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狄青下线,最大战绩是平广西叛乱?

编者按:在当下热映的《清平乐》一剧当中,由季晨饰演的狄青大将军于第60集下线。狄青是我们熟知的北宋名将,由于遭到文官打压陷害而愤懑致死。但当下有些人将狄青说成一个忘恩负义的刻薄小人,甚至认为狄青一生中最大战绩——平侬智高之乱,不过是搞掂一次小小的少数民族叛乱,不值一提。事实是这样吗?

▲《清平乐》中季晨饰演的大将军狄青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为什么只是区区土豪的侬智高举旗一呼,便能轻易席卷广西,但侬智高进入广东之后却兵势不顺,连广州城都无力攻克。

▲壮族枭雄侬智高

这是因为在狄青平定侬智高之乱前,中央王朝对于广西的控制是非常薄弱的。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原为傥犹州(今广西靖西)知州,后来又通过兼并战争夺取了万涯州(又作“万崖州”,今广西大新县境) 、武勒州(今广西扶绥)、笼州(今广西扶绥新宁镇)等地。显然,当时广西的土司豪酋能够肆意兼并,朝廷不能制,控制力甚至比不上明朝前期对于云贵地区的管理。而唐朝前期南诏是如何建国?正是在吞并周边部族的过程中崛起的!侬智高势力由于处在交趾和北宋交界处,并渗入交趾境内的广源州,三方的争端堪称一笔烂账,在此笔者不想多做争论。但侬智高之所以能席卷广西,攻陷邕州(今南宁),完全是依赖于遍布广西的各部豪酋的支持。

▲侬智高大南国疆域图

侬智高的谋主黄师宓,看名字似乎是汉人,也据说是进士出身。但西南地区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说法,黄师宓显然出自两广地区的大族黄氏,这一族当时土司极多,则侬智高起事而黄师宓前去投奔,就显得再正常不过。显然,侬智高起事的最大危机在于,由于当时广西的汉人比例有限,其拥有庞大的本族基本盘。如果不能迅速平定,那么在唐代云南独立为南诏,五代交州独立为交趾之后,广西也有极大独立建国的危险!是以狄青讨平侬智高之役,难度不啻于灭国之战。而网上某些说法认为狄青到来之前,侬智高已经被余靖、孙沔这两个文官压制,也纯属谬误。

按侬智高在攻陷宾州之后,皇佑四年十月甲申(1052年11月6日)回师邕州(广西南宁),整合控制区,暂时不再出击扩张。而皇佑五年正月戊午(1053年2月8日)归仁铺之战即爆发,期间宋军与侬智高势力的冲突仅有陈曙偷袭昆仑关惨败一役,余靖、孙沔岂谈压制侬智高!事实上,侬智高的暂时收缩,正是由于朝廷讨伐军南下,他才集中兵力,计划打防御反击之战,甚至提出若能战胜宋军即“长驱以取荆湖、江南”的战略计划。由于在这些地区侬智高缺乏其本族提供的群众基础,这个计划当然是痴心妄想。但同时如果宋朝不能快速解决侬智高问题,投入侬智高麾下的广西豪酋只会越来越多,广西将非中国所有。

这里,我们先说明下狄青与侬智高决战之前的局势。此前贺州之战中,广南东路钤辖张忠及广南东西路钤辖蒋偕被侬军击毙。后来广西钤辖陈曙被余靖、孙抗逼迫①,率8000步卒偷袭昆仑关,想要在狄青主力抵达前拿下通往邕州的关键关口,结果被侬军发觉反击而惨败。至此,两广有野战能力的军队损失大半。

其时,侬智高将兵力收缩到昆仑山(广西宾阳昆仑山)以南。宾阳昆仑山被称为“昆仑台地”,为大明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拱,层峦叠嶂,苍峰似海,绵亘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昆仑关正覆压在迂回曲折的山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来之要塞。显然侬智高的战略是固守昆仑关,以逸待劳,并寻求反击机会。如果讨伐军长久无法突破侬军防线,更多广西豪酋也会倒向侬智高一方。而如果讨伐军突破了防线,也就进入了侬军的主场,并会因翻山越岭导致体力严重损耗,不利于决战。在战略上,侬智高是显得较为明智的。

▲侬智高起义进退路线图

狄青与余靖、孙沔会师于宾州后,麾下有三万一千兵力,看似雄厚,但两广的精兵已经被侬智高重创,且狄青麾下的南方兵本身战斗力就较弱,还多有意志不坚、首鼠两端的土兵,来自西北地区的西军仅有一万人。②(史载“鄜延、环庆、泾原路择蕃落、广锐军曾经战斗者各五千人”,即兵力一万,《宋史·兵志》又载“蕃落陕西沿边厢兵有马者,天禧后,升禁军,极边城砦悉置”,看起来有5000骑兵。然而宋朝当时是极为缺乏骑兵的,马军编制不代表一定会有马,即便有马也可能是骑马步兵,故真正能用于战场冲击射击的骑兵,笔者认为归仁铺之战中不会多于2000。另外,蕃落是番号,不代表是少数民族骑兵)

《曾巩集》卷52《南丰先生集外文·杂识二首》载:“先是,(狄青)青已纵蕃落马军二千出敌后。至是,前后合击。”这也印证了狄青麾下的骑兵只有2000人。当时宋夏已经休战,但南征如果调拨北方士兵太多,很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爆发疫病而死伤惨重。后来神宗朝郭逵征交趾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众所周知北宋时南方的军备是非常虚弱的,既然狄青手上的西军数量有限,这一仗便并不好打。狄青首先下令斩杀了败将陈曙及在陈曙战败时溃逃的殿直袁用等三十余人,以立军威,而后下令军队休整十天。侬智高军间谍得到消息,认为狄青军不会行动。但次日,狄青便下令全军开拨,狄青亲自率领先阵,余靖、孙沔率领后继部队,于夜间翻山越岭而行,绕过侬智高军的防御,偷过昆仑关。但侬智高很快就得到消息,集结兵力赶来,将宋军堵在山下。显然侬智高有一定军事才能,集结军队的速度非常迅速,而且通过限制宋军的前进,使得宋军无法完全在平原上展开。

关于侬智高的兵力,网上有说法说只有一万多人,但这是侬智高攻下邕州时的兵力,叛军仅攻打广州时就有2万,在广州又吸纳了不少有生力量,此时必已达到数万,与宋军数量基本相当,而拥有地利和主场优势。两军在归仁铺交战,叛军有主场优势,此前又数次战胜,因此士气极高。但宋军的战意也并不低,因为此前得到了狄青的鼓舞。在翻越昆仑关之前,狄青曾经在全军面前抛掷铜钱来预测天意,结果一百个铜钱都朝上,令全军士气大振。但实际上那些铜钱是特制的,两面都是正面。这个故事被明朝的冯梦龙记载在《智囊全集》中。侬军集中兵力攻击宋军中军,这些西南战士攻击极为彪悍迅猛,“一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枪以杀人,众进如堵,弓矢莫能加”,远程则依靠强弩与标枪。在搏斗过程中,宋军前锋孙节格斗而死,中军不敌向山上后撤。可以看出,侬军并不只靠南人常使用的刀盾,其军队中长兵器的比例也很高,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这也是他们能够屡战屡胜的关键。

▲余靖铜像

眼见战局不利,文官孙沔、余靖等人惊吓得骇然失色。狄青却从容不迫,他将战斗力强的西军大多部署在两翼,而以中军诱敌,侬军在压迫宋军中军取得一定推进时,也被宋军两翼包抄。从地形上我们可以看到,昆仑关以南的归仁铺,两侧都是山丘。但包括蕃落骑兵在内的西军因为长期在崎岖的关陇地区与党项人作战,较擅长山地作战。狄青挥舞白旗,令蕃落骑兵从两翼出击。

▲即时战略游戏《帝国时代3》当中,中国的兵种铁链枷骑兵。显然链枷骑兵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

这些骑兵装甲较为薄弱,不适合正面对抗,但行动极为迅疾。他们直接迂回到敌军后方,以小队发动机动灵活的打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用弓箭和马刀、长枪、链枷循环袭扰敌军后队,令缺乏对抗骑兵经验的侬军不知所措。史书特别强调狄青以铁链枷破敌,这种重型打击武器对于盔甲防护不佳的侬军极富杀伤力(关于链枷骑兵,详见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中国也有链枷骑兵?不仅《帝国时代3》有实锤,还是狄青的大杀器》)。

▲铁链枷

加上两翼西军步兵的夹击,侬军被全面压迫,猝不及防,阵势陷入混乱,而宋军中军也开始反攻,由于北方军队使用的长枪一般更长,当宋军处于上风时,兵器长度优势发挥出来,斩杀敌人势如破竹。《续资治通鉴》又记载“及战,贼皆翳大盾,翼两标,置阵甚坚,矢石不可动,竟赖刀斧杂短兵搏击,阵乃破”。仅靠长枪的话,容易被侬军广泛使用的大盾阻挡。宋军同时还灵活使用了刀斧,用来搏击拨开大盾,才击破侬军的军阵。侬智高见事不可为,只得率军逃去,宋军一路追杀,斩首2200级,俘虏500余人,擒杀侬智高党羽黄师宓、侬智忠(侬智高之弟)等57人,后打扫战场,统计出实际歼敌数是5000人,于是积尸作为京观。宋军损失不详,应当较为轻微。

侬智高放弃邕州,逃入大理境内,不知所踪,可能病死或被大理人所杀,其势力也迅速瓦解,追随侬智高的豪酋纷纷向朝廷军请降。此战之后,宋王朝通过土官制度,强化了对广西豪酋的控制,并向广西境内继续移民汉人,广西的控制力极大加强,在后世的宋蒙战争时更成为抗击蒙古人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前狄青因为抗击西夏的战功,已经是枢密副使,此役不啻灭一国之功(事实上李元昊之祖父李继迁初起时势力不过定难五州,还比不上侬智高),再擢升为枢密使也是顺理成章。然而文官们无法接受武臣担任枢密使,欧阳修、文彦博等人遂设计排挤迫害狄青,狄青遭到贬谪,心中不平,愤懑而死。

参考资料:①《续资治通鉴长编》:吕晦志陈曙墓铭,称曙先与孙抗有隙,抗时为广西漕,权桂州,与余靖秘狄青所下令,趣曙出战。曙遣其副苏缄诣靖,抗言不可,抗怒,趣战愈急,曙果战败。②《续资治通鉴长编》:丙子,诏鄜延、环庆、泾原路择蕃落、广锐军曾经战斗者各五千人,仍逐路遣使臣一员,押赴广南行营,从狄青之请也。③《宋代兵器铁连枷浅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azaz7391,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