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白写诗吹捧的战国侠士,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首李白创作的《侠客行》,看得让人血脉贲张,豪气干云,因此颇受后人推崇。

尤其是金庸,还以《侠客行》作书,造一个侠客岛,岛上二十四座石室,各室分别书写着李白《侠客行》诗中的一句,并配图谱。

在金庸看来,《侠客行》的每一句,都蕴含着古往今来最博大精深的武学奥秘。

而这首诗,据说是李白为了歌颂信陵君与侯嬴、朱亥的友谊而作的。

那么,这段典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战国——侠士们的黄金时代

先说说信陵君等人所生活的战国时代,这是侠士们的黄金时代。

什么是侠士?简单来说就是知恩图报的人。

知恩图报,别看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轻松。在战国时代的侠士们那里,为了这四个字,所需要的付出的,不仅仅只有你的武艺、才能,甚至还包括生命。

别以为是危言耸听,看看战国第一位侠士豫让就知道了。

豫让是晋国人,先后给晋国权门范氏、中行氏当过门客。

在范氏、中行氏被智瑶灭了之后,他又转投到智瑶门下。

豫让这个人,可能跟的卢马一样,有克主属性,跟谁谁倒霉。他投靠智瑶后不久,如日中天的智瑶竟然被赵无恤灭了,脑袋还被赵无恤拿来做成尿壶。

这次豫让并没有改换门庭,而是决心为智瑶报仇,结果点背,在行刺的过程中被赵无恤抓了。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

赵无恤大概觉得,他能为故主做到这一步,也算是忠义之士,就把他放了。

要是一般人,在行刺失败又被释放之后,肯定不会再冒险行刺。

但是豫让不是一般人,他并没有放弃为智瑶复仇。

由于他已经为赵家的人所熟知,所以干脆吞碳涂漆,彻底改变声音相貌,再次行刺赵无恤。

结果又被赵无恤抓住了。

赵无恤很纳闷:我已经放过你一次,你怎么又来了?

何况你之前也给范家、中行家当过差,这两家都被智瑶灭了,怎么不见你去杀智瑶?反而委身事之。现在为啥为了帮智瑶报仇,要做到这种地步?

豫让回答到,范家、中行家把我当一般人对待,我当然按照一般人的标准去报答他们。至于智瑶,他是以国士来待我,我怎么不能以国士的标准去报答他?

赵无恤听完感慨万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

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无恤的誓愿,就请求赵无恤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一下。

赵无恤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为报答知遇之恩而不惜性命,也成为了战国侠士们最为核心的行为准则。

还有后来的聂政,因为严仲子以卿相之尊跑来给他母亲贺寿,并奉上百金的贺礼,而将严仲子视为知己。

虽然拒绝了严仲子的百金贺礼,但还是在母亲身故之后,为严仲子铤而走险,刺杀了韩国国相侠累。

李白诗中的侯嬴,虽然也被清人赵翼视为与豫让、聂政一样的战国侠士,但是他的表现却与这二人多少有点不一样。

70多岁看门老大爷——侯嬴

豫让和聂政,都是年富力强的壮年大汉,而侯嬴呢?却是一个70多岁的看魏国国都城门的老大爷,穷得叮当响,没钱没颜,要啥没啥。

而且相较于豫让与聂政,这种充满了传奇故事的人生来说,侯嬴太平淡了,放到今天,大概也就是传达室的老爷爷,完全就是一个路人角色。

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侯嬴的名声,居然会传到魏国公子信陵君的耳朵里。

说到信陵君,可不是一般人。

虽然太史公司马迁将他与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但其他三位其实都是司马迁拿来给信陵君当陪衬的。

唯有在给信陵君做的传中,太史公才不称其封号,一口一个公子。

不仅司马迁,连汉高祖都是信陵君的小迷弟,每次路过大梁,必定要祭祀信陵君,还专门找人给信陵君守墓。

就是这么牛逼的一个人物,在听到侯嬴的名声之后,当即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

但侯嬴居然端起了架子,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

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

大家来齐坐定之后,信陵君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子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嬴。

侯嬴这次也不客气,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信陵君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

然后侯嬴居然又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劳驾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

信陵君二话没说,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嬴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

而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信陵君举杯开宴。

街市上的人都看到信陵君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信陵君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嬴。

唯有信陵君跟个没事人一样,面色和悦地等侯嬴与朱亥聊完,一点也不催促。

侯嬴聊了好一会,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嬴坐到上位上,在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嬴面前举杯祝福他。

侯嬴于是就对公子说了真心话,今天这一切都是为了试探,事实证明公子的确有高尚的人格。

侯嬴还说,自己的行为越表演的逼真,越像个小人,越能衬托公子的伟大。

看这个故事,很套路是不是?

如果二人的故事仅仅到此而已,则信陵君与侯嬴之间的关系,不过是互相作秀为对方吹捧而已,更不谈不上出奇。

但是,接下来的故事,才让我们在这个70多岁的老头身上,看到战国侠士的那种智慧与精神。

信陵君窃符救赵

秦昭王二十年,秦国围攻赵国邯郸,赵国来回搬救兵,自荐的毛遂也是这时候脱颖而出的。

使人求救的信件同样到了魏国。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因此,信陵君的姐姐多次向魏王请求派兵救赵。

魏王就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士兵去救赵。

这时,秦王派使者告诉魏王,说:“谁敢救赵国,等寡人灭了赵国,回头第一个在对谁用兵”。

因此魏王怂了,让晋鄙观望不前。

信陵君看不下去,因此多次上奏魏王请求派兵,并且召集门客商量对策,终不见有奏效。

魏公子见不能说动魏王,知道事态紧急,于是驾车要去赵国,誓与赵国共存亡。

正巧在路上碰见了侯嬴,于是信陵君便告诉他自己要去赵国赴死。

侯嬴这时劝告他说,何不采取另一种办法呢?

你不是跟魏王的宠妃如姬很熟吗?你是她的恩人,她肯定听你的话。你不妨让她窃取兵符,以此号令十万大军救赵,不比你带这点人去送死强多了?

信陵君听后,如梦初醒,果然通过如姬盗取了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时,侯嬴又对他说,将帅作战要的是当机立断,假如兵符仍不足以让晋鄙交出兵权,你就让朱亥锤死他!

事情果然如侯嬴所料,晋鄙不愿交出兵权,幸亏朱亥当场击杀晋鄙,信陵君这才可以率领十万大军一举击败秦君,解救了赵国的危机。

而侯嬴这时在干什么呢?他已经在信陵君抵达晋鄙军营的这一天,自刎身亡了。

清人赵翼在回顾这段历史之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自战国豫让、聂政、荆轲、侯嬴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

可谓李白侠客行中所表露的那种侠士精神注解。

他们追求人的精神品德,重义轻生,敢于对抗强暴。

可让我们思考的是,侯嬴成全了信陵君美名是知恩图报不假,救援赵国也符合魏国的利益,但将军晋鄙只是忠实的执行魏国国君的命令,他又有什么错呢?

这或许是侯嬴自杀的原因,侠士贵在“知耻”,愿意为自己的错误埋单,懂得担当。

虽然在当今法制社会一切行为以法律为准绳,不提倡个人凌驾法律之上,但是侠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侠客文化背后的“士”的精神,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