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什总统的“美国梦蓝图”是如何引发次贷危机的?

千禧年,又是大选年。

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以微弱的优势胜出。12月,小布什邀请格林斯潘共进早餐。

当年,老布什总统将连任失败的责任归咎于格林斯潘,如今小布什胜选后则放下“家族恩怨”,担任总统后第一个会见的人物,便是这位“有史以来最好的美联储主席”。

席间,格林斯潘告诉小布什总统,未来短期内美国经济可能遭遇麻烦。这时,创新型企业的市值已经蒸发了一半。

不过,小布什总统身上并没有其父亲新英格兰式的谦逊,带着得克萨斯人的粗狂和自信。他相信格林斯潘能够从容应对。格林斯潘也明显感觉到,与小布什打交道,要比其父亲,甚至比克林顿更简单。

2001年3月,美国经济衰退明显。小布什刚上任不久便遭遇了其父亲执政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仅第一季度美国企业投资就暴跌了25%。

还好格林斯潘早有预见,美联储开始推行宽松的经济政策。1月初利率降低了50个基点,随后的1月底、3月、4月和5月累计将联邦利率降低了250个基点。

9月11日,格林斯潘搭乘空客A330-200从瑞士巴塞尔飞往华盛顿。途中,机长请格林斯潘到驾驶室,并低声地告知他:“两架被劫持的飞机撞上了纽约世贸中心,我并不是开玩笑,第三架撞进了五角大楼,第四架失踪了。本次航班已接到返回苏黎世的指令。”

听到这一消息后,格林斯潘不知所措。一向沉稳的他慌乱地拿起电话试图拨打给他的妻子安德烈亚,然而所有的线路都处于占线状态。

在返回苏黎世后,格林斯潘终于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在确认妻子安然无恙后,他第二个电话拨给了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弗格森。弗格森的应对工作极为出色。恐怖袭击发生的当天,他就命令美联储通过贴现窗口累计向美国各家银行注入370亿美元的保障资金——这是美联储日常贷款额的200倍。

格林斯潘听完弗格森的汇报后,明确地告诉后者:“你现在是负责人,就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去做就行。”

美联储,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来自恐袭的经济灾难。

为了抗击经济衰退,格林斯潘连续下调利率,年底利率已经降至史无前例的1.75%。从纳斯达克暴跌,到恐怖袭击,格林斯潘在短短一年内成功化解两次重大危机。不得不佩服地说一句:这位“魔术师”又赢了!

不过,2001年美国经济遭遇重创,经济增长率下跌至1.0%。

这一年,老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开始发生转变,他提出“新世界秩序”的主张。

苏联解体后,中美80年代的蜜月期结束了。但是,这位爱吃北京烤鸭的美国总统算是中国的“老朋友”(曾担任过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他当时的战略重心在北约扩张及中东上,与中国依然保持着相对开放的关系。

1992年,小平南巡后,中国改革开放加码,美资继港资之后掀起了第二波投资潮,麦当劳、沃尔玛、通用汽车、西门子正式进入中国。这时,中国制造加入里根大循环之国际产业分工之中。

但是,进入克林顿时代,中美关系则暗流涌动。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高层对中国的策略一直争论不休、论而未决。1995年,克林顿政府展开了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是遏制政策还是接触政策?

辩论最终并没有明确的结果。克林顿政府的做法是一步步试探中国,以至于后来接连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不过,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实用而有效,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美国建制派及商会的信任。

进入小布什时代,恐怖袭击事件彻底改变了中美关系。小布什为了获得中国方面的反恐支持,答应中国加入WTO。当时朱总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力排众议答应了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些条款。

在美国,小布什政府同意中国入世这一决策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当时克林顿和小布什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政治资源和力量才促成了此事。如今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对中国加入WTO仍旧耿耿于怀,他认为这是美国政府当时犯下的错误。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可谓国运昌隆、山河日新。此后七年,是中国进入全球化的辉煌期,也是中美关系的黄金期。中美贸易额从2001年的804.85亿美元到2017年的5836.9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2%,尤其是2000-2008年期间,中美贸易额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此时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国是美国的工厂,美国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彻底融入正迈向金融资本主义的里根大循环之中,与正在快速发展的美国金融资本高度融合。美国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技术,中国向美国输出廉价商品。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跨国公司、建制派、政治精英与中国制造业构成了里根大循环中的核心利益链。(参见《国运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入世后,美国的国运似乎也在好转。2002年美国经济似乎就复苏了,第一季度反弹到了3.8%,第二季度稳定在2.2%

2002年6月,小布什总统宣布了一项名为“美国梦的蓝图”的计划,旨在帮助贫困家庭购房。

11月,格林斯潘继续将利率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下降至1.25%。这创下了肯尼迪时代以来的最低值。

2003年3月,小布什以伊拉克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宣布美军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这是继其父亲之后,美国再次对萨达姆发动军事打击。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国联邦政府赤字大幅度飙升。

6月,格林斯潘再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策动这一次降息的居然不是格林斯潘,而是伯南克。这年夏天,伯南克刚刚被小布什任命为美联储委员。

2003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已加速至6.9%,但是通胀率却持续下降。这一现象,在当时的美联储内部引起了争议。若结束宽松政策,那么通缩会更加严重;若继续支持宽松政策,那么房地产泡沫将会加剧。

当时,格林斯潘执行长期的低利率以及小布什的住房版“美国梦”计划,正在快速地推动房价上涨。美国房价正是在2002年至2003年开始爬升,在短短两三年后便到达了泡沫的巅峰。

房地产又带动了次级贷款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的配置。以雷曼兄弟为代表的华尔街金融机构则大量发放次级贷款,让底层民众买房。只要你声称自己的薪水有六位数,就可以从银行开出50万美元贷款的住房抵押证明,一个月后就可以拿到贷款。

同时,联邦政府站出来做隐性担保。联邦政府长期补贴的房地美、房利美两家全美最大的住房贷款抵押公司,负责收购金融机构的贷款合同,然后打包到金融市场上销售。房地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急速膨胀。

仅2003年第四季度,次级抵押贷款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国民住房拥有率攀升至68.5%,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传统的住房贷款有四分之三都实现了证券化,从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只用了约4年的时间。而次级贷款的证券化比例快速地从40%飙升到73%,到次贷危机前夕已高达93%。

早在2002年8月,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就指出:“格林斯潘需要创建一个房地产泡沫来替代纳斯达克泡沫。”

其实,格林斯潘一直对资产价格膨胀保持警惕,且长期批评房地美、房利美与联邦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2004年2月,格林斯潘在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发出警告:“政府支持机构不断扩张的资产组合是建立在极其薄弱的缓冲资本上的……未来可能会爆发系统性危机。”

这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都在讨论,日益膨胀的资产泡沫、经济过度杠杆化以及是否该终止长期实施1%的低利率。

2004年6月,就在1%的低利率实行了一年之后,格林斯潘宣布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意味着,过去漫长的极度宽松时代结束。至此美国房价在过去一年上涨了20%,明斯基时刻越来越近。

8月,格林斯潘再次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

进入2005年,格林斯潘的紧缩节奏明显加快。年初,便多次提高利率,每次幅度均为25个基点。至此,在这轮紧缩周期中,联邦基金利率已经累计上升了125个基点。

表面上来看,自2002年经济复苏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从2004年到2006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3.5%。

2006年1月31日,这是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的最后一天。他的任期应该到2008年才结束,但他却提前辞职了。

这天早上,他来到美联储会议室时,同僚们都站了起来,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经济运行平稳,此时格林斯潘主席卸任是最合适的。”时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耶伦说。

格林斯潘告别了18年的美联储权力生涯,留下了不少赞誉与佳话。“一个活着的传说”、“最出色的美联储主席”、“他不可能犯错”,这些都是同僚和市场给予格林斯潘的褒奖。

事实上,格林斯潘确实可以毫无愧色地收下这些褒奖和掌声。自1987年里根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以来,美国经济持续了二战以来第二次长期增长,只在1990-1991年和2001年出现过短暂的衰退。这段时间只占其任期的7%,而其恩师伯恩斯任期内,这一数据为26%,沃尔克任期内,这一数据为23%。

2006年5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两年前的1%提高5%。当月,凯斯-席勒房价指数10多年来首次出现月度下降。

卸任后的格林斯潘准备在2007年9月推出自己的自传。但是,他的自传还没出版,市场已经顶不住了。

2007年7月,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管理的两家对冲基金由于在次级贷款业务上的惨败而崩溃,投资者损失了16亿美元。8月,市值高达20000亿美元的次级贷款市场开始崩溃。

危机爆发后,格林斯潘的声誉发生了逆转,责骂、讽刺如潮水般涌来。市场普遍将次贷危机的责任归咎于格林斯潘在2001年至2004年长期执行的低利率。这一极度宽松周期导致房产价格保障,次级贷款及金融衍生品膨胀。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甚至直言不讳地称,格林斯潘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前央行行长”。

格林斯潘出席各种会议试图做出解释:“在控制泡沫方面,中央银行没有任何可以做的或值得去做的”,“此次危机的根源在于华尔街风险模型的失败。”

美国众议院委员会主席韦克斯曼对格林斯潘的解释颇为不满,直截了当地指出:“你才是放松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倡导者”。

格林斯潘真正的问题是,他将美联储异化为与市场博弈的“交易者”。

其实,金融混业大势所趋,投资银行之势非格林斯潘所能阻挡。格林斯潘何尝不清楚金融脆弱性的风险。

上任后几周,遭遇“黑色星期一”之前,他就与纽联储央行杰拉德·科里根探讨了金融脆弱性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金融脆弱性将成为他任期中最核心的挑战,或许可以和通货膨胀相提并论。

格林斯潘真正的问题在于,他扭曲了美联储的定位,从一个金融监管者演变为与魔鬼做交易的交易者。格林斯潘刻意不明确美联储的政策目标,他享受着自由裁量权,过度地相信自己能够驾驭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对市场缺乏敬畏之心,屡屡与魔鬼做交易。

在金融混业时代,投资银行及金融衍生品饲养的金融狂魔愈加凶残,格林斯潘的降魔术日渐乏力。

事实上,在其18年美联储生涯中,这位“经济沙皇”凭借其敏锐的市场天赋基本都战胜了市场,屡次打脸卢卡斯的“市场理性预期”,却忽略了他当年崇敬的自由主义者哈耶克的忠告——致命的自负。哈耶克告诫世人,没有人能够掌控所有信息,将市场玩弄于鼓掌之中,美联储主席也不行。

早在1977年格林斯潘就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写道:“世界上并没有永动机可以让房屋价格不断上升。”

这次,格林斯潘说对了。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