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前明朝为何想求和?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与明朝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是年,努尔哈赤脱掉向明“忠顺”的外衣。于四月十三日,在赫图阿拉誓师,以告天“七大恨”兴师讨伐明朝。“七大恨”的内容,主要都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与明朝间的重大问题。而第一条就直指明朝“吾父祖予大明禁边,寸土不扰,一草不折,秋毫未犯,彼无故生事于边外,杀吾父祖,此其一也”。这是努尔哈赤第一次公开反明,而后六条则主要控诉明对属夷的不公,偏袒叶赫,压制建州。和明以大欺小,不遵守边界条约,越边取利等。“七大恨”是后金对明朝的宣战书,当天,努尔哈赤亲自统兵直取抚顺。

抚顺是明朝控制建州女真的前哨,也是后金出入辽东的门户。明游击李永芳率军驻守于此。但在面对努尔哈赤的大军来袭时,李永芳及余军并无丝毫抵抗,举城投降。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又攻取了抚顺以北、铁岭以南沿边的抚安堡、花豹冲堡、三岔儿堡等大小十一个城堡。抚顺失守,明朝大为吃惊,认为努尔哈赤不过一小部落,不足为怪,可此冒犯之举,使明朝“天威”受损,所以,主张立即讨伐。于是酿成关乎明清(后金)兴亡的“萨尔浒之战”。

战前,明廷开始选将、调兵,拨铜、督师,颇有一举灭努尔哈赤之势。四月二十九日,明廷命前兵部右侍郎杨镐经略辽东,统率军马进剿努尔哈赤,抗倭援朝期间“曾巡抚其地,熟谙虏情故也”。杨镐五月二十一日出山海关,六月初三到广宁,开始“经略”辽东。杨镐认为,努尔哈赤不过为蛮夷小部,难敌天朝大国,若不想灭亡,只要悔过认罪,交还所掳的辽东人口,就可得以宽恕,遂派人前去游说,但努尔哈赤回复:“吾征战所得者,虽一人何可还哉!若以我为是,于所得之外,更加金帛方和,若以我为非,我则不和,征伐如故”。不仅不归还人口,还要求明赠送金银,才能讲和,这样,双方只能诉诸武力了。

七月二十日,后金攻清河堡。清河堡是明和后金出入辽东边墙的通孔,是距赫图阿拉最近的边堡,孤悬山中,唯东面稍平坦,是易守难攻的雕堡,但不到两日也被后金攻陷。因清河堡难以攻破,后金兵冒死前进“拆城竖梯攻之,不避锋刃跃入,四面兵皆溃,其城遂拔”。清河堡之战明军只有沈阳的贺世贤部努力来援,中途被后金兵堵击,其它各军均畏缩观望。杨镐面对清河的失陷,把责任归咎于守将邹储贤“不尊方略”。此时,明廷忙于调兵和拨铜,也不加详查,听任杨镐将清河逃将陈大道、高炫二人斩于军前。

后金夺取抚顺、清河等城堡后,考虑到“今与大明为敌,我国居处与敌相远,其东边军士途路更遥,行兵之时,马匹疲苦,可将马牧于近边地。西近大明国,于界凡处筑城”界凡乃界藩和萨尔浒城,两城建在界藩与萨尔浒山的两条山脉间的河谷处,紧控往来抚顺的水陆咽喉,东锁通往建州门户的交通要道,西取辽沈平原前哨阵地,是建州山区到抚顺平原的过渡和中界地带,所以,努尔哈赤必须拿下此处,整装军队,打探明军,进行下一步征战。

十二月明军,各路援军全部集结于辽阳,但杨镐仍不积极备战,妄图讲和,派人前去赫图阿拉,要求努尔哈赤罢兵讲和,刷还所掠人口。努尔哈赤回书:“皇上若声辽人之罪,撤出边之兵,以我为是,解其七恨,加以王封,岂有不罢兵之理?再将我原赏及抚顺所原有敕书五百道,并开原所有敕书千道,皆赐吾兵,将我与大臣外加缎三千匹,金三百两,银三千两”这次提出的条件,己不限于解“七大恨”,要求全部救书就等于要求承认其统治所有的女真各部,同样需以金银财物讲和。这都是明朝无法接受的条件。天命四年(1619)二月十一日,杨镐在辽阳誓师,兵分四路,进军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予一举消灭后金。

参考资料

【1】清朝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