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总统为什么一次将整个内阁十三名成员全部炒掉?

1974年,当经济跌入低谷时,尼克松下台了,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接任。面对二战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局势,福特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这时,一直倡导减税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弗(曾担任尼克松总统的财政预算员),托万尼斯基找到了福特总统的幕僚拉姆斯菲尔德试图献上减税方案。

拉姆斯菲尔德早在尼克松时期就认识拉弗,并称赞他为“天才”。拉姆斯菲尔德派其副手理查德·切尼,在两大洲餐厅,与万尼斯基、拉弗会面。

席间,拉弗拿起吧台的一张餐巾纸,掏出钢笔画了“半个麦当劳曲线”,向切尼讲述其降低税率的减税方案。

这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事件”。四年后,万尼斯基在他的畅销书《世界如何运行》中,以浓墨重彩的笔法精彩地描述了这段故事,拉弗曲线才世人皆知。

然而,这次会面后不久,福特政府并未采纳拉弗直接降低税率的方案,而是实施了以所得税退税支票为主的减税法令。

除了减税外,福特政府采取了削减政府费用、平衡预算等措施,美联储实施了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福特接手的这两年,GDP增速反弹,通胀率下降明显,最低降至4%左右,不过失业率下降不明显。

1976年,又是总统大选年。福特总统对连任颇有信心。但是,由于福特上台后特赦了尼克松引发了民众不满,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最终福特以微弱的票数败给了吉米·卡特。

卡特接手后,首要解决的就是失业率问题。卡特政府放弃了福特政府的紧缩政策,选择了扩张性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于是,美联储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M1增速最高时达8%,M2增速保持在12%以上的水平。

在经历了1975年的负增长后,美国GDP触底反弹,此后三年(1976-1978年)增长率都在5%左右。

弗里德曼当时批评卡特政府,用通货膨胀换取就业增加的凯恩斯式需求政策,犹如扬汤止沸,无疑是饮鸩止渴,将经济推向滞胀的深渊。这其实是“医治一种疾病成为加重另一种疾病的手段”。

福特政府和卡特政府,政策不定,时紧时松,在控制通胀率和挽救增长率(失业)之间首鼠两端,疲于应付;再加上,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刺激了投资银行业兴起,信贷货币趋于失控状态,M2增长率超过12%,美国的失业率和CPI依然高于GDP增长率。

1979年又到了一个关键年份。两伊战争爆发,导致石油产量锐减、油价在短短一年内涨了3倍。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受此冲击,美国通胀率直线飙升,从1976年的6%上升到了1979年第四季度的12.7%,失业率依然高达6%以上,GDP增速则急转直下,1979全年增长率仅为3.17%。

1979年7月15日,卡特总统发表了著名演讲《一蹶不振》。

“总统先生,我们日子难熬。我们只想谈血汗和泪水。”

卡特在演讲中如此陈述民众意见。

“我们对(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已经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的国家和国民。”

“这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加剧的原因。这种对国外石油的过分依赖,威胁着我们在经济上的独立性以及国家的重大安全。”

卡特将通胀归结于国民过度消费和贪婪,以至于严重依赖石油,才被阿拉伯人牵着鼻子走。整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在告诫人们,要缩减需求、节约石油。

《一蹶不振》演讲结束四天之后,卡特总统性情不稳定,一口气将整个内阁十三名成员全部炒掉,主要针对的是当时的财长及其官僚集团。这是美国总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层“大屠杀”。

清理完“不听话又不中用”的班子成员,卡特急于招兵买马,首先他找了美联储主席G·威廉·米勒来担任财长这个缺口。

如此一来,他也需要立即找一个美联储主席人选。身边的财政部副部长安东尼·所罗门向总统推荐保罗·沃尔克。但总统的回答是:“保罗·沃尔克是谁?”

此时,心力交瘁的卡特总统一时想不起来这位尼克松时代的财政部副部长。尼克松下台后,沃尔克辞去了公职,正准备去华尔街赚一笔钱养家。当时,曾任美国财长的亨利·富勒拉他进高盛一起做合伙人,另外一家猎头公司则向他开出年薪百万美元的邀请函。

不过,这个关键时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截胡了。这位与沃尔克意见相左的政治对手,却向邀请沃尔克担任纽联储行长。伯恩斯开出的价格是年薪9.5万美元,答应他入职时便一次性支付。

正当沃尔克犹豫之际,伯恩斯一句话打动他:“你是一块做公职工作的料,保罗(沃尔克),千万不要去别的地方。”

沃尔克在担任财政部副部长时,推动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如今,美元遭遇全球围剿,美国陷入滞胀泥潭,沃尔克若想挽回点什么,美联储是再适合不过的地方。

1975年8月1日,沃尔克就任纽联储行长,并成为联邦公开市场管理委员会的常任委员,负责管理美国的信贷供应和利率水平。

四年后,沃尔克受邀到白宫会见卡特总统。在一个小时的会面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沃尔克在讲话。离开白宫之后,沃尔克对自己说,“他永远不会把这个职位给我”。因为沃尔克当着总统的面一直强调,实施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且要求美联储保持独立性。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卡特亲自打电话通知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

卡特为什么选择沃尔克,至今也是个谜。卡特的回忆录《忠于信仰》对这一“标志性措施”居然一字未提。只是从《一蹶不振》中可以看出,他在任的日子里一直渴望“美元的声音”更加非同凡响。

沃尔克不受任何理论约束,不属于凯恩斯主义,也不属于货币主义,他坚持实用主义,且以手腕强硬著称。

沃尔克就任时,收到了一份字迹潦草的信,开头写道:“亲爱的保罗,我谨对您获得‘晋升’致以慰问之情。看到您就任美联储主席,我为这个国家感到高兴,但也对您注定要面临的困境深表同情……”落款是米尔顿·弗里德曼。

正如弗里德曼所言,沃尔克遇到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上任第一个月,在联储内部,沃尔克提高利息率的方案以4:3获得通过。这是沃尔克实施高度紧缩政策的开始。

当时,美国通货膨胀率创下历史记录,且依然凶猛上窜,沃尔克第一次“小试牛刀”发现市场没有反应。

1980年初,通胀率疯狂飙升。1月21日,黄金价格达到历史新高每盎司850美元。

无奈之下,孤注一掷的沃尔克只有持续加码,他先将联邦基准利率提高到12.5%,4月进一步拉升到历史前所未有的21%。进入5月,通胀率高到15%。这一年,美国GDP增值率跌至-0.26%。美国经济进入至暗时刻,滑入第三次滞胀危机的深渊。

媒体对沃尔克无不讽刺、嘲笑和谩骂。《纽约时报》社论说:“沃尔克是一个赌徒。他不自量力,明明缺一手好牌,却押注甚高。”媒体用一战时贝当元帅固守凡尔登,形容沃尔克的紧缩政策——坚守住了凡尔登要塞,代价是35万人的伤亡。

沃尔克在回忆这段历史曾说过:“如果 1979年以前有人告诉我,我会当上美联储主席并且把利率提升到20%,我肯定会凿个洞钻进去大哭一场。”

但是,沃尔克选择了与世界为敌的方式抗击通胀,就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一切:“有时候,你不得不与魔鬼做交易。”

更糟糕的是,1980年又是大选年。面对疯狂上窜的通胀,卡特总统心急如焚,通过电视全国讲话,强调通过行业价格及薪资管制,来应对“大通胀”。

另外,卡特还忙于调节劳资纠纷,希望尽量控制工资上涨。供给学派经济学家贝利则批判这一政策的愚蠢,写了《树倒猢狲散》,还获得了普利策奖。

沃尔克这种暴力去杠杆的方式,扼杀了市场的流通性,相当于完全牺牲经济增长和就业,以抗击通胀。这也相当于砸了卡特总统的饭碗。

1980年10月2日,距离大选只有一个星期,卡特总统公开炮轰沃尔克“僵化的货币主义方法”。

卡特总统执政这几年,美国经济堪称灾难级别。除了失业率、通胀率、经济增长率全面败退外,美元面临严重的国际信誉危机,甚至巴黎乞丐都公开拒收美元。政府财政赤字不断上涨,在1980年高达740亿美元。

当时,理性预期学派创始人罗伯特·卢卡斯,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对传统经济学做了深刻的反思:当前商界学者面临的任务是整理经济灾难留下的残骸,然后判断在“凯恩斯革命”这一著名的学术事件中,哪些是可以保留和派上用场的,哪些又是必须抛弃的。

这场旷日持久的滞胀危机,也引发了经济学革命。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