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张人工上色的地图中,圆圈标记的是小行星“龙宫”上的陨石坑。
2019年2月和7月,日本“隼鸟二号”(Hayabusa2)宇宙飞船曾在近地C型(碳质)岩石小行星“龙宫”(Ryugu)表面短暂着陆停留。
据日本东京大学官网5月11日消息称,该校领导相关研究项目的科学家日前在《科学》杂志发文公布了该宇宙飞船在那段时间里利用各种仪器采集的一系列读数,这让他们能够深入地了解这颗直径有1千米宽的小行星的物理及化学特性。
这些发现或有助于解释“龙宫”和其他小行星的演化史,以及甚至整个太阳系的历史。
东京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的副教授Tomokatsu Morota介绍道:“我认为,了解小行星和行星的进化过程对于理解地球和生命的起源是至关重要的,而小行星“龙宫”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获取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只因为它离地球比较近,可以相对容易地返回地球。”
“隼鸟二号”于2014年12月发射升空,并于2018年6月抵达“龙宫”。
目前,“隼鸟二号”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预计将于2020年12月将有效载荷带回地球。这一有效载荷包含2019年2月和7月两次着陆期间收集的小行星表面物质的小样本。
尽管直接研究这些物质将向科学家揭示很多信息,但是早在它到达地球之前,“隼鸟二号”就已经帮助研究人员成功破解了龙宫的物理化学组成结构。
具体说来,Morota的团队通过研究“龙宫”周围暗红色物质的空间分布以及它的光谱(或光特征)发现,这种物质醒目地存在于特定纬度附近,而这与小行星过去曾接受太阳辐射最多的区域相吻合。因而他们断定,龙宫一定曾掠过了太阳。
Morota副教授解释道:“之前的研究显示,我们知道'龙宫'富含碳,并含有水合矿物质和有机分子,而我们想知道的是,太阳的加热效应会如何在化学层面改变这些分子。此外,关于太阳加热的理论则可能改变我们对太阳系小行星轨道动力学的认知,而反过来这又会改变我们对更广泛的太阳系历史的理解,包括可能曾影响早期地球的因素。”
科界原创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