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锋菲CP一把砂糖撒上了热搜。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萧敬腾问谢霆锋:“你知道菲姐最爱吃的什么水果吗?答案是榴莲。”
(此处是个冷笑话,因为王菲《红豆》里的歌词是:“有时候,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榴)恋(莲)不放手”)
没想到谢霆锋一本正经地反驳:“不可能,她不吃榴莲。”
最甜不过日常细节。无怪网友大呼羡慕。
自从2014年复合后,两人从未公开同框,一向非常低调,但显然感情从来没有降温:
15年王菲在社交平台小号上po出和谢霆锋同游故宫的照片:
18年被拍到一同出门散步,还是一副小情侣黏在一起的样子:
19年年初,两人被传分手,面对娱记采访,谢霆锋直接否认:
最近,谢霆锋还演唱了14年王菲在微博上分享过的歌曲:
亲密关系中,多得是相处越长久感情越平淡的情侣,20年后还能甜蜜如初,靠的是什么呢?
美国注册临床社工师Brian Gleason通过他多年的临床工作,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对于在一起数十年的长期伴侣来说,他们会起冲突的最常见原因,就是情绪的“不流动(Disfluency)”。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情绪流动性(Emotional Fluency),以及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与爱人久处不厌。
01.
什么是情绪流动性?
你有没有曾经在某个时刻感觉到,你和恋人之间,虽然沉默不语,却有丰富的情绪在空气里涌动?
无论那些情绪是什么,那一刻总是动人的——你们真正感受到两个灵魂的相遇。
儿时我们也许有过对爱情的幻想,“我什么都不用说,ta全部都能懂得”。但对于长期关系来说,这种情况可能并不多见。
如果你希望你们之间的默契越来越深,信任程度不断提高,你们都需要更多地彼此理解,并且,最关键的是,把情绪变成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语言化的过程,我们得以让对方知道自己皮肤以内的世界里在发生什么,对方才能逐步了解清楚我们“运行的机制”。
但就像心理学家Lynn Pearl说的那样:“对于很多伴侣来说,谈论他们真实的感受,都好像在说一门外语那样艰难。”
这需要两个人的关系中有较高的“情绪流动性”。它指的是双方能够运用情感的语言,准确地沟通他们的感受和内心的状态。
那些情绪流动性较好的伴侣,能够在关系中不带评判性、不含附加条件地体会和表达真实的情绪,也能够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运用情绪。
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从来没有学着如何用情感的语言和伴侣交流;Ta们不仅自己无法表达情绪,也无法接收到对方的情绪表达。
02.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情绪的流动?
对情绪流动的阻碍,有一部分社会原因。社会文化不鼓励我们表达情绪,不鼓励我们承认一些“不好的”情绪,比如脆弱、沮丧、愤怒。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我们学会了否认自己的情感。
对于男性来说,这种负面的评判更为鲜明。比如我们会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除了社会的影响,我们自身也可能不自觉地回避情绪的流动,甚至因为自己出现了某些情绪而感到羞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允许情绪的表达和流动会使我们脆弱。
Lynn Pearl(2012)认为,因为害怕脆弱,而不愿意建立情感的连接,是情感流动性失败的核心障碍。
与伴侣建立情感的连接、传达真实的情绪,会让彼此更亲近,但也同时意味着我们“允许自己脆弱”,“允许自己有被伤害的可能”(Berne, 1961)。
而为了避免面对自身的脆弱,为了避免被对方伤害的可能性,我们会拒绝流露和传递真实的情感。
2.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说着同一种语言。
有时候,虽然我们说的是同一个词语,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伴侣的意思。
我们对对方的行为、举动、语言的理解,未必是对方真实所要表达的。
争吵经常会进入这样的状态:你并不能够识别出自己在生气什么,也不明白对方真的在说什么,我们都是基于自己的语境,在和自己想象中的对方对话。
3. 我们把彼此当作竞争者。
有一些伴侣在沟通中没能使情绪流动,是因为Ta们并不把彼此当做可以相互支持的“同盟者”(ally),而是当做竞争者,甚至仇敌(Pearl, 2012)。
他们把这段关系看作是权力的争夺,在每一次讨论中都想要成为胜利的一方,因此,他们对情绪的表达是攻击性的,目的是获得胜利,而不是传达情绪。 03.
当情绪无法流动时,我们的关系会变得怎么样?
当情绪无法流动时,你和伴侣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形成以下三种动力模式(dynamic patterns)中的一种(Pearl, 2012):
愤怒的伴侣(angry couple):
你们的沟通总是陷入互相责备和咒骂中。你们总希望证明或者宣告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你们总觉得自己站在道德的高地上。
2. 退缩的伴侣(withdrawn couple):
你们是互相回避的一对,像是“没有冲突的伴侣”(conflict-free couple)。
在表面上,你们双方对关系都很满意,由于害怕破坏关系的现状,你们很少有直接的冲突,也缺乏了真正的情感交流。
但你们可能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生闷气、回避眼神的交流、长时间的沉默。
3. 接近-退避的伴侣(pursuer-distancer couple):
在你们当中,总会有一方试图接近,而另一方不断退避。
但正是因为这样,你们的互动形成了循环:一方的接近促成了另一方的退避,而这一方的退避又使得另一方继续接近。
“接近-退避”的伴侣的对话可能是这样的:当一个人专注于批判和愤怒的时候,另一方往往忙着进入“防御模式”,忙着去否认指责,从而停止了倾听。
尽管这三种伴侣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Ta们的共同点是,伴侣双方的沟通是无效的,都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异化感。
04.
那么,如何更好地使情绪流动?
不攻击、不回避,学会“吐露”。
根据Wile(1981)的理论,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时,有三种方式:攻击(attack),回避(avoid)或者吐露(confide)。
对于以上三种伴侣来说,Ta们只会选择前两种方式(阻碍情绪流动的),而不会选择第三种“吐露”的方式(促进情绪流动的)。
而“吐露”——对你信任的人表达私密的事情和想法——恰恰是传递情绪的一个关键。
它是不夸张、不回避地描述你的感觉。包括爱、关心、欣赏和需要等正面情绪,也包括愤怒、伤感或恐惧等负面情绪(Gleason, 2016)。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担心对方不重视自己的要求时——
攻击的人会说,“你从来就不会去做那些我想要你做的事!”“你为什么总是迟到?”
回避的人可能会沉默,或采取冷暴力的方式。
而选择吐露的人,则会诚实地说,“我有点害怕你会不在意我的需求。”“你来晚了,让我很担心。”
当我们害怕对方不爱自己的时候——
攻击的人会说,“你是不是从来都没有爱过我?”“你一定早就看我烦了吧!”
回避的人可能表面上一切都好,但会把猜测放在心里,暗暗疏远对方。
而选择吐露的人,则会平和地表达,“我担心你对我的兴趣并没有那么大。”“我担心你已经不再爱我了。”
吐露的方式可能会让你受到一些伤害,比如被拒绝,但长期来说,它是最能够让真正喜欢你的人靠近你的方式。
2. 学会“具体化”自己的感受。
在真诚地与他人沟通之前,我们先要真诚地面对自己。
有时,你可能只是感到在这段关系中不舒服,或者很疲倦,但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时,你首先要识别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去完全地感知它们;然后是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有效地运用、表达它们。
比如,比起简单地说“我不舒服”,你要学着去体会和分辨,是内疚?是失望?是尴尬?过去曾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你体会过这些情绪?
把那个情境也分享出来,用更长的话语去尝试表达和沟通,直到你确认对方理解了你的意思。
3. 能够使情绪流动的,不只有语言。
除了语言,还有其他方式可以为我们的情绪表达“助攻”,比如眼神的注视和身体的触碰。
凝视(gaze)是传递情绪的好帮手,因为当你注视另一方时,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欣赏的、被注意的、被理解的。注视对方的眼睛,也能够帮助你们在难以用语言交流时打破僵局(Furnham, 2014)。
触摸也会帮助我们情绪的流动。一方面,身体接触能提高催产素水平、舒缓心跳;另一方面,当你不知道怎么去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时候,触碰还是开启情感交流的好方法(Field, 2014)。
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比起中性的信息,那些富有情绪的话语和事件会更加鲜活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Kensinger, 2003)。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回忆起一段感情的时候,经常会记得的是那些带有情绪的片段,无论是这些情绪和记忆对我们来说是正面还是负面,是高兴还是痛苦。
“他们真实地沉默下来。有那么一个瞬间,黑夜在他们周身疯狂地涌动,夹着所有往事、欲望、仇恨、分离、死亡、幸福、希望、欺骗、怀疑、信任、依赖、失望、损毁、执念、恐惧、抗拒、伪装、纠缠、对峙、竞争、疾病。以至于多年以后当她回想,似乎还能瞬间回到那个时刻里去。”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里,我找到相信爱情存在的证据。
References:
Berne, E. L. (1961).Transactional analysis: a systematic individual and social psychiatry. Grove; Evergreen books.
Gleason.(2016). Taking emotional risks.
Kensinger, E. A., & Corkin, S. (2003). Memory enhancement for emotional words: Are emotional words more vividly remembered than neutral words?.Memory & cognition,31(8), 1169-1180.
Leza Danly, Jeanine Mancusi. (2016). Emotional Fluency.
Mark Greene.(2016). Women Are Better At Expressing Emotions, Right? Why It's Not That Simple. The Good Men Project.
McAdams, D. P. (1985). Power, intimacy, and the life story.Homewood, IL: Dorsey.
Pearl, L., & Kassan, L. (2012). Beginning couple therapy: Helping couples attain emotional fluency. Group, 3-18.
Sass, K., Fetz, K., Oetken, S., Habel, U., & Heim, S. (2013). Emotional verbal fluency: A new task on emo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teraction. Behavioral Sciences,3(3), 372-387.
Field, T. (2014).Touch. MIT press.
Wile, D. B. (1981).Couples therapy.
Adrian Furnham. (2014). The Secrets of Eye Contact, Revealed. Psycholog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