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国德国被一分为二,为什么经济发展快?

1945年5月,随着德国向盟军投降,欧洲战争结束。自普法战争以来,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国,自然逃脱不了战败的命运,再一次接受正义的惩罚。实际上,德国挑起战争,无非是大国之间争夺欧洲主导权,只是德国输了。

然而,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并没有就此“称雄”,而是由美、苏两国主导着欧洲的命运。英、法、德三国近百年的“打打闹闹”,非但谁都没能做成欧洲的“老大”,还沦为了美、苏两国称霸全球的工具,结果令人唏嘘不已。

法国是第一个投降德国的欧洲大国,没有话语权。

其实,对法国而言,早在1940年投降后,就退出了二战。尽管法国民众头顶着“亡国奴”的帽子,但日子过得还不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巴黎依然是一副歌舞升平、热闹非凡的样子。

这都得益于占领军的“知书达理”。尽管德、法两国在历史上宿怨极深,但驻法德军并没有那么的穷凶极恶,反而表现出有礼貌、有修养,甚至是很绅士的一面。人们对占领军不再仇视,双方很快地融合在一起,倒也“相安无事”。

俗话说得好“温饱思淫欲”。就在占全国1/3的200万男子被关在战俘营里时,浪漫的法国女性与德军在大街上挽在一起,成了当时司空见惯的情景。那些年的法国出生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高于战前,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

法国人的反抗直到1944年夏天才真正开展起来,抵抗组织由最初的4万人一下子猛增到几十万人,这是为什么?原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人“气数已尽”,这个时候拿起刀枪抵抗,有“痛打落水狗”的意思,但对战争的胜利,作用有限。

让人想不通的是,投降的法国不仅作为战胜国,而且还成为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与其在战争中的贡献严重不对等。难道是因为法国是除苏联外,欧洲大陆唯一的大国吗?答案是肯定的。正是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需要法国的支持。

尽管在美、英两国的操纵下,阿尔萨斯和洛林又回到了法国,法、德两国近百年的恩怨就此了结;但得势后的法国显然不具备主导欧洲的能力,在美、苏两国眼里,这一对冤家打来打去,失去了一流强国的实力,不能再左右世界的局势了。

战败后的德国,比一战更惨。

1945年的德国,比在一战中战败还要惨许多。1918年的德国尽管战败,但战火没有烧到本土,更没有被完全占领,成为其日后崛起的根本,也就有了“二战只是休战了20年的一战”的说法。如今,他们将接受比《凡尔赛和约》还严厉的制裁。

首先,国土面积再次缩小。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奥地利再次独立,苏台德地区重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而德国起源地之一的东普鲁士,成了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州。国土面积由战前的50万平方公里缩小为37万平方公里,损失了1/4。

其次,德意志民族遭到驱赶。二战中德国屡屡以民族问题,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开始大规模驱赶德意志人的行动。在他们看来,民族矛盾比意识形态的分歧更大,这是欧洲最不稳定的因素,最好是“各回各家”。

其中,苏联、波兰和捷克三国的做法更过分。他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却采取殴打、逮捕和屠杀的方式将德意志人强行驱逐到德国。战后,约有1000万德意志人被赶回了德国,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财产,因冻饿病死的人不计其数,境遇很凄惨。

更关键的是,要“肢解”德国,防止其东山再起。同盟国以打造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为目标,对德国进行“改造”,特别是“限制工业计划”,3年间拆迁了1900家工厂,其中1700家是完整拆迁,作为赔偿分给各战胜国。

但随着冷战的爆发,美、苏双方试图依靠西德和东德,展现自己价值观的优越性,开始重点扶持。德国再次成为大国间斗争的受益者,东德成为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西德的人均收入比英国还高,国民生产总值高居世界第三位。

在美、苏两国看来,此时的德国被一分为二,不可能成为左右世界格局的力量,就算扶持其再次崛起,也不足以成为两国担心的事情,反而成为展示各自优越性的“舞台”。德国就这样成为两大国“比宝的工具”,直到1990年柏林墙倒塌。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