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为什么要讨好德国?

1941年春,“巴巴罗萨计划”已基本准备完毕,300多万大军按照出发路线,先后陆续秘密集结到位。然而,巴尔干地区的战事,一下子打乱了德军的步骤,并且达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因为意大利军队在希腊被打得落花流水。

原来,“墨老大”眼看法国就要战败,慌忙出动54万人的部队准备趁火打劫,不料被18万人的法军阻挡了一周,不能前进一步。让“墨老大”倍感羞辱的是,意大利只获得了占领的几百平方米的法国领土,也就够在法国建一个大宅院。

颜面扫地的“墨老大”,回国后大骂部下的无能。更让其难堪的是,以往凡事都与他商量的德国元首,居然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将罗马尼亚收入囊中。而巴尔干地区是他早就垂涎欲滴的地方,德国这么做,完全没有把“老大”看在眼里。

在一连串挫折和羞辱后,终于失去理智的“墨老大”,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不通知德方的情况下入侵希腊,不为别的,只为争口气。当然,更多还是不愿成为德国的“小跟班”,尽管德国提出警告,但他一意孤行。

打脸的是,近9万人的意军,被2.7万人的希腊军队层层阻击,进攻了10天仅推进了50公里。并在希、英联军的反攻下,一口气退回了出发地,尽管多次组织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还丢失了部分阿尔巴尼亚,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战役进行了半年,意大利军队没有丝毫的进展。但让德国元首气愤的是,由于意大利的蛮干,将英国人拖入了巴尔干半岛,并以希腊为基地,对罗马尼亚的油田进行轰炸,这对德国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入侵苏联必须先解决巴尔干问题。

再加上南斯拉夫发生兵变,德国决定同时出兵希腊和南斯拉夫,仅24天就占领希腊全境,再一次狠狠地扇了“墨老大” 一巴掌。从此,心甘情愿地跟在德国后面不敢造次,但意军糟糕的战斗力,不仅帮不上忙,反而成了德军的累赘。

德国插手巴尔干,让苏联意识到了危险。

1941年4月,德国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苏联统帅隐隐地感到一丝不安,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大量的德军秘密集结在苏德边境地区。让一直沉浸于讹诈德国快感的苏联统帅,态度立刻转变了,以近乎讨好的态度对待德国。

一是,法国投降后,苏联与德国就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问题上,一直不松口、不妥协,双方为此争论了几个月。如今,不仅无条件地接受德方划定的方案,而且不断地向德国释放友好信号,“苏联将继续同德国做朋友,患难与共”。

二是,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要向德国大量出口战略物资,而德国以出口机械设备作为回报。在英国海军的封锁下,这些物资对德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增加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谈判筹码,苏联单方面放慢了物资的出口。

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地敲诈德国。但在大战前,苏联突然加快了物资出口,并且是飞跃式的增长。尽管德国没有按照《合约》要求及时交付机械设备,但苏方不仅没有抗议,反而“讨好式”的将进口的橡胶,用专列转口供应给德国。

更有甚者,德国飞机频繁地越境侦察的行为,苏联统帅命令边境部队不得开火。同时,为了避免刺激到德国,拒绝边境部队进行战争准备的建议,并要求国内的报刊、媒体不得发布破坏苏、德两国友好的文章。

为了更加讨好德国,在开战前一个月,苏联关闭了挪威、比利时、希腊等国的外交使馆,驱逐了他们的外交代表。各种隐秘渠道反馈的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苏联统帅均固执的认为,是英国故意挑拨苏、德两国关系而使用的“离间计”。

实际上,英国人确实在挑拨两国关系上做了不少的文章,但现在几百万德军压境,明眼人十分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令人遗憾的是,苏联统帅始终认为,德国在没有攻占英国之前,是不会进攻苏联的,真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

1941年6月22日,德军190个师分三路突然发起了进攻,苏联统帅为了自己的固执和隐忍付出了惨痛代价。他对德国态度的180度大转变,与其说是固执的自以为是,倒不如说是对苏军实力的不自信,以及对德国的害怕。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