演变成了海洋石油。
目前,人们已经在全世界相似地质条件的浅海陆架盆地中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其中就包括渤海湾。据估计,全球浅海陆架盆地中蕴含着多达1500亿吨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