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太阳柔和温馨,中午的太阳刺眼暴躁,是因为距离不同吗?

严格意义上说,一天当中太阳与我们距离并不完全一样,但太阳刺不刺眼与这点距离没有半根毛关系。

地球是圆的,每天都自转一圈,这个转动是围绕着一根贯穿南北极看不见的自转轴进行的。地球直径12756千米,对着太阳和背着太阳的一面,距离太阳差距就有12756千米。

因此,在地球的转动过程中,我们每秒钟与太阳的距离都不一样。

早晨太阳升起时,人们在地平线看到远端的太阳,距离太阳当然就远一些;而到了中午,太阳正当头顶,距离至少少了到地平线的位置。

关于人肉眼能看到地平线多远,要看站的位置高度和目标的亮度,站得越高看得越远,或者目标越高我们就能在更远的地方看到。

比如一个1.7米高得人,可以看到约4.7千米远的地平线;如果站在100米高的地方,可以看到36千米远的地平线;而我们看8848米高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则能够在300多公里外的地方看到。

人眼看到的东西越亮,就能够越远看到。人类肉眼能够看到最远的恒星是距离我们7500光年的海山二,能够看到最远的星系是距离我们254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

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太阳系最亮的天体,只要不被遮挡,我们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因此太阳一升起,大地就光芒万丈。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比中午到了头顶的距离远一些,远了我们看到地平线的这段距离。

这个距离有多远呢?不同的地方完全不一样。这是因为理论上在太阳系无论多远,我们都能够看到太阳,而太阳升起的地方有海上、山峦上、原野上等等,越高的地方升起,我们能够看到的就越远。

但这点远与日地距离比就太微不足道了。太阳与我们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而我们看到太阳升起的地平线最远也就几百千米。

即便我们看到太阳从珠穆朗玛峰上升起,也就距离我们300多千米。1.5亿千米比300千米,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远了50万分之一,这点距离差距对我们观测太阳几乎没有影响。

但早晨的太阳真的很柔和。

如果看过日出的人一定深有体会,那时的太阳可以直视。红红的、大大的,太阳冉冉升起,霞光满天,给大地带来蓬勃生机。

而且即便是炎夏,早晨的空气也是清新的,相对中午要凉爽很多。到了中午,阳光白花花的,即便不看太阳,也使人不得不眯缝起眼睛,温度逐渐升到当天最高。

既然与距离无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现象呢?

原来是大气的原因。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对阳光有折射散射衍射作用。

早晨和傍晚,阳光通过的大气厚度与中午相差较大,早晨阳光从地平线斜射过来,通过的大气厚度比中午大几倍,被吸收和反射折射散射衍射的程度就完全不一样,这样就导致了早晚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颜色和亮度都不一样了。

阳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一样,红光波长最长,穿透性最强。所以早晨的阳光在穿越厚厚的空气时,各种较短波长的光被吸收反射了许多,只有红色畅通无阻的穿越到了我们的视线,所以早晨和快下山的太阳就呈现出红色。

中午的阳光穿越的大气层要薄很多,所有波长的光都穿越过来了,七色光合成的阳光就呈现出白色耀眼的光茫。

而早晨凉爽,中午暖热,是因为阳光斜射或直射导致的。

早晨的阳光从地平线斜射到地表,阳光单位能量所照射的面积就更大,同等单位面积所接收到的热量就更小,加上头天残留的热量已经消散了,这样早晨温度就会低一些;

中午阳光直射,同样热量照射的面积相对早晨要小,同样单位面积接收到的热量就更多,加上地表不断吸收热量积累,温度自然就越来越高;到了傍晚,虽然阳光又是斜射地表,但由于一天积累的热量依然很高,温度就比早晨要高,甚至与中午差不多。

实际上,我们地球的一年四季也是这样来的。

由于地轴有一个23.26度黄赤交角,也就是地球不是竖着旋转的,而是歪着脖子旋转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不在一个平面上,在公转轨道上就形成了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上下纬度移动,形成了所谓的南北回归线。

阳光直射一年中在这个回归线上下移动,太阳直射范围移到了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是夏天,反之那个地方就是冬天。

地球远日点与近日点距离差距500万千米,当然比日出与中午日地距离最多差几百千米大多了,但地球在接近远日点时却是我们的夏天,而近日点附近却是我们的冬天,因此夏天和冬天完全与日地距离无关。

结论:早晨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距离我们并不一样,但太阳刺眼不刺眼或我们感受温度高低,完全与日地距离无关,而是与日照直线还是斜线、透过大气厚度有直接关系。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感谢粉丝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支持与厚爱。

原创版权,未经作者许可的任何转载与内容引用均视为侵权抄袭行为,会受到法律责任追究,敬请理解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