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有一群人在辛勤耕耘着,他们付出的劳动就是写文字,通过三寸之笔锋,把科学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同时,他们紧贴时事,对科学界发展动态了若指掌,每一次国际上出现重大的科技新闻,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撰文予以分析、解读。这群人,就是科普工作者。
科普作家孙正凡,新版《十万个为什么》主编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他们非常热衷于并且善于解答网友们的提问,而这些提出的问题,往往脑洞大开、刁钻古怪,普通人都难以解答,可是对于科普工作者来说,仅仅是小菜一碟。仿佛没有这群人解答不了的东西,他们可以引经据典,数理分析,轻轻松松的解答出几千个字。
我知道一些人总是喜欢一句口头禅,说,“世界上还有很多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但是,我想,这不过是他们自个儿知识容量太薄,见识太过短浅,并非真的就是“科学解释不了”。最起码,我所认识这些知识渊博的科普工作者,几乎没有他们解释不了的。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这些把“科学解释不了”当成口头禅的人,他们的知识总量是1,则一个一流的科普工作者,他们的知识总量最起码是5000。1和5000,后者的知识是前者的5000倍。看起来差距惊人,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前者可能一年都不会读一本书,而后者,很多人一天就可以读完一本书,甚至可以读完三本书。
李敖每天要读16小时的书
比如,在网络上科普比较出名的Z先生,他是某媒体的负责人之一,平时不但给单位创作各种题材,他自己还要挤出时间做个人的科普号。Z先生每天晚上写作到凌晨三点,休息到早上十点钟,然后继续码字。按照他的说法,他就是“吃知识饭”的。
Z先生每一个月,起码要购买价值1000~2000元的各类图书进行阅读,甚至更多。也就是说,他一个月至少要看完30本以上的书籍,而且要看懂、吃透、会分析归纳,同时给出自己新的解读。这与台湾作家李敖每天花费16小时读书学习也相距不远了。所以,你看Z先生创作的文字,洋洋洒洒,各种素材信手拈来,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几乎无所不包。
科普工作者也喜欢阅读历史类题材的著作
还有一位我熟悉的科普工作者,叫做郭洪伟,ID是郭哥聊科学。他是非常杰出的科普人,人称郭哥。他目前是公务员,以前是985名校的物理学系高材生,写各种物理辟谣简直是如鱼得水。
最近,他写了一篇有影响力的科普文章,批判了某些人把宇宙全息论与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现象挂钩的行径。我仔细阅读了他的文章,假如没有非常强大的理科功底,是根本无法完成创作的。要知道,很多理科专业毕业的,都对宇宙全息论搞不清楚,很容易被胡说八道的信息欺骗。而郭洪伟已经47岁,却可以保持渊博的知识,旺盛的精力,这不是普通的理科生能够做到的。
怎么能少了爱因斯坦的著作?
据我所知,郭洪伟业余时间就是阅读各类科学文献、书籍,对伪科学学说按章抓药。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展层出不穷,如果他不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劳学习、钻研,他的知识结构早落伍了。君不见,很多物理专业的人都对社会上各种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普文章束手无策?郭洪伟就可以利用他的能力辟这些谣。有时候,我留言给他,到了凌晨一二点钟,他还会回复,在聊天中,他表示他还在读书学习。
科普大神孙正凡看书,喜欢写写画画
所以,科普工作者的知识远超常人,这是很自然的。并非他们有什么超高的智商,或者是天赋异禀,无非就是“刻苦”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