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终于迎来了大结局。在最后一集中,宋仁宗驾崩,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赵宗实,这段剧情和真实历史相吻合。那么历史上的赵宗实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在当上皇帝后的表现如何呢?
赵宗实是宋仁宗的堂侄、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早年宋仁宗因没有子嗣而将他接入宫中作为养子抚育,后来宋仁宗的亲儿子出生,赵宗实便被送回濮王府中。然而,宋仁宗可能是命中注定无子,连续3个儿子都早夭,此后再也没皇子出生。因此,赵宗实便成了大宋皇位的“一号备胎”。
嘉祐七年(1063年)八月,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宋仁宗最终决定立赵宗实为皇子,并改名赵曙。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驾崩,赵曙以皇子身份继承皇位,史称宋英宗。
宋仁宗没有亲生儿子,但却有不少堂侄。赵宗实能从众多堂侄中被挑选出来,并让他继承皇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都是一份天大的恩情。虽然宋仁宗的这份“大礼”给的有点不情愿,但终究还是落到了赵宗实手中。出于人之常情,赵宗实应该发自肺腑对养父宋仁宗和养母曹太后感恩戴德,哪怕不是出于真心,至少表面上也得做做样子。可是,他的表现却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八日,这是宋仁宗大殓的日子,满朝文武跪在仁宗灵柩前哭成一片自不必说,可宋英宗却在养父的灵柩前来回乱窜,把葬礼搅得一塌糊涂。紧接着,他又打骂身边的下人,闹得后宫鸡犬不宁。宫里人都受不了这位新主子,纷纷跑到曹太后那告状,求太后出面干预。于是曹太后只好亲自前去规劝,可没想到宋英宗连曹太后的面子都不给,史书上记载了两个字“不逊”。古人最讲孝道,宋英宗刚登上皇帝宝座就摆出这样一副态度实在是说不过去,因此大家只能将他的这种反常行为理解成“上有疾”,说通俗点就是脑子出了问题。
嘉祐八年(1063年)十一月,大行皇帝宋仁宗灵柩送葬入土的日子,宋英宗却以身体有病为由拒不出席。此举实在是太过分,许多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书表达不满。在众臣的压力下,宋英宗只好勉强从深宫中走了出来。然而在整场葬礼上,宋英宗始终是面无表情,仿佛灵柩中的人与他没半毛钱关系。
宋英宗当皇帝后举止如此乖张反常,他是真的疯了吗?其实不然。宋英宗的铁杆支持者、宰相韩琦在一次与同僚的对话中道出了真相。当时宫中传闻说宋英宗疯了,外朝的大臣们对此事也都议论纷纷,有大臣找韩琦询问传言的真实性,韩琦说:“岂有殿上不曾错一语,而入宫门即得许多错?固不信也。”韩琦当年在宋仁宗面前力保让赵宗实继承皇位,因此他是宋英宗最坚定的支持者,自然要帮着宋英宗说话。韩琦无意间说出的番话至少证明了宋英宗当时在朝堂上表现是正常的,所以他在仁宗丧礼期间的种种乖张举止并非是脑子出了问题,而是良心出了问题。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实在是让人替宋仁宗感到心寒。
没过多久,宋英宗又闹腾着要给自己的生父濮王赵允让提升名分。韩琦等人投宋英宗所好,主张尊濮王为“皇考”,司马光等言官则认为宋仁宗才是“皇考”,濮王只能以“皇伯”相称。此事在历史上被称为“濮议”。在经过了长达18个月的论战后,濮王赵允让的名分被升格为“皇”,他的三位夫人名分被升格为“后”。而反对此事的言官或是被降职、或是被外放。
治平二年(1065年)八月,一场罕见的暴雨席卷京师。开封城内变成了水乡泽国,“地涌水,坏官私庐舍,漂杀人民畜产,不可胜数”,连地处高位的皇宫中也堆积了大量积水。这让宋英宗感到很不开心,于是他下令打开西华门让宫中积水泻出。结果西华门打开的一瞬间,宫中积水奔涌而出,侍卫营房被冲跨,沿途的士卒、百姓都被卷入水流中溺死了。事后盘点,这场天灾加人祸导致开封城内能查出姓名的死者达1588人。
宋英宗这才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写了份罪己诏,并让大臣将批评意见写出来。司马光第一个响应,他提出了三点:一、对太后不恭;二、放任宰执弄权;三、不听台谏善言。这几点批评基本都符合实情,然而随着水灾的退去,宋英宗很快就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事抛诸脑后了。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八日,宋英宗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在位仅4年时间。
参考文献:《续资治通鉴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