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队实力是历代最弱的吗?

编者按:关于明王朝的军队战斗力如何,网络上有着巨大的争论。近来某些网络人士甚至出现了明朝军队是从春秋战国到民国各朝战力最低的说法,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明朝军队的实力,当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经过全盘的分析难以一窥堂奥。而如果没有深入的视野,也难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的奇谈怪论带偏。我们首先必须指出,明朝初期的军队绝对称得上气吞万里如虎。千万不要相信什么因为蒙古人内斗所以不堪一击的说法,事实上,因为元末的元军和义军都表现出极大的军阀化趋势,因此成为淮西政权面对的极为凶悍的对手。须知,唐朝开国时最凶猛的对手绝非被一战扫平的东突厥或者守户之犬高句丽,而是令一众大唐名将折戟沉沙,历经李世民、李建成两次大举讨伐才平定的河北猛虎刘黑闼,而王世充、窦建德、薛举等人,也都是一时雄杰人物。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当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初起时,三路北伐,破上都,横扫华北,在蒙古高原将蒙人铁骑如刈草般斩杀之后,又杀入高丽,神鬼莫当。虽然在北伐中红巾军颇有损耗,但当刘福通扶持韩林儿建都汴梁时,这群拿着粪叉的农民已经成为了持干戈而披锐甲的劲旅。然而当元王朝放权给下层,任用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等下层贵族和地主武装后,如同潮水般的红巾军在他们的兵锋下轰然崩溃。在东平大战中,山东红巾军的重步兵方阵在察罕帖木儿养子王保保率领的具装骑兵冲击下,仿佛纸壳般不堪一击。可以说,这群地主武装的实力,已经超过了攻打腐朽的金和南宋都磕磕碰碰的蒙古开国军队。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南宋野战军战力不弱,为何端平入洛会失败?说来说去还是体制的锅》提到,南宋端平入洛时,蒙军先锋,汉人刘亨安率领汉军为主体的冲击骑兵,以数百人冲锋,加上后方的数千蒙古军跟进,就打垮了杨谊部1.5万宋军;而塔察儿率领全部蒙古军2-3万人与徐敏子部1.3万人作战,竟一度只和缺粮的宋军打得不分胜负,宋军【杀四百余人,夺团牌三百余,至午不解】。

▲“奇男子”王保保是明朝初年极为凶悍的对手

蒙古骑兵中可靠的冲击骑兵力量大多来自汉人等其他民族,而在元末,汉人并不只是如同当年的世侯军队一样给蒙古人当狗,而是得到了自立门户的机会,甚至有希望挟持元朝皇帝(李察罕、王保保父子虽然是蒙古人,但出身地主,汉化程度相当高,麾下军队绝大部分也都是汉人)。这样的军队,自然有着更加强烈的作战意志。1367年,朱元璋终于平定了陈友谅、张士诚两大顽敌,这两人本来实力都在淮西集团之上,且善于用兵,将他们消灭足与初唐攻灭王世充、窦建德相媲美。而在天寒地冻,士卒疲惫之际,朱元璋两路出击,一路发兵北伐,一路东征攻打东南的方国珍、陈友定;到1368年(洪武元年),明军便规复了幽燕、山西在内的北方绝大部分的汉土。固然明军北伐利用了残元诸军阀的内部矛盾,然而在缺乏战马,后勤补给有限的状况下,以南人横行北国,岂不正说明了开国明军的强大战斗力?

▲麓川凭借强悍的战象在西南建立霸权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退者必斩,一战灭三十万麓川军,大明沐英平西南靠的不仅是三段击》,也讲述了初期明军是如何一战粉碎西南小强麓川王国的霸权,屡次击败元军又横行东南亚的麓川军队被作战力量不到己方三分之一的明军在云南瘴疠之地摧毁,而这一战也避免了西南存在一个像南诏、大理那样的小强存在。相比洪武朝的战争,永乐朝明军的战斗力更多体现于内战,靖难之役中无论北军或南军的韧性、纪律性和战术都可圈可点。而外战主要展现的是明初的帝国战争机器的运转和补给效率,在征讨漠北时,明军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距离的暴虐”影响而被削弱战斗力,这种情况在汉武帝时代远征漠北时也非常明显,卫青部仅能和匈奴人“杀伤相当”。然而就永乐北伐的巅峰之役忽兰忽失温之战(详见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朱棣棺材板盖不住了,打垮3万瓦剌具装骑兵,却被《大明风华》黑》)而言,朱棣率领的明军能在漠北之地大破瓦剌具装铁骑,战斗力也是可观的。

▲朱棣率军北伐

因为明朝以卫所制立军,因此随着人口增长,卫所土地不断被军官和士绅豪强侵吞,军队战斗力的下降是难免的。但事实上土木堡之变时明朝军队战斗力下滑尚有限,惨败更多是由于明英宗的错误指挥所致,而瓦剌军在土木之变中的真实兵力也有至少十万,与明军作战力量相当。土木之变前不久,明军还在西南打垮了试图复兴的麓川势力,而随后的北京保卫战中,明军残败之师在以野战为主的战斗中击退瓦剌军,更是在清风店之战中予瓦剌人以重创(详见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蒙古人看见他都得叫爷爷,阵斩瓦剌万级,细说石亨的清风店大捷》)。

在成化朝,明朝对蒙古发动了红盐池、威宁海两次战役,又在东北地区对建州女真犁庭扫穴。在正德朝,有击败蒙古主力的应州之战。而明军战斗力真正发生断崖式的崩溃,要等到嘉靖朝了,也正是这个时代北方俺答犯边发生庚戌之变,南方则倭寇肆虐不已。当然在一片惨淡之中并非没有闪光点,如大同名将马芳不但屡次击退蒙古军进攻,甚至曾率轻军深入蒙古草原,以少胜多击败俺答汗本人,南方则有戚继光发明鸳鸯阵,以极少伤亡解决了大量倭寇。但是此时明军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个问题,就是南军雇佣兵化,北军家丁化。

由于商品经济在明朝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导致养兵成本远高于此前各朝,加上王朝后期的行政效率低下,这样的建军思路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明军在壬辰战争中对上装备和训练均有欠缺的日本军队,表现仍不能尽如人意(详见冷研此前的文章《万历朝鲜战争,为何日军兵力多过明军?丰臣秀吉:别看是岛国,我能动员100万》),但这也有李如松、刘铤等人觉得为朝鲜人流血于国无益,顾忌伤亡瞻前顾后的因素。

而西南方向的平播之役则证明了对能扩大帝国实控疆域的战争,明军仍能发挥出可观的组织能力,八路发兵,配合严整,面对坚固的娄山关、海龙屯,明军承受重大伤亡死战不退,以精妙的奇袭战术和火器攻坚消灭盘踞西南七百余年的播州杨氏。战后,获得播州人口可能多达百万,播州的田土数量为144万亩,比此前明朝在贵州能掌握的民田数量(134万亩)还要多。

▲相比清乾隆朝的金川之役,播州之役无疑要漂亮很多

张居正去世后,明王朝的财政状况不断恶化,拥有的可战之兵也逐渐减少。后金崛起初期,辽东地区已经是严重空虚的状态,萨尔浒之战需要从别处调兵,而熊廷弼的增兵十八万计划并未实施就因党争而解职,因此所谓后金在辽沈之战歼灭明军十余万无疑只是单方面的吹嘘。直到崇祯时代,才以盘剥国内民力到极限为代价,在辽西走廊建立了数量可观的野战部队。但是在哀鸿遍野的明与后金战争中,明朝的军事组织能力其实是有所复兴的。如果说初期贺世贤率领数百精骑击败努尔哈赤还是典型的家丁式打法,那么广渠门之战已经展现出一定的会战能力了。在与农民军作战过程中明军精锐力量的战术和组织能力也有所磨炼。松锦大战当中,明军的大军推进、小队渗透的战术组织都是可圈可点的,战役前期明军也压制了后金军。

▲松锦之战虽然明军最终败了,但此战中明军的集团作战能力明显高于家丁战术的范畴

但一方面当时后金的军队已经高度明军化而不存在明朝上层的一系列问题,其步、骑、炮协同俱佳,皇太极比起洪承畴技高一筹,另一方面后金军运气极好地夺取了明军藏在笔架山的粮草(粮草隐藏在海中岛上,正常情况绝不会被发现),才导致明军突击皇太极大营失败后军心散乱而溃散。松锦之战也是后金国家机器组织的极限,皇太极死后,入关的清军依赖汉军作战,又多所防备,其组织水平再未达到松锦大战水准,并在清朝200余年中持续下滑直至晚清。总体而言,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当然不宜过于高估,如当年明月吹嘘明朝为惟一到末期军队还有很强战斗力的王朝,就过于夸大了,大家都知道唐王朝哪怕到了末期仍能扫回鹘,却南诏,还拥有所向披靡的沙陀铁骑。然而,过于贬低明王朝的军事力量,也同样是别有用心的,明王朝的军事力量变化是由内外环境共同作用决定的,脱离环境去分析并无多少意义。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