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本”的京东,让新基建价值落地

或许判断时代“大变革”来临的标志之一,就是将一切旧事物冠以“新”为前缀: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新经济……它们共享同一个逻辑:来自新技术的强劲风力,希望尽可能扫尽旧时代的暮气。

而“新”的名单仍在延续。如你所见,尽管疫情为世界经济按下暂停键,“新基建”却为中国经济按下加速键。

无需赘言,过去这段时间,疫情对消费和出口两驾马车造成了一定伤害,从短期看,新基建是“重启”投资和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从长期看,新基建无疑能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不同于物理性质的传统基建,新基建的内涵与外延都并非一成不变,按我的理解,所谓新基建,主要是指能落地生根到社会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那部分高科技,它让新技术渗透进不同行业的毛细血管,让新技术惠及所有政企机构,让所有人从中受益。

这意味着,除了政府端的发力,夯实新基建的重任,更多落在科技企业的肩上,尤其是那些本就牢牢深嵌在中国商业基础设施中的企业。

例如京东。

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的技术服务已在零售,物流,金融,保险,健康等行业深耕多年,深谙不同产业场景的实践经验,所以当政策不断释放出“新基建”和“上云用数赋智”等经济转型意愿,当政企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中国”的核心构建,京东智联云也迎来了更广袤的技术落地空间。

就在2020年,京东智联云完成品牌升级,提出“ABCDE技术战略”,将云计算,AI,IoT,大数据等新技术融会贯通,通过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各政企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回眸京东智联云近期各种举措,你会发现,智能化驱动是新基建的“新”之所在,也是政府和企业的“心”之向往。

赋予新动能

说到智能化驱动,有必要先来谈谈京东最近一个大动作:“京东新动能计划”。

它是京东以云计算,AI,IoT,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推出的系列行动计划,能够帮助政企机构完成对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运营系统的重构。依我之见,该计划的获益对象,更多是那些受困于业务复杂度高,周期长,缺少定制化转型方案的各级政府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该计划中,京东智联云通过对各种新技术的驾轻就熟,帮助他们更好地顺应数字化浪潮。

以其中的“智能中台解决方案”为例,它可以通过京东专有云及混合云,NeuFoundry,智能交互RPA等全栈式生产级产品,精准地为政企搭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中台,以其打造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生产,流通,销售等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这一解决方案,会大幅加速政府与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譬如在政府端,就在不久前,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IDC还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如果没有智能的、安全的、可扩展的数字化转型平台,到2022年,60%的中国政府机构将无法增强组成服务、简化操作、授权员工和完成任务。”

在全面构建“数字政府”的宏观背景下,上述解决方案,能够助力政府搭建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打造智能供应链开放创新平台,构建以智能生产,智能流通,智能消费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数字经济场景应用和以智能交互RPA,视频物联网为核心的数字政府场景应用。

而在企业端,AI等技术早已作为商业利器本身,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按照官方描述,智能中台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构建私有化AI能力,洞察需求偏好,降低新技术开发成本,实现企业智能升级,同时扩展销售渠道。

不止于此,“京东新动能计划”另一项解决方案,与智能协同管理有关。

如你所见,协同不“智能”这一痛点,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春节过后国内开展远程办公的企业超过1800万家,远程办公人员超过3亿人,几乎占到我国工作人口的一半。那些线上智能协同度越高的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相对越小。

于是针对不同机构远程办公痛点及信息化部署需求,智能协同管理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组织内智能协同,组织间智能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满足客户日趋多元的协同需求与日程管理,帮助政企大幅度降本增效。

另外,“京东新动能计划”推出的另一亮点解决方案就是智能采购。它触及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逻辑:供应链问题。许多经济学者指出,倘若只允许说出一个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那么就是供应链,中国产业供应链流转效率之高,往往超出外部世界的想象。

但这也恰恰是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首要难题。这个时候,用最新技术升级供应链上下游的传统交互模式,构建高弹性,强协同,抗压能力强的智能供应链,就成为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

于是在这方面,京东企业业务基于对企业采购管理的深刻洞见,推出“京采云”采购产品,结合京东智联云的技术组件,打造智能采购解决方案。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并集合商品,金融,物流,服务,质控等能力资源模块,实现采购前的需求管理,寻源招标,供应商管理,采购中的自助式,数字化商城运营,采购后的履约协同,财务结算的一站式管理,并通过智能化采购分析帮助企业将采购需求和采购方案自动匹配,打造高效透明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过去这段时间,正是供应链自身的“韧性”,对冲掉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而从上述三大解决方案来看,“京东新动能计划”的企盼,就是在这个“积木式创新”的时代,成为更多机构的“技术长板”,大幅降低其数字化转型的门槛,让不同机构根据自身需求自由嫁接,实现更好的适配性与实用性。

透过“京东新动能计划”也不难发现,更像是京东开放战略的集中体现,京东正加速技术平台化,将技术实力充分释放为其他人的基础设施。

从产业专家到技术专家

当然,数字化转型的福祉同时惠及了受疫情冲击、面临生存危机的中小微企业。

这也是为什么,仅仅在发布“京东新动能计划”几天后,京东智联云又发布了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京东新动力计划”,针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痛点,提供免费和优惠的技术资源。

一切都基于一点:京东“更懂”中小微企业,对于他们的痛点,他们更能感同身受。

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智联云总裁、IEEE Fellow周伯文博士说:“京东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建立产业园区,通过这些遍及全国的触点,依托自有零售和物流平台,京东不仅能直接触达和深入理解中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洞察和连接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两端。这是京东更理解、可以更好帮扶中小微企业的天然优势。京东不仅仅是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更希望成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伙伴与同行者。”

其实不难发现,无论是赋能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大中型还是小微企业,多年沉淀来的“更懂产业”四个字,让京东在这场“新基建”的比拼中握有优势。

更何况,在“产业专家”的基础上,京东智联云仍在技术端不断蓄力,希望进一步成为“技术专家”。

财报显示,2019年京东在研发上投入146亿元,创历史新高。

当然回报也高。随便举几个例子,譬如,摊开新基建的宏伟蓝图,上层专门提及数据中心的建立。这也是京东智联云重点发力的领域。就在近期,京东智联云河北廊坊(环京),江苏昆山(环沪)和江苏宿迁二期(华东)三个大型自建智能数据中心全面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按计划将于明年陆续完成建设交付,预计交付机架总量近三万个。

不只是数据中心,目前京东智联云已拥有全球最大规模Docker集群之一和中国最大的GPU集群之一。据爱分析报告显示,京东智联云也已跻身2020中国云计算厂商三甲。目前京东智联云公有云注册用户已达74万人,累积落地城市云超过40个,企业客户超过4万个,生态合作伙伴超过2500个。

而在AI领域,目前基于京东智联云拥有40余个人工智能API,打造了100+端到端的实践落地案例,与合作伙伴共建了200余款生态应用。在物联网领域,京东智联云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平台可连接高质量设备突破1.5亿台,连接设备品类超230种,用户交互次数近24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家居平台。

结语:价值落地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微观层面,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过去多年,京东已深嵌到诸多产业的细枝末节,这让他们能够更自如地完成新基建的价值落地。

在宏观层面,同样在过去多年,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非常明显。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达到35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到2025年,数字经济甚至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引擎。

这意味着,数字化转型也许是所有机构的必修课(“逃课”的代价会非常惨痛)。这更意味着,相比更夺目的未来,人们今天看到的数字化变革,只是刚刚拉开序幕,露出一道微光。

作者:李北辰,独立撰稿人,国内数十家媒体专栏作家,曾供职《南都周刊》《华夏时报》《财经》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