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史稿》卷一百十·志八十五《选举五》可知:
清代官员的任用,均由吏部归班候选,故有选班一说。
选班之时,最重视的,是通过科举正途而具备候选资格的人员。所以,科目出身的人员,具有优先选用权。
进士就不用说了,考中后进入仕途,相对来说,是比较顺畅的。
至于举人,因为人数众多,要任职官场,相对就非常迟缓。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时期,有举人被铨选递补知县,从获得资格到正式就职,中间竟然壅滞了三十年之久。
为此,大臣多次向清廷上疏,陈言举人仕进之路拥堵阻滞的情况,其中说到:
按照当时的统计,每一科,举人中式人员有1200余人,十年左右,会试可开四科,总计中式者5000人上下,但是,真正被委以职任的,不过十分之一。
面对这种状况,清廷制定了举人“大挑”制。
清廷的大挑,六年举行一次,三科以上的举人(计算,当为中举十年左右的举人)有资格参与。
大挑由清廷钦派王大臣主持。
大挑选取的比例,是在十人中拔取五人。
拔取的五人,又分为两个等级,其中:
一等二人,可被任用为知县。用为知县的人员,也允许借补府经历〔知府的属官,主管出纳文书事。又称府经厅。〕、直隶州州同、州判、县丞、盐库大使等。
二等三人,可被任用为学正、教谕。用为学正、教谕的人员,也可以借补为训导。
《清史稿》中,关于大挑之制,做了概述,那么,大挑的详细选拔情节,又是如何呢?
徐一士所著《近代笔记过眼录》中,有米脂高照煦所撰《闲谈笔记》。
《闲谈笔记》中,关于大挑,有所描述。
此处,就说一说笔记中的大挑,看一看清代以貌取人的仕进路途。
据述,大挑这一科目,选取举人入职官场时,并不会对其文艺方面的才能进行考试,考核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
专看身形相貌。
一般情况下,二十人一挑。
二十人中,挑出一等三人,用作知县;挑出二等九人,用作教职。(与《清史稿》人数上稍有出入。)
相貌魁梧英伟者,一般可以被挑为一等;相貌稍微差一点的,挑为二等。
二十人中,一等三人,二等九人,剩余八人落选。
落选的八人,俗称为“八仙”。
大挑过程中,主持挑选考核的王大臣,会先在二十人之中,将所谓的“八仙”剔除。
一代名臣、清廷相国、陕西阎敬铭曾经因为相貌丑陋,而位居“八仙”之首。
关于此事,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提及:
朝邑(今属陕西大荔县)的阎文介公敬铭,他身材矮小,两只眼睛一高一低,他恭谨温顺的样子,就如同乡下的老人一般。
阎文介公在没有考中进士之前,曾经参加了朝廷的大挑。大挑之时,他刚一进去,按照顺序跪定,还没跪稳,主持大挑的某亲王看到他后,就大声说道:
“阎敬铭先起来,你可以出去了!”
就因为这,阎文介公引以为恨事。
那时候,阎文介公常常感叹说:
“一年之中,落第三次,连参与会试的机会都没有!”
据说,这一年,阎文介公试中书教习全都没有入选。
不过,后来,阎文介公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改官户部。胡文忠公(即胡林翼)在上奏请调阎文介公为总办东征粮台时,奏疏中评价其人道:
“阎敬铭气貌不扬,而心雄万夫。”
虽说大多数情况下,在举人大挑中,是以貌取人的,但是,也有体貌魁伟而落选的例子。
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中,就有一段相关的记载。
话说,清代举人参与大挑时,是由王大臣主持的。一般情况下,参与大挑的举人中,身躯魁伟高大者,会被挑为一等,用作知县。中等身材的人,会被挑为二等,用作教职。身材矮小、外形卑琐者,大都会落选。这些情况,都是显而易见的。
传闻,有一年大挑,山东的一位举人前往参加挑选。这位山东举人呢,人长得就如同曹交一般,竟然落选。
关于曹交其人,见《孟子·告子下》: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由上可知,曹交身高九尺四寸。他自己都认为自己“(身)长”,所以,曹交是个大个子。
那位身形如同曹交一般的山东举人,在大挑中竟然落选。这很不符合常规。所以,那位山东举人十分气愤。
落选被请出大挑现场后,山东举人并没有离开,他就在附近等着。
等到大挑结束,主持大挑的大臣要登车离开的时候,山东举人走上前去,拦住了大臣的车子,诘问道:
“请问大人,大挑是依照什么标准选人的?”
大臣知道这位是大挑落选、心中觉得憋屈的举人,他大声回复那位举人道:
“我挑那些命好的人入选,明白了吗?”
山东举人无话可说,只能默默地离开了。
说到命好命不好,考场上也有同样一说。
据传,就有专门讥嘲考场上主考官的一副对联:
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抽。
上文已经提及,大挑场中,主要就是看身形外貌,所以,身材魁梧的举人,参加大挑,一般都比较占便宜。
山东举人身材高大,没有被选中,所以,他会气愤、会去诘问主持大臣。
举人大挑中,身形而外,外貌也很重要。
据载,以前,青县(今属河北沧州)有一位金举人,他的长相很丑,五官长得都不是地方。看到金举人的人,一般都会笑他的丑,而不敢正视他。
后来,金举人前去参加大挑。清廷的某王主持此次大挑,他把金举人拔取为一等。
看到这个结果后,一起参加大挑的公卿都面面相觑、非常错愕。
某王见大家如此神情,待本场大挑结束后,他说到:
“诸位不要惊讶,之所以拔取金举人为一等,是因为他的胆量可嘉。”
诸位公卿不解,问某王道:
“请问,您从哪里看出金举人胆量可嘉了?”
某王回答道:
“金举人这般长相,还敢前来参加大挑,没有姜维一样的胆量,谁会这样行事呢?”
清廷的举人大挑,都说是以貌取人的。
但是, 其间也有不同于常规的情况:
阎敬铭大挑落选,原本似乎仕进无门了,但他后来却官至相国。
山东举人身材魁梧,可惜命运不佳。
金举人相貌极丑,却被某王欣赏。
所以说,人生路,没有定则。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