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有红色箭头的是两个幼体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生活在波罗的海中的生物,大量繁殖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先看一张这种生物吞噬后代的证据,图中是一种栉水母,它随波漂浮着,身体里却躺着2个幼体。
2020年,小朋友们享受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寒假,任何有同样经历的父母,可能都会理解这种让“孩子瞬间消失”的愿望,然而栉水母残忍行为的原因不仅仅是烦恼,是生存。
栉水母不是水母,是入侵者。
栉水母是一群外形和水母很像的无脊椎动物,呈中心对称的放射状,身体透明,因此在白天几乎是隐形的,只有在晚上自带光芒,有着柔和的生物光。
栉水母种类很多,已知的只有150种,这次新研究中的栉水母生活在波罗的海,学名为“Mnemiopsis leidyi”,也被称为“海胡桃”。
这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种,原产于靠近北美和南美的大西洋西部,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相对寒冷的波罗的海水域。
由于波罗的海温度相对比较低,因此这些入侵者面临着比老家大西洋更长的食物匮乏期,然而经过一系列瞠目结舌的操作,它们还是成功地活下来,并繁衍开来。
它们成功要归功于“先养殖后收割”的手段。
在夏末,生活在波罗的海中的栉水母进入快速繁殖期,也是繁殖最繁盛的时期,雌雄同体的栉水母,同时向水中释放数百个卵子和精子细胞,使当地种群数量增加数千倍。
幼体出生后,开始大吃特吃,微小的浮游动物是它们的最爱,它们不断收集食物,贪婪地吃掉任何能找到的食物,吃到几乎什么都不剩。
于是,栉水母父母们的收割也就开始了。
由于幼体大吃特吃,当地的物资数量锐减,慢慢地幼体会被饿死,数量也会随之减少。
这样大增大减的事件会对当地的食物链产生巨大的下游影响,导致其他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猎物大量死亡,当地鱼类的数量也会大幅下降,无法再与这些入侵的生物相抗衡。
然而奇怪的是,即使幼体和它们的猎物死亡后,成年栉水母仍然在随后的饥荒中茁壮成长。
研究认为,是因为它们同类相食,也就是最后的收割。
为了证明确实发生了同类相食,研究小组在2016年9月的实验室进行了一项研究。
他们将成年栉水母和幼体放在一起培育,在36小时内,成年栉水母吞食了鱼缸里的幼体。
随后的分析也表明,每个成年个体体内,幼体的碳含量占4%,氮含量占2.5%,明显高于普通吃微小甲壳类动物的成年栉水母。
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后代?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首次提供证据表明,成年的栉水母会蚕食自己的幼体,而它们的目的也很简单,为了生存。
成年栉水母生孩子并不是为了传宗接代,最主要的是为它们收集和储存能量和营养,尤其是在寒冷的水域,物资本身就比较匮乏,幼体也无法安全过冬,幼体注定是无法存活的,那么就成为了养活父母的工具。
换句话说,数量庞大的幼体是“行走的粮食”,父母会在艰难时期吃掉它们自保。
最后
同类相食,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
有的是在交配后吃掉自己的配偶,例如螳螂、蜘蛛和海蛞蝓;有的是在疾病或极端环境下,会吃掉自己的幼仔,例如仓鼠和沧源犬鼠。
而对于随波逐流的栉水母来说,同类相食是被逼无奈,也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手段。
它们不仅能获取继续生长所需的养分,而且在寒冷的波罗的海水域,成为了更具竞争力的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