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大家都知道,但所谓硅谷其实是怎么样一片区域,很多人可能不清楚。
我们所说的硅谷其实主要是旧金山湾区的圣塔克拉拉县(Santa Clara County),最早这里主要生产半导体芯片,芯片中要用到的硅,上个世纪70年代,有个美国记者第一次把这一片区域称为硅谷。
好几个大学早就在这里深根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世界顶级医学中心)、还有斯坦福大学这些都是有上百年历史的名校,这些学校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所以,依托着这些学校的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硅谷得以形成世界一流的科技中心。
在硅谷吃一顿日料是怎样的体验呢?
我们在斯坦福边上的大学街逛街,在那尝了一家日料店,寿司明显是根据美国人口味改良的,加了蛋黄酱和日式照烧酱,分量十足,一份足足就能喂饱一个人,很有美国的范儿;这家店的寿喜锅也经过改良,锅底的盐味比日本本土降低,我们知道在日本吃寿喜锅的汤是偏咸的。
这家店的烤鳗鱼很棒,一条鳗被分成三种吃法,最开始什么都不加直接吃蒲烧鳗鱼;然后加上芥末、葱和紫菜增添风味;最后,请厨师做成茶泡饭。层层推进,这吃法符合日本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既照顾了各种不同的口味嗜好,又坚持了日式料理的传统风格。
回去的路上,我们讨论,硅谷现在除了白人,印度人和中国人最多,印度餐厅、中国餐厅多都不奇怪,为什么日本料理会那么多?
这个问题,我们在斯坦福校园散步、参观苹果和谷歌总部的过程领会到答案。
斯坦福,全世界最顶级的大学之一,跟很多美国大学一样没有围墙的。
学校里户外设施很多,几乎所有的学生宿舍楼下,都有运动场地,甚至还看到了一片沙滩排球场;我们在一个像自习室的公共空间,看到学生在讨论,有衬衫西裤的金发小哥,有穿热裤的西裔辣妹,也有东方面孔和印度裔,这个场景就让人想起斯坦福的校训(自由之风常起)。
这个上百年的校园,很多建筑都是出自设计大师之手,有很厚重的历史感,如果边走边仔细看,一天都走不完。
而参观了谷歌和苹果这两个大公司的企业总部,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感受,苹果注重设计,所有的设计细节都有强迫症似的苛求,连室内用的家具木材都是一模一样,所有的细节都是完美无瑕;谷歌呢,整体比苹果带来的严谨苛求的感觉要好很多,也是更加随意欢乐一点。
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整个硅谷就是一个小联合国,尤其华人面孔和印度面孔很多:在计算机和数学这种领域,外裔员工占比达到 60%。
为什么硅谷能够吸引到这么多人去?
第一,因为硅谷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许多新毕业的大学生,从学校刚出来就能获得6位数美金的年薪,还有保险、奖金和其他福利,工作环境也很好。
第二,硅谷生活确实很舒适。首先气候就很好,也相对比较安全,基本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状态。
第三,硅谷可以教会一个创业者思考“我的公司如何改变世界”。
虽然现在很多人在说硅谷没落了,但不可否认,在硅谷的那些公司,谷歌、苹果、脸书确实用他们自己的探索精神改变了世界。
为什么印度人能做硅谷高管?
这个里面的问题,肯定不是中国人的能力,更多的还是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
第一,有人说是印度人英语好,这是一个原因,但只是表面。从历史传承上来说,印度的自我定位和教育方式,都是以英美为核心的。而英国和美国同根,最早登上美国大陆最后独立的就是英国人,而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虽然独立也仍然是英联邦国家。
第二,民族性格有关。印度人真的很善于表达,有工作他们会冲出来争取,有成绩也会冲出来领功,欧美人沟通的方式比较直接,很喜欢这种沟通。
第三,演讲能力,美国是个很注重这个能力的地方,你看看历任美国总统,或者大公司总裁,都是演讲高手,就是有煽动力,印度人在这方面东亚人强一些。
而且我们要看事情的另一面,印度在烦恼本国人才流失严重,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硅谷有一定积累后,回国创业。
不管怎么说,硅谷曾经是全球创新中心,虽然现在创新优势正逐渐减弱,但就像李开复说的,硅谷的创新精神一直是创业者的精神指引。现在的硅谷依然是全世界有能力有抱负的年轻人们愿意选择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以上的问题能够得到解答。在硅谷这种国际化程度尤其高的地方,日本菜讲究还原食物的本味,口味清淡的特性,是全世界人民都容易接受的,所以在硅谷,日料这种更能够符合大众口味的料理受欢迎,也就不奇怪了。
读万卷书,吃万里路
如果想跟我聊聊美食与世界,欢迎关注@甜怡吃世界 @食味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