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历史特约作者:一声雷)
我是呼吁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报纸,我是谁?
我叫王韬,1828年11月10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我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学习儒家经典,饱览经史子集、诗词歌赋。17岁,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甚是得意。我梦想着在不久的将来,举人、进士、翰林都会被我一一收入囊中。不料第二年就落榜了,好运气戛然而止,只好子承父业当了私塾教师。
(王韬家乡)
1847年(19岁),我到上海探望在那里任教的父亲。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我结识了麦都思等传教士,喝了葡萄酒,听了西方音乐,参观了新式印刷厂,真是眼界大开。
1848年(20岁),父亲突然病故,为了养家糊口,我应麦都思的邀请任中文编辑,作为他的助手帮忙翻译西方书籍。在此后的十三年间,我们翻译出版了《圣经》、《华英通商事略》、《重学浅说》、《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流》等大量西方书籍,在当时产生了不小影响。
(上海开埠)
虽说给洋人打工,工资丰厚,但我毕竟是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我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仍然屡试不中。我积极给地方官员写信献策,可是都是泥牛入海,没有音讯。
1860年,我回苏州老家探望老母。这时,太平天国攻陷了苏州、常州,进迫上海。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和我一样,信奉基督教和上帝。我如遇亲人,化名黄畹给太平军上书,建议太平军把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视为朋友,停攻或缓攻上海,应该以清朝的湘军作为主要敌人。
(香港开埠)
然而,我的建议不仅没有被采纳,书信反而落入清军之手,我被通缉了。1862年(34岁),我在麦都思的帮助下,乘船逃离上海,亡命香港。我居然成了罪犯,被迫流亡海外,我的心情糟糕透了。
当时的香港,远在边陲,只是个荒芜的小渔村。我为了存身,在麦都思老友、英华书院院长、著名的汉学家理雅各的安排下,住进了香港伦敦教会。此后,我作为他的助手帮忙翻译中国儒家经典,同时还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
1867年(39岁),理雅各回到英国苏格兰家乡。不久,他要我也去帮忙翻译,于是我开始欧洲之旅。我到了巴黎,游览了卢浮宫,拜访了著名的大汉学家儒莲。我到了伦敦游览了大英博物馆、圣保罗大教堂,还作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学者在牛津大学演讲。
一路走来,真是超出想象,眼花缭乱。我深深感到,中国和欧洲相比,实在是太落后了!
(王韬在英国)
我到达理雅各的家乡苏格兰后,协助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儒家经典,如《诗经》、《易经》、《礼记》等。
这些翻译成英文的儒家经典出版后,在西方学界引起轰动,理雅各因此成为著名的汉学家,获得1875年儒莲奖。
工作之余,我还游览了许多名胜,一一写下游记,后来编入《漫游随录图记》。
1870年冬(42岁),理雅各返回香港,重新主持英华书院,我也随同返回香港,仍旧出任《华字日报》主笔。在此期间,我先后写了《法国志略》、《普法战纪》等九种外国史书,先后在《华字日报》、上海《申报》上转载。
《普法战纪》是根据外国报纸,介绍刚刚于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写作距战事发生仅仅四个月,可说是一部当代国际战争史。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描述欧洲战争的著作。李鸿章看到后,非常重视。这本还传入日本,在日本维新派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1873年(45岁),理雅各返回家乡苏格兰,我买下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在1874年创办了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完全自主经营的报纸——《循环日报》。
这份报纸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我任主笔达十年之久,发表八百余篇政论,大声疾呼中国必须变法,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
这些政论文章,每篇千字左右,短小精悍,切中时弊。1875年,我发表了《变法自强》上中下三篇政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变法”的口号,比郑观应《盛世危言》早18年,比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早23年。
1879年3月(51岁),我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结识一批日本维新人士,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游记》。
我变法维新政论文章,让清廷重臣李鸿章刮目相看。1882年(54岁),在李鸿章的默许下,我回到阔别二十二年的上海。后来,我担任过《申报》编辑;主持过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担任过《万国公报》的特约撰稿人。
1894年(66岁),我为孙中山修改了《上李鸿章书》,并安排在《万国公报》发表。1895年,我又在上海接见了名声正响的康有为。与孙、康二人的见面,让我预感到中国“变法”高潮即将到来!
可是,岁月不饶人,我没能等到那一天。1897年5月24日(69岁),我在上海病逝。算起来,我大概是呼吁中国学习西方,进行维新变法的第一人吧!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684篇作品,营员“一声雷”的第64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