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在野外遇到熊,装死就可以了,因为熊不吃死亡的生物。其实这种说法是说对了一半,熊不吃的是死亡很久的生物,如果生物刚刚死亡,那么熊还是非常开心地吃下去,毕竟免费的午餐谁不喜欢呢?
熊为什么不吃死亡很久的生物
我们在看待生物时,总是会使用人类的标准去判断动物的行为,比如:我们认为鬣狗不挑食物,甚至连死亡很久的腐肉都会吃,于是我们认为它们是肮脏的。
反过来熊不吃死亡很久的生物,所以我们认为熊对食物有所挑剔,像凤凰一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但是生物学家会告诉你,熊之所以不吃死亡很久的生物,并不是因为它们生性高洁,而是它们无法消灭腐肉中的微生物。
我们知道,肉类在合适的温度以及环境下会滋生大量微生物,微生物在分解蛋白质时,会释放出毒素,比如:肉毒杆菌。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以感染生物,造成生物生病,比如:伤寒杆菌。
食腐动物之所以吃腐肉不会生病,是因为食腐动物的胃酸酸性非常强,比如食腐的秃鹫,胃酸PH值为1.3,而我们清理卫生间的洁厕灵的PH值才1-2,由此可见食腐动物的胃酸有多强大。
除此之外,食腐动物的血清中含有大量的肉毒素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结合腐肉中的毒素,将其安全排出体外。
此外,食腐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抑制细菌以及病毒在肠道内滋生,因此食腐动物吃腐肉不容易生病。
但是,棕熊却不一样,它们的肠道结构并不适合食用腐肉,因此如果不是因为过于饥饿,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吃腐烂已久的生物,但是如果遇到新鲜的蛋白质,它们还是非常喜欢吃的。
遇到熊千万不可装死
在国外有一句谚语:吃过人的熊不可留。
虽然棕熊的食物并不是人类,但如果棕熊吃过人肉之后,那么棕熊在觅食时就会把人类当作可以食用的食物。如果熊没有吃过人肉,那么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无缘无故攻击人类,只有当熊认为受到威胁时,或者人类惊吓到熊,以及过于接近小熊时,熊才会对人类发起攻击。
在野外行走时,最好随身悬挂一个熊铃铛,提示熊你来了,这个作用和人类在山上行走时,要用拐杖敲打周围的树枝吓唬蛇。
如果在野外遇到熊时,千万不要装死,因为熊会吃比较新鲜的肉类,再加上即使熊不吃腐肉,也会因为贪玩将尸体抓起来摆弄,甚至是撕咬。
如果遇到的熊比较饥饿,比如:刚刚结束冬眠的熊,由于急需补充能量,所以它们冬眠结束后会拼命吃草以及动物尸体来恢复体力。
所以遇到熊装死,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熊的食物
熊和狼一样,食物来源非常复杂,既会吃植物,也会主动打猎。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熊的肠胃结构能够适应植物中的纤维素。
我们知道,食肉动物之所以不吃植物,其实一半是因为感知“甜”味的味觉消失,另一部分是因为它们无法从植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
植物虽然来源丰富,但是植物的营养含量非常低,25颗浆果的热量才相当于一颗鱼卵。再加上消化植物需要较长的肠胃结构,以便植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在微生物的帮助下发酵。
除此之外,食肉动物的牙齿也不适合吃植物,因为植物需要研磨,而食肉动物的牙齿尖而锐利,适合撕咬猎物。
也就是说,食肉动物的身体结构,无法让它们从植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大熊猫之所以可以从食肉动物转化为食草动物,其实是因为它们每天需要花费10几个小时的时间进食,即使如此,它们仍需要保持较慢的行走速度,以便节约能量的消耗。
熊和人类一样,肠胃结构介于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再加上它们和人类一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牙齿,所以它们可以消化植物,并从植物中获取适当的营养。
但是,仅凭借植物无法让熊获得足够的营养,所以它们也会打猎,在夏季时会追逐猎物,在秋季时会在河流处捕食鲑鱼。
当然,实在饿坏了,也会来到人类居住地打秋风。
总结
熊虽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是熊对人类仍然具有威胁性,如果在野外遇到了熊,千万不要装死,也不要试图逃跑,而是尽可能地慢慢向后撤退,让熊觉得你对它没有恶意。
当然,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去熊出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