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个问题,实际很简单,不需要用太多的心思进行复杂的思考。
这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对传统体制认识不够,大约也很难想清楚。
1、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发动玄武门之变,事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农历六月四日;
其时,皇帝是李渊,李建成是太子,李世民是皇子;
玄武门之变三天后,(公元626年农历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
玄武门之变发生两月之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九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
以上为史实。
就此看:
第一,李世民与李建成之争,是皇子与皇太子之争,是兄弟之争;
第二,李世民登位之前,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
第三,李世明的位子,是从自己的皇帝爸爸手里接过来的,虽然其父授位时或许心中五味杂陈。
2、朱棣与朱允炆之争,主要是通过所谓的“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农历闰五月十六日,朱允炆即位,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农历七月初五,朱棣起兵“靖难”。
其时,朱允炆做皇帝已经一年有余;其时,朱棣也只是和朱元璋其他在世的儿子一样,是个藩王,只不过,朱棣这个藩王实力不同于其他藩王而已。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农历六月十三日,朱棣的燕军攻陷南京,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至此,朱允炆当皇帝首尾已五年。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朱棣即皇帝位。
就此看:
第一,朱棣与朱允炆之争,是皇帝与臣子之争,是君臣之争;
第二,无论朱允炆削藩的理由如何,政权在他手里,他就是官;朱棣不反抗,他就是藩王;朱棣一造反,他就是反贼;
第三,朱棣的皇位,实质上,是自加的,没有父传、没有禅让。
小结:就正统而言,就维护秩序而论,李世民得位,虽可诟病,但有序可循;朱棣得位,完全不合君君臣臣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