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的曹皇后,如何做到屹立不倒的?

很好奇人们为什么总说“红颜薄命”,又说“丑媳妇是家中宝”。

而且总觉得女人丑一点,会比较有心灵美。

但是我们忽略了,“相由心生”的说法,不是说相貌丑陋的人,心灵必然不美丽。

至少,相貌和心灵的关系不是这样确定的,是有探讨空间的。

就说《清平乐》中,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叫曹丹姝。她出身显赫,祖父是北宋开国功臣曹彬。

群臣举荐曹丹姝,除了身份和品行外,最重要的是认为她“貌丑不至惑君”,也就是说,他们觉得一个貌比钟无艳的皇后,绝不会让仁宗心生迷恋,从而杜绝唐明皇那样因为美色“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事情发生。

不得不说这帮大臣太迂腐,宋仁宗太好说话,假如看鉴君是皇帝,俺就一句话:“贾南风不丑吗?贾南风心灵美吗?”

接下来,朋友们跟着看鉴君,一起还原一下真实的曹皇后。

曹皇后的样貌很丑吗?

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曹丹姝不仅长得不丑,反而十分清丽秀雅,更兼气质出众,譬如空谷幽兰,不以无人不芳。如此佳人,又聪慧通透,端庄大气,无怪乎会成为冯京、张茂则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不过,影视小说终究是艺术创作,并非历史。而考察史书,并未有只言片语关于曹皇后相貌的记载,这是否能说明她长得很丑呢?

其实,所谓的“貌丑不至惑君”只是空穴来风,真实的曹皇后断不至于是个钟无艳。

明道二年,垂帘听政十几年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去世,压抑了多年的宋仁宗赵祯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开始当家做主。

为了摆脱大娘娘带给自己的阴影,仁宗当年便以无后善妒为由,废掉了大娘娘为他指定的原配郭皇后。

皇后没了,自然要重新册立一个。

仁宗好不容易当家做主了,当然是想选一个自己中意的女子做皇后。

奈何,他看上的几个女子,被大臣们集体嫌弃了。

为啥呢?因为仁宗看上的这几位出身都太低了,群臣认为她们不堪为后。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名门贵女奉诏入宫,参加皇后竞选大赛。

曹皇后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年,她十八岁。

曹皇后运气实在不错,因为她被仁宗的另一位养母章惠杨太后看中了。

仁宗对这位小娘娘素来敬重,于是便顺了她的心意,于景祐元年册立了曹皇后为中宫。

曹皇后能够入主中宫,并非群臣推荐,而是章惠太后一手主导。所以,群臣推荐曹皇后“貌丑不至惑君”的理由自然是不存在的。

而章惠太后养护仁宗多年,对他也是视若己出,更是深知他的喜好,显然也不可能塞一个相貌奇丑无比的女子做皇后来膈应他。

由此可见,曹皇后就算不是美人,也绝对不是无艳女,充其量就是在皇宫那种美女扎堆的地方,她的相貌并不算出众而已。

只是,仁宗是个万恶的颜控。在他看来,美貌就是硬件,硬件不行,软件再好,他也懒得多看一眼。

于是乎,曹皇后尽管品行高尚,端庄贤惠,却依旧是一生无宠,饱受冷落。

帝后感情真如影视中那么好吗?

在剧中,曹皇后和宋仁宗的感情是很好的。

虽然两人彼此有些心结,但是仁宗经常找皇后喝酒,还时不时地与她谈论朝政,可见仁宗对这个皇后还是颇为满意的。除了有些时候会争吵,两人总体上称得上是相敬如宾。

然而,真实的历史也并非如此。

曹皇后上位之后,宋仁宗却开始思念曾经让他厌恶的郭皇后,“遣使存问,并赐以乐府,郭氏和答之,辞甚怆惋”,甚至还想把她接回来。

这充分说明,仁宗很不喜欢曹皇后,所以才会对着现任怀念前任。

郭皇后也是个有心气的,表示自己是以废后的身份出宫的,要接自己回来,只能重新册立她,给她一个合适的名分。

还没等仁宗行动起来,这位废后就突然死亡,回宫之事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果说郭皇后的事还不够明显,那么,另一个女人的存在,则赤裸裸地揭露了帝后不和的事实。

这个女人就是宠冠六宫的张贵妃。

男人一旦有条件,总喜欢找年轻貌美的女人,作为一枚资深颜狗,仁宗更是如此。

遇到年仅十几岁的小美人张氏后,年过而立的中年大叔仁宗立刻就沦陷了,从此对她宠得没边,几乎是有求必应。

当然,鉴于宋朝的文官们普遍很彪悍,有时候仁宗想做的事也不一定能办成,所以他对张贵妃的承诺也无法全部兑现。

仁宗曾经答应张贵妃,升迁她的伯父张尧佐为宣徽院使,结果遭到谏官包拯的强烈拒绝,后者为了表示反对,慷慨陈词,口水一度喷到仁宗的脸上。

在如此强大的火力下,仁宗只好暂时认怂,训斥了张贵妃,搁置了原本的计划。

不过,这种小插曲并不影响仁宗对她的宠爱。

仗着仁宗的宠爱,张贵妃也很是嚣张跋扈,时不时地挑衅曹皇后。这幸亏没有遇到乌拉那拉宜修和华妃,不然早被赐一丈红了。

有一次,张贵妃要出游,为了显示排场,就跟曹皇后借皇后才能使用的仪仗。虽然这是明显的僭越行为,但曹皇后是个很佛系的人,十分爽快地答应她了。

倒是仁宗,估计担心被朝臣再次喷口水,稍稍约束了一下爱妃。

仁宗一生中有十六个孩子,其中有三位是张贵妃所生。而曹皇后因为不受待见,一生无儿无女。

不过幸亏张贵妃生的都是女儿。不然,哪怕有一个儿子,以仁宗那种性格,早就让曹皇后收拾铺盖滚蛋,给自己的爱妃腾位置了。

虽然没有儿子傍身,仁宗还是处心积虑想废掉曹皇后,以便把自己心爱的女人扶上皇后的宝座。

只是,曹皇后贤良淑德,遵循礼法,仁宗这个大猪蹄子抓不到任何把柄,这才没有得逞。

饶是如此,张贵妃死后,仁宗还是将她追封为温成皇后,也算是给爱妃的补偿。

在曹皇后还在世的情况下,仁宗搞出生死两皇后,简直是把她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这样的帝后关系,显然谈不上和睦,相见相厌还差不多。

巾帼不让须眉的曹皇后

在《清平乐》中,曹皇后对宋仁宗失望之后,有表示想放弃皇后身份参军报国,并且有一集是曹皇后身穿盔甲在林中习武的场景,这算是符合史实的。

庆历八年,宫中卫士作乱。曹皇后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地指挥宫人平叛,保全仁宗,居功至伟。

事后,仁宗却怀疑这是曹皇后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不仅对她没有丝毫感激,还把功劳安在自己的爱妃张氏头上,并借机给她升为贵妃。

这波操作,也是让人无语。

好在曹皇后心宽,不然早就被他们气死了。

嘉祐八年,曹皇后终于熬死了大猪蹄子仁宗,升级为皇太后。

没想到的是,英宗赵曙是个病秧子,刚即位就大病一场,无法处理政事。应重臣之请,曹皇后开始垂帘听政。她本就颇涉书史,处理各项事务也井井有条。

同时,她还严厉约束自家亲戚和身边的宫人,坚决杜绝不良风气。直到英宗病愈,曹皇后迅速还政,没有像刘娥那样死死抓住权力不放。

虽然曹皇后对英宗算是仁至义尽了,但这个便宜儿子对她却并不怎么友好。

英宗是过继给仁宗的嗣子,与曹皇后关系并不亲。

甚至,英宗还打算追尊自己的生父濮王为皇帝,导致“濮议之争”,造成了以宰相韩琦、欧阳修与枢密使富弼为代表的二府对立局面。

按照宗法制度,英宗继承了仁宗的皇位,只能认仁宗和曹皇后为父母,如今却追认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这种白眼狼的行径,显然让仁宗和曹皇后的处境都很尴尬。

中书宰执为了迎合英宗,帮助他贬黜台谏,封堵言路,镇压朝廷舆论,搞得人心惶惶。

眼看就要兴起新一轮的党同伐异,曹皇后为国考虑,委屈自己,亲自降下手书,让英宗得偿所愿,终结了“濮议之争”,避免了朝局动荡不安。

除此之外,曹皇后还做了许多好事,例如劝谏神宗废除祸害百姓的变法,不要因贪图虚名妄动兵戈等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救了大才子苏东坡一命。

乌台诗案中,苏轼因为被人诬陷,差点被处死。曹皇后此时年事已高,病势沉重,却依然出面向神宗求情,希望他仔细查证,不要冤枉无辜。

正是因为曹皇后的干预,苏轼才侥幸逃过一劫,保住了小命。

纵观曹皇后一生,她德才兼备,在历史上着实是一位有功绩的皇后。至于一生不得圣宠,虽有些遗憾,不过她作为一名事业粉,想来多半也是不在乎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