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把“我是为孩子好”为借口,打骂孩子,这并不是最好教育方法
曾经,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可能都是棍棒教育,“黄金棍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父母总是抱着,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想法,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问题。
但事实上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很多时候,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下手重了,孩子可能被打出问题,下手轻了,教育不深刻,孩子过了就忘了。甚至在很多时候,打骂孩子,反而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其实,棍棒教育,更多的还是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我们应该做的,是要多些倾听,多些耐心,多引导和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毕竟如今这个不可理喻的孩子,可能就是当初的你。试想一下,当初的你,真的希望,老是被棍棒教育么?
棍棒教育真的好么?
有人将棍棒教育,看成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就可以略知一二,孔子可从没“不打不成才”之类的说法。而在古代,更多的是“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即家人之间提意见,应该和颜悦色地说,而不要声色俱厉地指责。
在古代,棍棒教育其实更多的,流行于社会底层,是文化传统中的糟粕部分,表现为,底层民众,教育水平低,没什么知识文化,只能用“棍棒教育”,这种无能地、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我们从小,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棍棒教育,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没有多少积极的意义,反而从童年开始,就积淀了恨意,然后当自己成年后,有了孩子,也深受这样教育的毒害,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时候,不自觉地,就采用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心中还有对童年积淀的恨意的发泄。
因此,请别再教育孩子的时候,对自己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与无能,就用“棍棒教育”的方式去掩盖。要知道,虚伪与粗暴总是在一起的。往往粗暴的人,其实往往就是在为了遮掩虚伪的人性。
如果小时候,经常接受棍棒教育,那么这样的人,往往不是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就是那种叛逆,性格粗暴之人。
怎样教育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孩子需要多陪伴
孩子与父母关系的疏远,往往就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如今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聚少离多,都可能在心底认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给孩子提供更好地生活条件。
但是在孩子心中,需要的仅仅就是物质方面的么?其实孩子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其实是很少的,更多的精神方面的需求,需要父母的陪伴,关心与照顾。
这样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才会更好,父母也才会更了解孩子,孩子也才会更听父母的话。
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犯错,但是父母却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如果只知道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势必与父母疏远,且不会与父母倾心交谈的。其实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学会先控制下自己的脾气,都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多与孩子沟通。这样的方式,才是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毕竟孩子还小,能够放下的错误,都是比较下的,父母没有必要因此大发雷霆,其实在很多时候,父母愿意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其实也不会用犯错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了。也不会变得越来越叛逆。
要知道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在被父母打骂的时候,其实心中应该都是认为,父母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吧!
与孩子做朋友
父母别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其实孩子虽小,也是需要得到尊重的。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交,才能够赢得孩子的心。
孩子需要的不是总是威严打骂自己的父母,而是能够多陪伴自己,与自己一起玩耍,听听自己心声的朋友,这样的父母,在孩子心中,他们的形象也会更为高大。孩子也更喜欢听这样父母的话。
因此,父母在发怒生气的时候,最好不要去管教孩子,这个时候,父母可能失去理性,让本来就有点叛逆的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的是朋友,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喜好,而不是为孩子决定一切,替孩子做好安排,当成提线木偶来摆布,孩子也有这自己的人生,将来的路,也需要他们自己去走。我们需要给他们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这也需要我们从小来锻炼孩子,这样将来,孩子才能够走得更远,才能自由地翱翔于蓝天,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么?
对于教育孩子,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