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六零九年(庆长十四年)萨摩岛津家挥军入侵琉球王国可以说是十分著名的历史事件。关于这件事件在学术研究上已是老话题,并且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这事件的性质,以及其对东亚局势,特别是国际政治秩序的影响。
至于事件起因的讨论则较为简单,华文世界的讨论较为倾向于解读此事件为德川日本意图摆脱明、清帝国的政治秩序,即所谓的“华夷变态”的影响下,摆脱中华帝国的朝贡体制,实现日本的“小中华帝国”之梦。
日本与琉球王国的关系
探讨岛津家入侵琉球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日本与琉球的关系。通过考古学的成果得知,日本群岛与琉球群岛的文化交流痕迹早在信史时代以前已经开始,而日本记录关于琉球的情报也早在平安时代末期已见。
在十五世纪初期的一四一四年,两国正式建立起交流关系。将军足利义持收到琉球王国赠送的礼品,义持写信回谢,展开了两国官方的交流。有趣的是,当时的日本只与明帝国有不算多的官方交流,主要还是私交较多。
而且众所周知,足利义持与其父足利义满采取不同的外交态度,对于邦交兴趣一般,跟琉球国的通交也算是点到即止。
到了他弟弟兼六代将军足利义教时代,对琉球的关系便转为稍为积极一些,表明希望琉球商船多来日本。自此,日琉贸易便算正式展开,琉球国更派出使者到京都谒见足利将军和天皇。随着日琉贸易需求日增,以及通过琉球与明帝国建立间接另一条商贸关系。
因此,幕府急切强化贸易,滋润越来越大的物质享受需求,起用了同样对外贸有极大渴求的西日本强大诸侯们,如一直跟朝鲜、琉球有交情的周防大内家。至于本文的主角萨摩岛津家便是在这时候积极地投入到争夺“专利权”的行列之中。
时值著名的应仁文明之乱之时,幕府正处于战乱之中,仍然不忘贸易,以充军资和战后再兴之用。然而,早已元气大伤的幕府决定将与琉球的贸易交涉权和确保商船出入南、西海道时的安全。
后来在一四七一年,幕府为了确保不让其他大名私自与琉球贸易,分薄利益,决定让跟琉球份属“邻国”的岛津家负责监视海道,防止他家大名私自派船到琉球。当然,负责这任务的岛津家拿着幕府的命令和大义名分,公然独揽了跟琉球的贸易关系。
有趣的是,幕府这个命令不仅协助岛津家与琉球国成为友邦,更成为后来萨摩藩为自家祖宗入侵琉球一事找理由。
前述的《岛津国史》还有《西藩野史》均是说明岛津家发迹史的官史书,里面提到入侵琉球时便称琉球国是足利义教时期便封赐给岛津家的地,琉球便自此向岛津家称臣纳贡。后来琉球疏于纳贡,有失体统,轻视日本,于是发兵教训。
换言之,《岛津国史》等书视入侵琉球是自家的事,入侵只是教训不称职的藩属,称不上“侵略”。
当然,这番说辞只是岛津家的片面之辞,不等于就是真相。这里要探讨的是这番说辞背后岛津家跟琉球的态度转化过程。
其实观看岛津家自幕府给予了上述的利权后,跟琉球的关系慢慢趋为紧密,但真正积极起来的,还是要到十六世纪中期。在这之前的岛津家也受到了各族内讧对立的困扰,就连宗家也被搞的焦头烂额,没法专心经营。
到了一五四零年代,庶家出身的岛津忠良、贵久父子拿下岛津家的控制权后,重新向琉球展开了请求互相贸易的动作。当时,岛津贵久向琉球国王发送的外交书信可说是极为恭敬,不卑不亢,而且多次强烈地表达要修两国之好,显示两者是基于对等的关系进行交流的。
即使到了其子岛津义久的时代,两者都一直维持着这种平等关系通交,而且在外交书信中各用相应的年号,琉球臣属明帝国,自然奉明朝正朔;而岛津家也自是用上日本年号。
因此,从以上种种来看,岛津家与琉球的关系绝非如《岛津国史》说的上下臣从。那么,作为后来一起决定出兵琉球的当事人之一,为何岛津义久会不顾昔日邦交之谊呢?
旧好反为祸害
岛津与琉球的邦交关系到了十六世妃末期出现了重大转折。一五八六年,丰臣秀吉出兵九州,大败几乎统一九州的岛津家,迫使岛津义久投降称臣。统一九州后,秀吉要求岛津义久派使者到琉球,着令他们派使到日本,祝贺秀吉统一西日本。
虽然岛津义久免为其难,派人请求琉球照样做,并且警告琉球后果自负,但是琉球国并没有立即执行。
结果,丰臣政权内部便开始焦虑起来了。特别是秀吉当时已准备拿下关东和奥羽,完全统一天下指日可待。秀吉家臣们深知,满足秀吉功名心和荣誉是最急要的任务。
因此,除了向对马宗家施压外,丰臣政权里负责岛津家事务的新少壮派家臣石田三成和老臣长冈幽斋在一五八九年初再次向岛津家施压,明确要求岛津家指示琉球国做到该国“自觉”、“自动”地派使来日本祝贺的场面,以顾全秀吉的颜面。
换句话说,就是要使秀吉感觉到“万朝归附”的场面,而不是强迫下的假象。
为了水到渠成,三成和幽斋更以没收室町时代以来,岛津家独占琉球贸易的权利权来威胁义久。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之下,义久明白事态严重,立即派使再次催促琉球派使到日本,以按剧本演出“剧情”。
当然,就目前的史料来看,义久没有跟琉球国说出实情,只是希望琉球国在结果上满足秀吉的虚荣心,当作交差完成。
然而,从结果上而言,岛津家上下显然低估秀吉的野心。琉球国在一五八九年底应岛津家之请,终于派出国使,随岛津家的使者将祝贺秀吉统一日本的国书,连同贺礼献给秀吉。
当义久以为有惊无险之际,秀吉在翌一五九零年初春,打算“得寸进尺”,在回复琉球国的国书中明确提到自己即将挥军入侵明帝国,更指朝鲜王国已经派使称臣,要求琉球也派兵跟日本军联击。
显然,秀吉要求琉球出兵,是以为琉球国派出的使者,是代表琉球国向丰臣政权表示诚心归附的,也就是按照三成和幽斋之前编写的“剧本”来演。因此,秀吉的要求也算是“顺理成章”地配合剧本,只是这恐怕超出了岛津家的想像了。
要求琉球出兵合击明帝国,从当时的实情而言,明显是冲击了琉球国的底线,同时也让夹在中间的岛津家左右为难。更糟糕的是,秀吉似乎不知道实情,更认为琉球国上次的遣使诚意不足,与自己要求不符,于是再次威胁岛津家,称要将琉球“赐给”对琉球十分有兴趣的龟井兹矩。
换句话说,秀吉向岛津家摊牌说“你不行,我就换别人来做,想做能做的人多着呢!”岛津家自然不能怠慢,立即请求秀吉放弃换人的念头,诚心接受了这份苦差事。
然而,岛津家也知道琉球既没有臣服丰臣政权,更不会派兵,于是便偷换概念,向秀吉报称琉球国是自己的附庸,但位处偏远,难以派兵,提议要求琉球提供军粮和金钱,代替出兵。结果,秀吉答应了岛津家的请求,问题是岛津家怎样能使琉球国继续配合“演出”呢?
当时,岛津义弘率兵进击朝鲜,守在国内的义久明知当初是自己半蒙半骗琉球出使交差,但面对秀吉再一次以没收利权作威胁,现在只好继续装聋作哑的照样地威胁琉球,对琉球国说前年派出的使节诚意不足,使秀吉震怒不已,更让岛津家面目无光。因此,为了萨琉两国的世交,要求琉球出兵弥补“过错”。
可是,早已身为明帝国藩属的琉球自有底线,断不可能再配合岛津家演这出恶戏。况且,当琉球得知秀吉的意图后,早已通过福建省向明帝国通风报信。因此,这次琉球国改以拖延战术,没有答应岛津义久的要求。而岛津家内部也因为梅北国兼之乱和出兵朝鲜,根本无时间以实质行动去胁迫琉球就范。
随着秀吉于一五九八年八月十八日病死,朝鲜之役就此结束,琉球国的拖延战术成功奏效,逃过一劫。只是,正所谓“福无重至,祸不单行”,这次侥幸换来的,却是对琉球国而言,更大的祸患,秀吉死后十六年终于恶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