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当上美联储主席后的政策原则是什么?

若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间这位老人早已把沃尔克忘记了,人们只会记住那位“经济沙皇”——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师从亚瑟·伯恩斯。伯恩斯是一位老教授,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被指责为“过于听命于华盛顿的政治需要”。

不过,格林斯潘的风格显然与恩师不同。格林斯潘,其实不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他早期奉行新自由主义,而后转向实用主义。他注重统计学,从伯恩斯身上学习到了经验性数据分析。

换言之,格林斯潘不听命于白宫、总统,也不遵循任何经济理论教条,他只相信客观的数据及自己的直觉。他连续掌管美联储十八年,任期横跨六界总统,权倾一时,被称为“经济沙皇”。

1966年7月,格林斯潘在他妻子负责的《客观主义报》上发表了《论黄金和经济自由》一文,预言美国即将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极力反对通货膨胀并捍卫金本位制度。

两年后,昔日的乐队好友加门特邀请格林斯潘加入尼克松的竞选团队,从此格林斯潘开启政治生涯。

当时格林斯潘的自由主义主张与尼克松的价格管制背道而驰,格林斯潘的地位显得尴尬。尼克松下台后,继任者福特总统任命格林斯潘为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里根上台后,格林斯潘担任了美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主席,与伯恩斯一道成为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格林斯潘与里根总统的财长贝克是多年好友。沃尔克卸任后,格林斯潘成功接任美联储主席,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贝克相助。

上任两个月后,格林斯潘便遭遇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开盘后三个小时内,狂跌508.32点;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当时大约5000多亿美元的市值瞬间蒸发,金融市场恐慌蔓延……

第二天,所有投资者都在等待这位新任主席能够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在股票交易前50分钟,格林斯潘命美联储对外宣布;“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它将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今天明确地宣告,它已做好向经济和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准备。”

格林斯潘这一举动,刺激市场立即反弹,成功收复了57%的失地,防止了金融崩溃。

原来,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元大跌,英镑、日元、马克大涨,国际外汇市场风险大增。一年半后,即1987年2月,美国、日本、德国等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巴黎达成卢浮宫协议,一致同意七个国家共同合作干预外汇市场,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后,美联储实行紧缩政策,但是到了10月,紧缩政策诱发了金融风险。股市大跌前一个星期,德国提高了利率,酿成了这次股市大跌。

星期一当天,格林斯潘坚持飞往达拉斯出席一次演讲,而他的同僚约翰逊、科里根在美联储着急地琢磨对外声明以及调配救市资金。在达拉斯度过平静的一晚后,格林斯潘第二天便果断出手。

这是格林斯潘联储生涯赢得声望的第一仗。当时《福布斯》这样描述:“这是格林斯潘最辉煌的一刻,他高举起喇叭,告诉银行把钱借给华尔街,然后降低短期利率,而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

格林斯潘第一次尝试到了手中这柄重剑的威力。这场战役为格林斯潘奠定了执政基调:淡定、果断、睿智、深藏不露、驾驭术及“走钢丝”。

此役之后,格林斯潘意识到,沃尔克时代的通胀风险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金融脆弱性。从此,格林斯潘抛弃了60年代他信奉的自由主义,试图用手中改天换日的权力,对抗金融的脆弱性。

1988年,总统大选年。里根支持副总统老布什竞选,贝克也辞去财长职务,一心辅佐老布什抗击民主党候选人杜卡斯基。

由于格林斯潘在“黑色星期一”后放松了银根,1988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里高达5.4%;年化消费价格增长率达到了3.9%,比沃尔克17个月前发布的目标高了1.1%;同时,房地产投资出现过热,新英格兰地区房价暴涨。

这时,媒体开始批判格林斯潘,认为他被“黑色星期一”吓破了胆。《纽约时报》称格林斯潘:“一个害怕枪声的胆小鬼”。

8月,格林斯潘将利率提高了50个基点,宣告货币宽松政策结束。

此消息对老布什竞选不利,老布什公开抨击格林斯潘:“我不想看到他们跨过界,去降低或收紧经济的增长速度。”

这让辅佐老布什的贝克感到为难。美联储会议结束后,格林斯潘找到贝克说:“我就知道你对此不会感到开心。”

“你简直给了我这里一记重拳。”贝克指着自己的肚子说道。

“实在抱歉,伙计!”

这是格林斯潘与老布什共事4年的一个写照:互不相让、矛盾尖锐。

11月,大选尘埃落定,老布什成功当选总统,贝克担任国务卿。

1989年2月,老布什刚刚上任,格林斯潘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在短时间内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了3次,累积幅度达75个基点。

这期间,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霍斯金斯·李在会议上建议将通货膨胀设定为具体目标。

10年前,沃尔克刚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圣路易斯联储行行长劳伦斯·鲁斯提出改变政策方向,将利率目标调整为货币数量目标。沃尔克当时采纳了这一建议,将弗里德曼所倡导的货币数量目标纳入货币政策范畴,作为抗击通胀的重要工具。

如今,霍斯金斯行长试图放弃沃尔克及弗里德曼这一传统,重回利率目标。关于数量目标与价格(利率)目标的争论由来已久。

早年在芝加哥大学时,经济学家蒙代尔与弗里德曼经常就此争论不休。在蒙代尔看来,投资银行兴起后,大量货币用于投机市场,根本无法测量市场到底需要多少货币。

弗里德曼的主张一向简单明了,他认为,虽然无法测量市场需要多少绝对货币量,但可以知道相对货币量。在信用货币时代,只需要保持相对货币数量就可以维持价格稳定。

其建议是,按照经济增长率确定货币增长量。这就是相对数量。当时的蒙代尔信奉金本位制,对弗里德曼的解释不以为然。

不过,二者都坚持给央行“减负”。弗里德曼提出单一制目标,蒙代尔提出“大拇指法则”,都强调货币政策只服务于货币事务,而不是其它宏观经济目标。

当时,霍斯金斯行长放弃货币数量目标的建议,当场就被美联储货币事务部门负责人唐·科恩挡了回去。他的发言获得了格林斯潘的暗中支持。

格林斯潘依然坚持沃尔克的传统吗?

其实不是。在“黑色星期一”之后,格林斯潘其实已放弃了货币数量目标。

“在沃尔克刚刚就任美联储主席时,所与人一致认为,货币主义将占支配地位,这就简化并明晰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使命,即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在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发现,在主导学说这一领域是相当荒芜的……美联储的注意力已经从信贷量转移到了价格上,即从货币供给的规模转移到了利率水平。”(《格林斯潘传》,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但是,格林斯潘不想将利率目标或通胀率目标树立起来以束缚自己的权力。换言之,格林斯潘追求的是自由裁量权,其手段是利率。

非常可惜的是,格林斯潘错失了美联储改革的关键一步。年底,新西兰第一个将通胀目标纳入了法律,并赋予了中央银行不受政治干扰的权力。

进入九十年代,欧洲、澳洲、日本等全球主要央行迎来了弗里德曼的“单一目标制”思潮,纷纷将通胀率(蒙代尔倡导的价格目标)纳入货币政策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大多数央行推行“泰勒规则”,用利率手段达成通胀目标。

格林斯潘追求自由裁量权,故意模糊政策目标,这导致美联储在目标机制上落后于全球主要央行近20年,美国经济也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由于格林斯潘态度强硬、权势强盛,刚上任的老布什总统没有与其正面冲突,平静地消化了格林斯潘连续三次提高利率的冲击。

在1989年3月6日,格里斯潘63岁生日当天,他收到了一张老布什寄来的贺卡。上面这样写道:“希望你长命百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一直遇到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

格里斯潘将老布什的卡片与前总统福特、里根的来信放在一起,然后继续我行我素。

不过,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格林斯潘因紧缩政策遭遇各种抨击,尤其是来自老布什政府。格林斯潘强硬的货币政策,加剧了老布什政府的财政赤字,后者甚至提出提高税收的方案。

老布什的一位顾问向《洛杉矶时报》透露:“我不能相信布什会让格林斯潘连任”——就像当年里根威胁沃尔克一样。不过,格里斯潘并未服软,也赢得了不少掌声——促使美联储独立于白宫,就像沃尔克做的那样。

1990年,是关键一年。

8月2日,氦气侦察气球从科威特城外的姆特拉山脉上空滑过。侦察气球在沙漠的黑夜中放出雷达波,雷达信号映射出一副恐怖的画面:

在夜色的掩护下,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8万共和国卫队正大举向科威特城挺进。

几分钟后,这组画面警报就传到了华盛顿。当天下午,科威特城沦陷,伊拉克军队开始攻击科威特油田。

五天后,老布什总统宣布执行“沙漠盾牌”行动,命令参联会主席科林·鲍威尔上将制订作战计划,确保将伊拉克的部队赶出科威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天,国际油价飙升了近12%,在随后的两周又再度上涨了30%。

美国民众立即感受到1970年代的滞胀氛围。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1979年的两伊战争,这两次战争引发了两次石油危机,直接导致美国陷入严重的滞胀。

如今,中东战火再起,国际油价飙升,物价接连上涨,通胀压力巨大。同时,在战争打响前一个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宣布,经济已经走向衰退。

这时,格林斯潘有些进退两难:若继续保持紧缩,经济或面临滑坡;若转向宽松,通胀或难以遏制。

于是,格林斯潘找到了当时的国防部长迪克·切尼,试图了解这场战争的持续性以及美国卷入这次战争的可能性。

8月21日,格林斯潘召开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会上,不少人支持将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但是格林斯潘的主张令人感到惊讶:什么都不做。

这其实是格林斯潘一次极为出色的决策。当时石油价格上涨,美国通胀预期增加,正是格林斯潘的定力,避免了宽松政策点燃通胀之火。

9月30日,老布什与国会达成共识,即削减赤字。在此之前,由于格林斯潘不降息,老布什政府提出提高税收要求,国会最终以削减赤字与后者达成平衡。

2天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召开会议,格林斯潘罕见地转变了态度。他的理由是,若联邦政府削减赤字,美联储可以适度降低利率两次,每次25个基点。

这是美联储史上一次非常关键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影响被大大忽略了。在会上,格林斯潘的主张就遭到了不少成员的质疑:

“根据财政政策的行动而行动,我们没有这个先例”

“让它更经济化,而不是政治化。”

“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会有更多财政紧缩的承诺,我们的货币政策要一直附和着他们吗?我讨厌看到我们陷入这样的一种联系中。”

“我们似乎遗忘了中央银行的核心工作,这很危险,我们的核心工作当然是降低通胀率。”

“我越想这件事情,越觉得令人尴尬。”

随着批评声越来越刺耳,一直沉默的格林斯潘突然宣布:“我们现在投票表决。”

投票的结果是,4票反对,7票赞成。格林斯潘表面上还是赢了,但是这是自沃尔克以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分裂最为严重的一次。

投票后第二天,格里斯潘高调宣称,支持老布什政府的削减预算计划;承诺只要预算方案在美国国会上正式通过,美联储会让步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

如此明确地对外表达政策走向,这对于含糊其辞、惯打太极的格林斯潘来说过于罕见。

8年前,里根政府的财政赤字与沃尔克的紧缩政策矛盾尖锐,高傲的沃尔克也选择了妥协,与里根政府达成了相互退让的共识。

这两次行动的结果表面上看几乎是一样的,联邦政府削减赤字,美联储放松一些银根。但其实,这次格林斯潘的做法彻底改变了美联储的行动指南——将联邦赤字纳入格林斯潘自由裁量权的考量范围。

到了10月底,在职员工的数量减少了近50万,经济衰退确认无误。1990年美国GDP增速下降到1.89%。这是1982年沃尔克抗击通胀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时,军人出身的老布什对经济确实一窍不通,但对军事及国际局势却了如指掌。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驻海湾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的大规模空袭,海湾战争爆发。

仅用100个小时,美军的战火就覆盖了伊拉克军队,取得实质性的胜利。老布什的支持率被爱国主义点燃。

24日,老布什在参议院上发表了国情咨文演说:“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处于危机四伏的局面……而是一个大概念: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同时,他还不忘指责美联储:“现在,利率应该更低。”

老布什对美联储的不满来自经济的快速衰退。老布什将1991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2.75%,希望格林斯潘能够确保白宫达成。

格林斯潘距离第一个任期还有不到3个月就要届满了,白宫却一直不对外宣布下一任人选,老布什显然在与格林斯潘博弈。但是,格林斯潘并未就老布什的任何要求表态。

最终老布什妥协了,他担心换掉格林斯潘可能重击脆弱的经济。1991年7月10日的傍晚,老布什在白宫的新闻简报室宣布了格林斯潘连任的消息。

一位记者问格林斯潘:“在你的下一个任期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打算吗?”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想法。”这个回答“很格里斯潘”。

不过,这一年,料事如神的格林斯潘出现了严重的误判。美国经济的衰退速度大大超出了格林斯潘的预期。

1991年,仅11月,美国就减少了57000个工作岗位,创下了六个月以来的新高,消费价格指数降低了3%。

格林斯潘在12月立即放弃紧缩政策,两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总共下调了75个基点。

最终,199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过去九年以来的唯一一次负增长,为-0.07%。

1992年,格林斯潘继续下调利率,到11月大选之际,格林斯潘已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了3%。这已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低。不过,老布什依然非常失望,他希望有更低的利率来提振经济,助其连任。

1992年,经济增长率已反弹到了3.52%,但失业率依然在7%的高位,联邦政府赤字已高达2904亿美元,预计第二年将达到3220亿美元。

这时,老布什的竞争对手克林顿,打出了一张致命王牌:“傻瓜,问题在经济”。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