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在尼米兹的大力支持下,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海军部队今非昔比,当麦克阿瑟登上巡洋舰时,心情格外激动,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庞大的特混编队。当然,善于“出风头、作秀”的麦克阿瑟,更是召集了一大批记者随军出征。
对荷兰蒂亚(现在的查亚普拉)的进攻没有太多悬念,盟军轻松拿下该城。反观日军,毫无还手之力,夺路而逃。麦克阿瑟在记者们的簇拥下,两次换乘登陆艇上岸巡视,直到留下许多可以值得炫耀的镜头才作罢,虚荣心再次膨胀起来。
麦克阿瑟带领着部队不停地进向西攻,加紧实施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蛙跳战术”。在荷兰蒂亚以西200公里登陆,攻占威瓦岛,甚至一跃至荷兰蒂亚以西560公里的比亚克岛。到了7月攻占了日军在新几内亚的最后一个据点。
至此,麦克阿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克服千难万苦,将日军的防线一层一层的突破,推进到与菲律宾一水之隔的桑萨波。也就是说,麦克阿瑟前进了1200公里,终于打开了通往菲律宾的大门,这是他自巴丹撤退后,日思夜想的地方。
菲律宾是麦克阿瑟和父亲的“福地”,深受当地民众爱戴,更是他事业成功的“发迹地”,可以说是“第二故乡”。当然,他忘不了在巴丹半岛的浴血奋战,以及“丢下”战友,乘坐PT-41鱼雷快艇逃离的羞愧,更忘不了“我会回来”的誓言。
现在距离菲律宾只有300公里了。对于“兵强马壮”的麦克阿瑟来说,在海军的配合和支持下,根本不是大的问题,甚至可以随时一脚踏上菲律宾的国土,但日军毕竟不是“吃素的”,他为了更风光地返回故土,专门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
按其计划,光复新几内亚后,立刻采取“蛙跳战术”,发动一系列两栖登陆作战,跳过日军重点防守的岛屿,孤立或慢慢的饿死他们,并以菲律宾为跳板进攻日本。然而,麦克阿瑟的“招摇”,引发了其他将领对他的反感,纷纷反对该计划。
麦克阿瑟认为,说服总统,是担任太平洋战场主角的关键。
在海军的全力支持下,麦克阿瑟在新几内亚的行动,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嘚瑟”到了极点,所到之处一定有大批的记者跟随,民众更是每天都能看到“英雄”的战绩。过分的炒作,遭到了其他将领的反对,海军部长金上将就是其中的一位。
金上将的意图就是绕过菲律宾群岛,以太平洋中部的冲绳岛、硫磺岛为跳板,攻击日本。这份计划,明显针对麦克阿瑟,一旦获得通过,原先支援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海军将全部归建。说白了,就是不让麦克阿瑟,独享太平洋战争胜利的荣誉。
眼看到手的胜利果实被海军抢去,麦克阿瑟的心情可想而知,结果就是双方为获得太平洋战场的主导权吵得不可开交,不得不请罗斯福总统出面调解。麦克阿瑟对此十分乐意,在他看来,只要总统出面给他申辩的机会,就已经胜出一筹了。
一是,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上学期间,就是出色的演说家,他思维敏捷、记忆超群,有“将死人说活”的本领。他不看地图将计划中每一个细节娓娓道来,罗斯福听得频频点头,金上将的代表尼米兹,更是无话反驳,他完全把握着会场的主动权。
二是,从军事上讲,夺取菲律宾就可以在南方建立一条封锁线,切断日本的海上补给,以此挫败他们的士气,甚至迫使日本投降。而以台湾为基地,不仅不能威胁到日本的根本,而且还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显然,海军的计划并不完美。
更关键的是政治牌。凭借多年陆军参谋长的工作经验,麦克阿瑟十分清楚罗斯福的心思,那就是战后亚洲的秩序问题。菲律宾作为美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当初迫不得已放弃,已经伤害了两国的感情,如不尽早拯救,会再次让他们失望。
更何况,在菲律宾的集中营里还关押着数以万计的战俘,其在国内的家人,都在关注战争的进程,绕开菲律宾,如何面对美国的民众?如何在远东建立一个亲美国家?麦克阿瑟的这一通理论,显然戳中了罗斯福的“软肋”,总统已经站到了他的一边。
但让参谋长联席会议迟迟下不了决心的,还是担心进攻会造成惨重损失,直到哈尔西在对菲律宾的空袭中,2天击落日机500多架,而美军仅损失8架战机,这充分说明了日军的防御极弱。这下顾虑被打消,美军高层也支持麦克阿瑟的计划。
麦克阿瑟纠结的心,终于释然了。他不仅再次拿回战场主导权,成为对日作战的“主角”,荣耀感油然而生,而且将兑现自己曾经的诺言,“菲律宾,我回来了”,洗刷其军事生涯中最大的“污点”。不管怎么说,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看来麦克阿瑟也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