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空气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飘散着荷尔蒙的味道,大部分的物种在这个时间段内都会进入发情期,以期望在未来的几个月内生下自己的小宝宝,赶上一个好的季节,阳光明媚食物量充足,这样后代的存活率才会更高,设想一下有哪个物种会像人类文明一样,有着大房子冬天暖气供上夏天空调吹上,发情期对于人类来说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寒冷的冬天也还是可以生娃的,当然问题并不会这么简单,必然还有些未知的原因在作祟,接下家可以深入的了解一下。
【动物的繁殖期】
地球上的生物史已经有38亿年了,从最初的简单单细胞生命,一路发展进化经过多次生物大灭绝,发展到今天地球上已经有180多万个物种,并且还有很多新物种尚未被人类所发掘,占据地球70%表面积的海洋也不是人类可以轻易彻底探测的,可以说发展到今天的这些物种都是有着它自身的优势,是被自然所选择下来的。
生物在地球上生存最本质的两个追求就是填饱肚子同时繁殖后代,这两个目标是缺一不可的。不过,要了解的是,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有的物种在食物链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那么也就意味着天敌的存在,在寻找食物的时候还需要警惕成为别人的猎物。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时刻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既能更好地捕食猎物填饱肚子,同时也可以谨慎面对天敌的袭击。在什么时刻生物是最脆弱的?首先一定是进入黑夜睡眠状态,这一点人类是深有感触的,我们时常可能会在夜中惊醒,有的时候换了新的地方很难入睡,这些其实都是人类潜意识里的警惕性,这是被刻在基因内的东西。除此之外当野生动物处在孕期的时刻是最脆弱的,因此都会尽可能的减少这样的时期。
同时需要保证超高的后代成活率,让每一次付出都尽量得到更高的回报,因此动物都有固定的发情期,这可能是几十万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或者说一种生存方式,一个合理时间内的发情期会让该物种保证自己的后代更好地存活,之后尽可能的减少让自己处于这种状态的时间。
【人类为什么没有明显的繁殖周期?】
其实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至少人类这个物种在学会了直立行解放双手,学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尤其是使用火之后,不再受自然环境和季节性的约束。因为人类可以自己创造舒适的环境,季节性已经难以影响人类的繁殖习惯,即使孩子在冬季出生,依然可以生存的很好。同时学会使用工具的人类,寻找食物并且阻挡外来危险的能力提高了,因此季节性繁殖习惯也久没有意义了。
那么人类没有明显的繁殖周期还有其他原因吗?
在数百万个物种里人类的婴儿可以说是最没用的,当然这也是因为人类直立行走的习惯,让产道变窄,这就意味着婴儿不能在子宫内发展的时间太长,“提前”出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脑壳还没有变得那么坚硬而是软的。即使在婴儿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父母的照顾,可以说智人的幼崽娇贵的很。
那么如果父母双方都共同参与照料“无用”的小婴儿,可想而知他们的成活率要高很多,在这个时候雌性可能就要想一个办法把另一半栓住。那么隐藏排卵期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因为如果有发情期的存在,那么发情期结束一般而言雄性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但是当不存在明显的发情期,那也就意味着判断雌性是否成功受孕,因此为了避免隔壁老王的介入,雄性就需要一直守在雌性身边,直到宝宝降生。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没有明显的发情期促进了人类发展成一夫一妻制。在《自私的基因》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生物都是基因为了保全自己而设计出来的精致的生存机器”,其实可以知道这也就意味着生物的个体数量越多越好,因此生物都有着过剩繁殖的趋势。
【从基因生物进化角度来理解“发情期”的存在】
生物所表现出的一切本质上来说都是基因在作祟,99%的物种存在发情期也好,人类不存在明显的发情周期也罢,这一切并非是生物自己的意愿,都是自然选择下的结果。一个种群最初所有的个体可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它们可以在一年当中任何季节交配繁殖后代,但是我们清楚,有些季节出生的宝宝存活率会更高,因为环境上较适宜,食物量也充足。那也就意味着,这些个体把基因遗传下去的可能性更高,因此适应了自然会环境,就被自然所选择下来。
而对于人类这个特殊的物种,一切都变化了,我们有能力适应所有的自然化境,因此季节性无法作为选择的条件。
动物都有固定的发情期,而人类却完全不用如此,其实原因就是这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从本质上出发都是为了生存,并且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本身是没有主动性的,主动的是基因突变,主动的是自然选择,生物永远都是被动的在接收自然的安排,小样!不顺我意,那就灭绝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