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粽子的“武侠江湖”,你吃过多少?


                                                             -风物君语-

                                                              粽子武林

                                                              谁将问鼎

历史上,屈原“打败”了曹娥、伍子胥一干人等,一举成为了“粽子”的代言人。后人以“屈原投江”为始,为其“编纂”了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来诉说发明粽子的过程与端午吃粽的由来。但其实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以“角黍”之名被用于祭祀之上,说不定屈原本屈还吃过粽子呢。

▲ 不知道屈原喜欢哪一款粽子。图/soogif

01王重阳 PK 嘉兴肉粽

在“粽林排行榜”中,不可忽视的当然是“粽中王重阳”——嘉兴肉粽。王重阳东传布道,创立全真教,被尊称为“中神通”,嘉兴肉粽大行其道,称霸各大高速服务区,被四方之游客所喜爱。

                                                  ▲ 临近端午,嘉兴粽生产忙。图/图虫·创意

嘉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区之一,享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一说,不仅如此,这里的温暖湿润与优质的饲料资源让商品猪茁壮成长,这些卓越原料为嘉兴肉粽的出众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精细腌制的猪腿肉,煮熟后用酱油淋汁,包裹在晶莹白嫩的糯米中,鲜肉的油汁浸入糯米,糯而不糊,香而不腻,“大气”的用料之下藏着细腻的滋味,“粽子之王”的称号名下无虚。

02韦小宝PK湖州枕头粽

韦小宝不是金庸笔下武功最厉害的,但绝对是最受偏爱的。

就如湖州粽,出生于嘉兴的金庸也对其格外痴迷,他在作品中从不错过“植入”湖州粽子的机会,更是在《鹿鼎记》中借韦小宝的口说出,“这倒是像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

                                             ▲ 让我来为粽子宽了衣带。图/soogif

湖州人对于口味并未固守,湖州粽的内馅可甜可咸。猪油细沙的甜蜜、浓油赤酱的咸鲜,配上粽皮野生伏箬的清香,都是湖州人的心头之好。

将湖州粽比作韦小宝还有个原因就是它的外形。湖州枕头粽,小巧优雅、身形瘦长,形似小枕头,是美的化身,恰如韦小宝身边“源源不断”的“美丽伊人”,因此“美人粽”的雅号广为提及。

                                                           ▲ 这个造型,我爱了。图/soogif

笋壳又称竹衣,取之于笋脱下的外壳,对于漫山竹林的浙江来说是再易得不过的原料了,安吉笋壳粽物尽其用,将这笋壳作为了粽叶。这湖州另一款极具个性的粽子融入了浙江人极爱的笋之香味,由于笋壳外会有笋衣斑,让它在“群粽”中脱颖而出。

03张三丰PK宁波碱水粽

宁波碱水粽的前身为灰汤粽,在西晋周处曾编撰《风土记》中就有,“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其烂熟”,这算是关于粽子的最早记录,可见其历史之久,能够比拟的只有年龄是谜的张三丰。

                                                              ▲ 密恐慎吃。图/图虫·创意

如果有机会进入宁波蒸粽子的厨房,这里的空气充斥碱水糯米香味,其中又掺着淡淡叶香,仿佛身处一个朴实纯粹之境,定会让你你似缺氧般贪婪吸入。

04东方不败PK金华板栗肉粽

金华粽可以说是如东方不败一般,将粽子馅料搭配的武功化至臻境。

“结实”青豆要搭瘦肉,“酥软”的蚕豆要搭肥肉,板栗、蛋黄、肉要以合适的比例放入粽子中。

                                                   ▲粽子怎么能错过金华火腿。图/图虫·创意

酥烂的火腿肉肥瘦相间,在高温的浸润下,溢出香润的肉汁,绵软的栗子恰好中和了火腿的油腻,散发出一种草叶清香,两种鲜味细腻交融,浸入每一粒糯米之间。在造型上,金华人喜做长角粽,仿佛“埃菲尔铁塔”,要做突出的一个。

东方不败,看似无情,实则深情,金华粽留下的款款深情不分你我。抗战时期,上海、杭州、宁波、绍兴一带的人纷纷来到金华避难,火腿栗子粽这个本来只有金华本地人爱吃的小吃,温暖了这批异乡人的脾胃。

                                                        ▲ 深情的板栗肉粽。图/图虫·创意

                                                                  - END -

                                               文丨再也不想写粽子的乌堆、莺时

                                                            封图摄影丨吴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