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刘的《流浪地球》被改编成同名影片,上映之后深受好评,也掀起了全民的科幻热。这部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因为某些原因,太阳内核处的氢核聚变速度增加,按照这样的速度,在未来的不久太阳就会发生氦闪。何为氦闪?简单理解就是当太阳内核处氢核聚变的加快,大量的氦聚集,最终氦快速的发生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四颗岩石星球会被直接摧毁,四颗气态巨行星推离原来的轨道,因此人类打算带着地球跑路了。
而大刘的另外一部《三体》算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了,主要就是距离我们4.22光年之外的“三体文明”,知道了地球的“宇宙位置”之后,倾巢出动想要抢夺我们的生存家园。在很多小伙伴们看完这部小说之后就开始担忧了,NASA在上个世纪发射的星系际探测器,都携带了金唱片,有地球和太阳系的位置。
人类发射的五颗星际探测器
目前为止人类太空探测半个多世纪,共发射了五颗星际探测器,当然都是由NASA发射的,主要包括:
先驱者10号探测器
1972年3月2日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先驱者10号探测器,它在飞行的路径上探测了木星和土星两颗远日行星。实际上这颗探测器刚发射的时候,科学家还无法确保它可以飞过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但结果让科学家松了一口气,小行星带并没有我们现象中的那么密集。
因此先驱者10号成为人类首颗穿越小行星带、首颗近距离观测木星的探测器,目前它早已经飞过了海王星轨道,未来的目标就是毕宿五,这颗恒星距离我们68光年,先驱者10号到达那里需要200万年的时间。
先驱者11号探测器
1973年4月6日这颗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始了它的太空探测之旅,它的探测任务也是木星和土星,在此之后会向星际空间飞行。先驱者11号还有探测土星环的任务,也是用来验证这些光环是否会对探测器产生影响,因为紧跟在后边的旅行者号姐妹跟先驱者11号是相同的轨道,如果这些光环对探测器有破坏性影响,那么在后边的旅行者号姐妹就需要改变轨道。但结果还是好的,先驱者11号安全的通过土星光环。
旅行者号姐妹
这两颗探测器都是在1977年发射升空的,沿着不同的轨道探测四颗远日行星,之后会飞出太阳系。旅行者2号探测器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旅行者一号着重的探测了木星、土星以及它们的卫星。目前这两颗探测器已经进入星际空间,不受太阳风的影响,但实际上还是处于太阳系内。
新视野号探测器
这颗探测器是在2006年发射的,它的探测目标是冥王星,这里有个小插曲,在新视野号探测器发射之时,冥王星还没有被降级成矮行星,依然是九大行星之一,2015年的时候新视野号近距离飞掠冥王星,2019年元旦的时候飞掠柯伊伯带天体,之后继续向深空飞行。
旅行者号上的金唱片
霍金是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普作者,主要的成就是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融合统一领域,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霍金的科学成就,但是对霍金预言却如数家珍。霍金曾公开说过,人类不应该主动的去寻找地外文明,因为我们无法判断地外文明的善恶。
但是旅行者号上就携带了具有人类文明信息、地球信息、太阳系信息的镀金铜唱片,并且附带有留声机针。在金唱片中共有55种人类语言,甚至还有我国的普通话加上三种方言(吴语、闽南语、粤语),恶趣味一下在未来几十万年以后地球上降临了一群外星人,奇怪的是它们竟然会说粤语,感觉就很有意思。
同时,在金唱片上还携带有一块高纯度的铀238,它衰变为钚239的半衰期大约是41.7亿年,照这样的计算方式,如果有高级文明捕获到旅行者一号,那么就可以借助它计算出旅行者一号的发射日期。同时再根据它的飞行速度和飞行方位,可以大体上追踪到太阳系的位置。
我们用为旅行者一号携带的金唱片担忧吗?
虽然旅行者一号上携带的信息可以暴露太阳系的位置,但实际上旅行者一号要想被其它文明捕获也是非常难的,首先可以来了解一下太阳系的范围。太阳系以太阳为核心,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八大行星占据主要的地位,但实际上太阳的范围要大的多。
在海王星之外的主要结构就是柯伊伯带,科学家认为那里主要是短周期彗星的家园,充满着大量的冰状颗粒,是太阳系形成之初剩余的天体碎片。在距离太阳大约40-50天文单位范围的位置,一天文单位是日地的平均距离。
在包裹着柯伊伯带的是奥尔特云,这里是长周期彗星的大本营,如果把奥尔特云看成是太阳系的边界,那么太阳系的直径是2-3光年。
那么旅行者一号平均17公里每秒的速度飞出太阳系需要多长的时间?理想状态下,把太阳系半径看成是1光年,那么旅行者一号飞出太阳系需要17600年。飞出太阳系就是广阔无垠的星际空间,到达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至少4.22光年,那么最少需要7.7万年的时间才能飞掠比邻星。
总结
通过前文的叙述大家应该很清楚,我们的太阳系非常大,即使飞行了42年之久的旅行者一号,目前也仅仅飞行了210亿公里,要想飞出太阳系至少需要1.7万年。同时对于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即使存在到底在哪里,这些我们都不清楚,因此说完全不用担忧旅行者一号暴露太阳系位置的问题。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