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抽烟又喝酒却活到了91岁,喝酒抽烟真的对身体有害吗?

健康&长寿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每天喝点葡萄酒有益身心健康。也有人会认为每天喝二两白酒的人要比滴酒不沾的人更健康。那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很显然,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那具体是咋回事呢?

但凡是一个正常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一点,活得长一点。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许多危害身体健康的东西,比如:空气污染,有害食品,香烟等等。

每当我们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有些就会提出:“某些人也抽烟、喝酒,但活了很多岁。”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前英国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就属于特别能抽烟,也能喝酒的,但活了91年,可以说是非常长寿了。那举丘吉尔的例子的做法是正确的吗?

客观地说,除了丘吉尔,一定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既喜欢喝酒有喜欢抽烟还很长寿的人。以他们的实例来说明问题,其实是不合适的。

幸存者偏差

这里的关键错误在于选取的样本出了问题。话说在二战的时候,美国人就在研究给飞机装甲,希望能够减少飞机的损失。但是也没有办法飞机的每一处都装甲,因为装甲很重,飞机会因为飞不起来,或者消耗过多的油,导致无法返航。因此只能部分装甲,那到底装在哪里最合适呢?

当时他们分析了许多参过战的飞机。他们就发现这些飞机的机身上单孔数量最多,于是,得出结论:应该给机身装甲。

不过,当时有一位统计学家叫沃德·亚伯拉罕,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恰恰是弹孔多的不需要装甲。

这听起来好像很反常识,但却蕴含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是通过很严密的数学进行论证的。在这里,我们就不进行数学论证。我们仅仅从逻辑上来证明一下。我们试想一下,研究人员研究参过战的飞机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参过战飞机,而是参过战并且幸存下来,返航的飞机,还有一部分飞机是被击中,并且最终没能返航的。

研究人员仅仅研究了返航的飞机,而没有研究被击落的飞机,因此,获得信息是有误差的。事实上,敌方不可能只朝着某个位置打,飞机每一处被击中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那些返航的飞机是因为没有被击中关键部位,才得以返航。而那些被击中关键部位的飞机都被击落了。

于是,我们就可以推出,击中机身并不致命。只有那些弹痕少,或者没有弹痕的地方才是需要装甲的地方。后来,他们采用了这个统计学家的观点,大大降低了飞机的损失。这其实也被称为幸存者偏差。

丘吉尔等一些又喝酒又抽烟还很长寿的人,其实就是像是返航的飞机。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又喝酒又抽烟但却很短的人存在,而且这部分人可能要远比前者更多。但他们已经不能把自己切身的经历告诉你了。因此,个例没有办法代表全体。那我们又该如何来判断这件事情呢?

世界卫生组织

食品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但是个别研究人员也容易因为某些利益而发表一些不正当的观点。在这些问题上,听朋友的不如听专家的,但是听专家不如听专业机构的。在国际上,就有一个专业机构叫做世界卫生组织(WHO)。

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给出过一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这个在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上就能查到。不过,这网站上面的信息都是英文。中国的国家食品药品家督管理局很早就把这份清单翻译成了中文挂到了自己的官网上。

这份清单把致癌物质分成了五个大类,分别是1类,2A类,2B类,3类和4类。可能你会纳闷了,为什么分这么多类?

其实这份清单不只是给普通人看的,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指导作用,是许多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指南。

1类是属于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有提高癌变风险的致癌物质。

2A类是指很有可能是致癌物质,但是目前对人致癌的证据还很有限,对动物致癌证据充分。

2B类这是有可能的致癌物质。对人致癌的证据有限,对动物也不充分,或者是对人致癌证据不足,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3类是指没有证据,或者可以致癌物质。

4类是很可能不致癌的物质。

所以,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这些类的物质进行不同程度的实验证明。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类致癌物质是最好不要碰,或者少碰的,因为他们已经确定是致癌物质了。那1类致癌物质都有哪些呢?

这里我就具体列一部分一类致癌物质,从表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酒精和香烟都在其中。

这意思就是说,无论喝多喝少,抽多抽少,反正都是有害的。所以,每天坚持喝二两白酒,其实就是每天在伤害身体。同样的身体条件,每天喝和每天不喝,肯定是后者更加健康。

那你可能要说了,为什么有些人天天喝还很长寿?

除了上文说到的幸存者偏差,其实最大的原因是长寿这件事并不只是和抽烟喝酒有关。它还和基因、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等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