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民科总喜欢把爱因斯坦等同于民科,似乎自己就是当年“怀才不遇”的爱因斯坦,最后推导出社会各界一致携手迫害“未来爱因斯坦”的奇葩言论。而事实的真相是:如果爱因斯坦是民科,健康就是一种病。
什么是民科呢?是来自民间的科学家吗?是业余科学爱好者吗?当然不是了。让我们看看民科的基本概念:
民科是自称民间科学爱好者的一类群体的简称,但又区别于广义上的科学爱好者和非官方科学家,本质是梦想着不需要学习,只凭借胡思乱想就推翻科学大厦的“妄人科学家”。自我标榜“民间”是他们认为“官方”都是错的,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热爱科学的。民科并非指“来自民间的”,大学教授也可能是民科,鉴别民科的关键在于有无科学精神,也就是“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而不是说空话的精神,站队的精神,煽情的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田松认为,“民科”和“业余科学爱好者”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可以爱看星星爱收集蝴蝶标本,但绝不会去推翻颠覆天文学的重大理论。更关键的是后者会用科学共同体认可的方式与主流科学界交流。
可以把“不能交流”可以看作鉴别“民科”的核心判据。“民科”们大多偏执地认为自己怀揣着天下最了不起的科学理论,任何人的不同意见都听不进去,认为别人不懂,或者认为权威在打压他,或者认为别人要剽窃他的理论。由于偏执,“民科”往往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世俗社会也难有正常交流,甚至为了心中的“科学理想”妻离子散。
爱因斯坦
从事实上看,爱因斯坦与民科这个群体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理由如下:
第一,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很谦逊、有道义的社会活动家。而人们与民科根本无法正常交流,因为民科拒绝任何对他们的质疑,对任何反驳的人都是破口大骂。
举例:
学过平面几何的都知道一个定理:平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有的民科偏偏要推翻这个公理。我们请他拿出证明其理论的具体步骤,他却恼羞成怒的破口大骂:“你们是科奴”,“一切看外国书的人都是汉奸”,“地球的数学远远不够我使用”。经过了解,他只有初一文化。
笔者有一个做版主的女性朋友,只有17岁,因为删除了一个民科的帖子,结果这个民科盗取这位女性朋友存放在私人空间的家人照片,配上污秽不堪的字句,在各大论坛辱骂,并且在她和所有制止其行为的其他人员的邮箱里面下流的人身攻击,每次都骂上几千个字,致使她每日以泪洗面,这种恶劣的行为,时间长达1年之久!
更恶劣的是,百度民科吧吧主鼓励郭英森卖肾,致使其身心受到极大摧残,这一行为更是触犯了人类道德的底线。此外,还有鼓励民科切指自残,鼓励打砸科研机构等等。
请问:爱因斯坦会这样做吗?
第二,爱因斯坦非常注重实验,其科学理论经得起任何科学实践的检验。
暂时不能做现场实验,但是,可以做思维实验并且精确预言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其理论,并且具有数学上自我融洽的理论,叫科学假说(比如,被证明之前的相对论);一旦被现场实验证明,就升级为科学理论(比如,被证明之后的相对论)。
既没有缜密思维实验,如数学推导,又永远不可能预言如何实验的就是个人假说(个人假说不是科学假说,比如,灵魂出窍、永动机),而民科的理论100%不仅仅是个人假说,而且是拒绝任何质疑的个人假说。
爱因斯坦,严格的按照科学规范做了缜密的思维实验,也可以精确预言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什么样的现场实验来证明他的理论。比如相对论就是这种实验的成果。
举例:
爱因斯坦在建立划时代的广义相对论时,就特意提出了三个实验可以检验其理论的有效性,并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1)引力红移(2)光线偏折(3)水星近日点进动。
后来,又增加了第四个实验的验证:(4)雷达回波的时间延迟。
相对论的时空观
而反观民科们,根本在排斥做实验,甚至是最简单的观测实验。即使有实验(微乎其微的概率),也是在没有任何科学规范的条件下做的主观实验。
举例:
某个民科大言不惭的提出:“太阳每秒自传3万次”。其实,这个说法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天文观测就可以轻易推翻。我们请他拿出观测证据来,他居然反驳:“不要拿地球的科学知识解释宇宙,你们看见的都是假的”。“X光肉眼看不见,但是不能说X光不存在——天文望远镜看不见太阳每秒3万转,不代表它就不是这样。”
可以下一个定义:民科其实和玄学家是一类人,永远反感科学实验,他们只爱好空想。
在几十年前的一个宴会上,有人向物理学家罗伯特· W·伍德敬酒时说:“为物理和玄学干杯!”那时,人们提到玄学时都意指哲学或仅凭思考就可以获得的真理,也可能包括伪科学。
伍德回答说:‘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有了一种思想,他就要进行思考,他思考得越深刻,他理解得也就越深刻。他要参考科学文献,他阅读得越多,他对这种思想实现的前景就越清晰明了。在做了这些准备之后,他就要走进实验室,用科学仪器进行实验。
实验令科学家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艰辛磨难。他要对所有的可能性进行实验和检测,他要对实验数据精益求精,将错误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他不论后果如何,只是全力以赴按实验的进展进行下去。经过精心的实验,在研究工作结束时,他有可能发现最初的思想是毫无价值的。这时,物理学家就会将实验和结果丢在一旁,将自己的思想从一堆错误中解脱出来,去做其它的研究。’
伍德将他的酒杯高高举起,下结论说:“物理学和玄学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实践者中谁比谁更聪明,而在于,玄学家没有实验室。”
(《魔鬼出没的世界》)
郭英森在民科群体中已经算“温文尔雅”,属于民科中攻击性比较弱的一类
第三,爱因斯坦经过专业的科学训练,而民科根本不具备。
据考证:“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那篇著名论文时,已经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去专利局只是一时找不到大学的教职工作,为了谋生找的工作。爱因斯坦在苏黎世联邦理工本科学习基础数理知识时,师从著名数学家闵可夫斯基。后来在发展广义相对论时,曾跟另一个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有过请教,并非完全自学,而是在大学中打好基础部分之后,再跟随著名数学家学习。
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1905年4月因此获得博士学位,与狭义相对论无关,1905年5月才发表著名的狭义相对论开创性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博士论文获得的所在学校苏黎世大学,是瑞士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历史上曾产生12位诺贝尔奖得主,从这点看不差。本科所在的苏黎世联邦理工,也是瑞士知名大学,从那里诞生了30位诺贝尔奖得主。”
爱因斯坦是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的。他大学上的是著名的苏黎世工业大学物理专业,导师是大物理学家韦伯。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想要留校任教,未能如愿。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先暂时当中学数学教师,后又去了伯尔尼专利局当职员。1905年,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期间,“在职读博”,完成一篇物理学论文,获得了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同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1908年爱因斯坦成为伯尔尼大学的讲师,第二年正式辞去专利局的工作,担任苏黎世大学物理学教授,从此回到学术界。可见爱因斯坦在专利局的工作,只是其学术生涯中一个短暂的小插曲而已。
著名科普作家王麟,在文章《“民科”的狂妄无知与爱因斯坦的谦逊严谨》中阐述:
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民科们硬将物理学界泰斗身份拉低与自己平齐,宣称当年爱因斯坦也是“民科”,......为了凸显爱因斯坦的悲情,民科们连他的重要的博士身份都有意无意忽略了,让不明真相的读者以为爱因斯坦真的是既没学历,也没学位,只是凭着对物理学的爱好,这才过关斩将,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实际上,很多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连爱因斯坦的童年都一黑到底,过去的小学课本中甚至有一篇爱因斯坦被老师认为是弱智的文章。
真相是:爱因斯坦在10岁的时候就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在12岁的时候自学欧几里得几何学,并怀疑其中的一些假定。13岁的时候开始读高深晦涩的康德的哲学著作。通过自学,15岁已经熟练掌握微积分并开始思考经典物理理论中的内在矛盾。17岁考进了瑞士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闵可夫斯基,奠定了扎实的数理基础。26岁获得博士学位,29岁从专利局辞职,进入了伯尔尼大学当讲师,30岁担任苏黎世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爱因斯坦在求学生涯的早期,从未缺席任何一个教育环节,完全是传统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科学家,而爱因斯坦的天才潜能,也是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而发扬光大的。
由此,完全可以知道:爱因斯坦并非是一个从天而降、无师自通的天才。他只有受到了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够做出伟大的科学发现。
笔者接触到的大大小小的民科,可以肯定的说,他们——全部没有接受严格的科学训练,都是靠拍脑袋、“灵机一动”得出所谓的“理论”。
举例:
一个人自称是小学文化的农民(我并不是歧视农民),他在各大论坛不断的阐述在酒后发明了一种新的“基本力”——卫星围绕地球,地球围绕太阳——所以,宇宙中必定存在一个“绕力”,这个力,据他阐述——却又不是四大力的任何一种。我们请他拿出简单的数学推导,他说“初中的数学公式我完全不会,根本看不懂,但我坚信我肯定是对的;一万年以后必定被证明我是伟大的;你们虽然看教科书,但教科书都是假的”。
而一位与民科有过很多次接触的某大学教师对我说,他发现民科们绝大多数连最基本的二次元方程都不会解,但又极端固执的认为自己可以打败几百几千个陈景润和丘成桐,甚至莱布尼茨、庞加莱、高斯这样在人类历史上成果显屈指可数的学术大家,在他们眼中都是小丑完全不值得一提。
民科的思维模式
第四,爱因斯坦有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作风,而民科截然相反。
科学研究有一套严格的学术体系,通过提出假说、验证假说,从而完成理论创新。科学杜绝一切毫无意义的妄想和空想,即使尚未通过实验验证的科学理论,也都是自洽的,不自洽的理论算不上科学。如果胡思乱想就能成为科学家,那科学群体中会充斥着夸夸其谈的偏执型精神病人和无知狂徒。
爱因斯坦对待科学研究,有严肃认真的态度,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比如为了拿出一个更严整、更完美的相对论公式,他没有急于立即发表研究成果,而是特意向数学家们学习自己欠缺的某些高等数学知识,比如黎曼几何。他通过两年时间的刻苦充电,以极大的毅力完成数学专训,最后以此完善了相对论的公式,做到不留遗憾,才最后发表了出来。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周云阐述,任何科学发现,普通人可以看不懂,但相同专业的科学家群体能够看懂,并有能力判别其高下真伪。正如引力波,其实真正能明白的人没几个,但人们选择相信,因为这一理论得到了科学家共同体的认同和褒奖。“科学家共同体通行的规则就是科学精神,也就是‘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而不是说空话的精神,站队的精神,煽情的精神。”所以,判断“民科”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还是要看其具不具备科学精神。
反观民科:大多都是阴谋论者,他们最最常用的口头禅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请问:爱因斯坦会说这样的话吗?),对基本的科学常识嗤之以鼻——“教科书都是假的”。很多民科相信来自昴宿星的外星人控制了地球,木星的轨道上面停满了无可计数的外星巨舰,对任何质疑这些看法的人都狡辩的声称:这是“ZF不愿意公开真相,怕引起恐慌。”
举例:
某物理论坛一个姓王的“著名”民科提出“中子星上有大气层”,我们请他看书,他说“看教科书就是入邪教”,“我就是喜欢自由构思拳打牛顿脚踢霍金的天马行空”,“科学就是我的玩具”。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具有普遍代表性:民科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的头像做ID像,或者用自己的姓名命名“科学理论”。比如这个姓王的民科就将自己的名字任命了300多种胡编乱造出来的“理论”。
第五,对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前驱,是不是予以尊敬,也是判断标准之一。爱因斯坦不会诋毁科学前驱,而民科们恰恰以诋毁侮辱科学前驱为乐。
民科对科学前驱的人身攻击
举例:
有一位百度民科吧吧主将标题为《牛顿是智障,爱因斯坦是脑残》的文章长期置顶,时间长达接近两年之久,鼓励民科们留言肆意侮辱、诋毁科学前驱的人格,以彰显自己“反权威”的“伟大勇气”。
请问:爱因斯坦会这样肆无忌惮的诋毁科学前驱的人格吗?
第六,爱因斯坦注重知识的积累,民科认为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往往陷入妄想。
作家王麟表示:爱因斯坦当年为了研究相对论,数学知识不足,便专门向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请教,将数学当成科研的利器,这是一种谦逊的学习态度。爱因斯坦虽然改变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方向,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属于一代伟人,但他一生谦逊平和,与很多科学家保持着友好联系,共同进步,像一座灯塔,引领着物理学的新潮流。
虽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那是他达到了一个知识的顶峰后表示自谦的话,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民科有资格说这种话。民科最喜欢的口头禅就是“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对基础知识,他们弃之如履,爱因斯坦的话成为他们避免被批评的护盾。其实,爱因斯坦还说过一句话“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想象力是挖掘知识的工具。”——这,却被民科们选择性忽视。
爱因斯坦还说过:“科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联系起来。说的大胆一点,它是这样一种企图:通过构思过程,后验地来重建存在。”在这段论述里,爱因斯坦很明确地提出:科学离不开构思,但是更需要后来的实验验证,充分体现了一名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与之对比,民科提出的一些“理论”,甚至连基本的推导过程都没有,纯属妄想。这些民科大多只具备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连初等数学都没掌握,就敢宣称“拳打牛顿霍金,脚踢爱因斯坦”,除了用“无知狂妄”来形容这类人之外,没有更加合适的词语了。
同理,被广泛污蔑为“民科”的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他虽然在小的时候由于家境贫穷没有上过几年学,但他非常注重实践的精神,以勤奋的实验弥补理论上的欠缺。其发明灯丝做了9000多次实验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早期的爱迪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业余科学爱好者,这和所谓的民科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而功成名就以后的爱迪生,依然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经常拜知名学者为师,晚年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文化素养。
而民科们呢?他们是不会有兴趣去积极做实践的,更对学习文化知识毫无兴趣,他们只是在大脑中千百次重复一个所谓的信念:我不会初中数学,但我肯定是正确的。这种没有任何知识基础的妄想狂言,在民科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举例:
曾经有一个人向我私信,说他发明了一种宇宙模型。我请他用语言阐述一下这个模型的基本特征,他说这个模型他“语言阐述不清楚”。我问他学过数学吗?他表示:我不懂这个,但是我的内心底处有一个忽男忽女的声音在不听的呼唤:你肯定是对的,历史会注明你是比爱因斯坦更伟大的天才。我继续问他:你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吗?他说:是的。我问:你认为自己是有可能改变,还是肯定会改变。他毫不犹豫的回答:肯定改变。
请问:爱因斯坦、爱迪生这样的科学家、发明家会言之凿凿的这样说吗?
所以,鉴定是不是民科,不以学历高低为衡量标准,而是看对待科学的态度。
综上所述:爱因斯坦如果是民科,健康就是一种病。
附录:什么是民科?
科学史学者田松曾为民科专门制定了一个定义,即:“指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或者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却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总的来说,他们的工作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其中,“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是“民科”与另一个群体“业余科学爱好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田松认为,民科是在沙滩上建大厦,大厦将永无建成之日,而他们只能拥有一次的人生就将耗在了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这是一种人生的悲剧,所以我很同情,而且我不支持也不认同他们的做法。我希望这些“民间科学爱好者”自己能认识到我所说的,但是说实话,我对此也不抱希望。因为“民科”的一大特点就是,不能交流。说“民科”受到了科学界的压制,我认为是“虚拟”的,科学界一直是开放的。当初华罗庚仅仅是指出了苏家驹论文中的一个小错误,就受到了数学界的关注,并很快进入了主流数学界。不能把思辩等同于科学理论,正像我们把提出“日心说”的优先权给予哥白尼,而不是古希腊的阿里斯塔克;把提出“原子论”的优先权给予道尔顿,而不是留基伯或德谟克里特。思辩与科学理论之间,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
对那些没有受过恰当的专业训练,不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但是又自称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未获得科学界认可,却以其毕生精力不懈地推销自己的人,把他们称为“民间科学家”并不恰当,更恰当的称呼应是“科学妄想家”。获悉心理学界把这类自认是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的人视为精神病患者,得的是“夸大妄想症”。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给西方的科学妄想家画过像,归纳出他们作为妄想狂的5个特点:1,他们认为自己是天才;2,他们认为和他研究同一问题的专家全都是一些傻瓜;3,他们认为自己受到学阀的歧视和打压;4,他们竭尽全力攻击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最确定无疑的科学理论;5,他们的著作荒诞不经,大量使用杜撰的术语,就像是“疯话”。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
“民科”,他们明显区别于普通的科学爱好者,归纳起来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民科”们大多不屑于研究小问题。
他们的“研究”往往针对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要么试图推翻著名的科学理论,要么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立志于研究一些听上去很玄、很牛的东西。爱因斯坦、相对论、宇宙模型等常常是他们挑战的对象。
二、“民科”们常常把科学和神话混搭。
“暗物质”和“阴曹地府”“夸克”和“太极”“黑洞”和道教中的“玄牝之门”等等,舶来的科学名词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中的概念混在一起,“洋”为“中”用,“科”为“民”用。
三、“民科”们基本没有受过专业科学训练,也无意接受科学训练,数理功底较差。
据一位科学家朋友介绍,国内某知名研究所门口总有“民科”来下战书、“砸场子”,一开始还接待,结果发现这些研究既无学术价值,当事人也无法沟通——你说他错,他却认为你是故意“打压”。研究所领导和科学家们后来不胜其扰,就从保安队里选了一位有高中文化的保安,教会他25道数学难题,凡遇到“民科”来访,就让保安大哥出马,只要挑战者连续做对5道题就可以上楼与科学家见面,但至今无一人通过。
郑永春表示:“热爱科学不是坏事,但科学研究有着严格的规范。“民科”所从事的所谓“科研”,与真正的科学研究存在本质区别。
首先,科学是基于现象和数据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和演绎得到的合理认识。“民科”与科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次,真正的科学研究十分重视学术民主,批判和质疑更是科学的本义。所以,科研论文投稿之后要接受严格的专家评审,科研成果要进行同行评议,这都是科研领域最普遍的做法。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科学理论的真伪判别并不会因为是谁提出的而有什么变化。但“民科”们往往不能正确面对质疑,更给不出合理答复,认为科学界在打压他们,甚至认为整个现代科学理论都有问题。
再次,真正的科学研究非常重视学术传承和科研合作。而“民科”们的理论往往横空出世,没有科研传承,他们的“科研”基本靠单打独斗。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周云认为,任何科学发现,普通人可以看不懂,但相同专业的科学家群体能够看懂,并有能力判别其高下真伪。正如引力波,其实真正能明白的人没几个,但人们选择相信,因为这一理论得到了科学家共同体的认同和褒奖。“科学家共同体通行的规则就是科学精神,也就是‘拿证据来证明’的精神,而不是说空话的精神,站队的精神,煽情的精神。”
从这个角度讲,判断“民科”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还是要看其具不具备科学精神。
作者:怀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