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3月,同盟国在各个战场上开始全面反攻,麦克阿瑟不甘心成为太平洋战场的配角,率领西南太平洋战区所属部队,以“大规模战术侦察”的方式,一举将8万日军孤立在南太平洋地区,“打乱”了盟军在整个太平洋的作战计划。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得不全力保障麦克阿瑟的进攻,甚至明确命令海军全力支援他的行动。“从配角变为主角”,正是麦克阿瑟所期望的目的,他要光复整个新几内亚,尽快反攻菲律宾。然而,陆、海军之间的矛盾,是他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规格接待尼米兹,得到想要的舰队。
随着菲律宾越来越近,麦克阿瑟踌躇满志地准备着,但他深知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配合,是无法渡过横跨新几内亚和菲律宾之间的海峡,尽管命令要求尼米兹全力配合他,但争功加大了陆、海军之间的竞争和矛盾,该怎么做呢?
为了配合作战,尼米兹极不情愿地前往澳大利亚,与麦克阿瑟商讨作战事宜,但马歇尔遭冷遇的一幕,让他做好了遭到更加“冷遇”的心理准备。殊不知,麦克阿瑟不但亲自接机,而且还举行盛大宴会为他接风洗尘,并全程陪同。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理解尼米兹的心情。按照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先前拟定的计划,太平洋战场是以海军为主,向日本展开进攻。如今,“从主角变为配角”,麦克阿瑟理解他失落的心情,毕竟是自己“横刀夺爱”,高规格的接待也有“抱歉”的味道。
其次,缓和陆、海军之间的矛盾。随着盟军全面反攻,谁是战场主角,谁将获得更多的荣誉。在这一方面,两军种向来争执不下,甚至需要总统出面调解。把荣誉看成生命的麦克阿瑟,自然知道自己有求于人,降低姿态就是为了缓和矛盾。
更重要的是,“县官不如现管”。虽然上级命令太平洋舰队全力配合,但配合成什么程度,可是由尼米兹说了算。也就是说,麦克阿瑟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赢得尼米兹的好感和支持,毕竟支援100艘和200艘战舰的效果,明显不一样。
受宠若惊的尼米兹被眼前的一切所感动,也为麦克阿瑟的诚意所打动,做了十分慷慨的保证:提供由12艘主力航母,组成的大型海上编队支援作战;并向他的海军部队增拨了8艘小型航母,为其提供近距离的空中支援。麦克阿瑟非常满意。
他命令部队向西跃进800公里,活捉4万日军。
1944年4月,在尼米兹的大力支持下,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海军部队今非昔比,当麦克阿瑟登上巡洋舰时,心情格外激动,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庞大的特混编队。当然,善于“出风头、作秀”的麦克阿瑟,更是召集了一大批记者随军出征。
对荷兰蒂亚(现在的查亚普拉)的进攻没有太多悬念,盟军轻松拿下该城。反观日军,毫无还手之力,夺路而逃。麦克阿瑟在记者们的簇拥下,两次换乘登陆艇上岸巡视,直到留下许多可以值得炫耀的镜头才作罢,虚荣心再次膨胀起来。
麦克阿瑟带领着部队不停地进向西攻,加紧实施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蛙跳战术”。在荷兰蒂亚以西200公里登陆,攻占威瓦岛,甚至一跃至荷兰蒂亚以西560公里的比亚克岛。到了7月攻占了日军在新几内亚的最后一个据点。
至此,麦克阿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克服千难万苦,将日军的防线一层一层的突破,推进到与菲律宾一水之隔的桑萨波。也就是说,麦克阿瑟前进了1200公里,终于打开了通往菲律宾的大门,这是他自巴丹撤退后,日思夜想的地方。
菲律宾是麦克阿瑟和父亲的“福地”,深受当地民众爱戴,更是他事业成功的“发迹地”,可以说是“第二故乡”。当然,他忘不了在巴丹半岛的浴血奋战,以及“丢下”战友,乘坐PT-41鱼雷快艇逃离的羞愧,更忘不了“我会回来”的誓言。
现在距离菲律宾只有300公里了。对于“兵强马壮”的麦克阿瑟来说,在海军的配合和支持下,根本不是大的问题,甚至可以随时一脚踏上菲律宾的国土,但日军毕竟不是“吃素的”,他为了更风光地返回故土,专门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
按其计划,光复新几内亚后,立刻采取“蛙跳战术”,发动一系列两栖登陆作战,跳过日军重点防守的岛屿,孤立或慢慢的饿死他们,并以菲律宾为跳板进攻日本。然而,麦克阿瑟的“招摇”,引发了其他将领对他的反感,纷纷反对该计划。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