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气的原因,真的是因为肚子里有空气吗?

肚子胀,是每个人几乎都曾经历过的体验,尤其在大餐之后,肚子里感觉快要撑破肚皮的食物,甚至会让你忘却方才大快朵颐的喜悦,深刻体会到适得其反的痛苦。同样地,你应该也听过“胀气”这个名词,胀气和吃饱饭后的肚子胀不一样,和吃饭没有绝对关系;你可能无时无刻都会觉得自己的肚子填满了空气,或是腹部胀大了一圈。

中文的“胀气”在医学里其实包括两种意思:“Abdominal bloating(胀气)”、“Abdominal distension(腹部膨大)”。前者指的是心理主观上觉得腹部有反复性的饱足感、压力、或空气滞留的感觉;后者则是指客观上腹部的周长有增大的现象(更详细的诊断描述可以参考2016年ROME IV Criteria(ref. 1)对于Functional Abdominal Bloating/Distension 的定义)

胃胀气在医学上,其实是被归类于功能性肠胃道症候群(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的一员。这类疾病虽然在人群中很常见,却没发现什么明显的器官损伤或是生理学上的异常(ref. 2),也因此大家对他们的成因不甚了解。

2015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有大约30%的成年人有腹胀的症状,而且几乎都会伴随另一个功能性肠胃道症候群──肠躁症的出现。另外感觉腹胀的时候,只有50%的人肚子会真的膨出,也就是说胀气和腹部膨大不一定会同时出现。

为了文章解释方便,以下提到的胀气,指的都是症状上感觉的胀气。如果是腹部膨大的话我会特别标示(distention)。截至今日,大家对于胃胀气的成因还是没有定论,但也提出了许多假说,就让我们一一来剖析胃胀气可能的原因。

肚子里有太多空气?

所谓胃胀气,大家很理所当然地会觉得是和肚子里的空气堆积太多有关。当我们在喝气泡饮料或是吃饭太快、甚至是嚼口香糖的时候,常常会有吞进太多空气的现象(Aerophagia)。然而一般来说,吞进太多空气并不会是造成胃胀气的主因,原因有两个:

吞进太多空气的同时,身体的平衡机制会让我们打更多嗝。于是气体在肠胃道的累积速度,无法超越排出气体的速度。

进入小肠的气体如CO2、O2能快速地扩散穿越肠壁进入体内,即使是比较难被吸收的N2,也能透过放屁排出。

在2009年,Accarino等人(ref. 3)也用了腹部电脑断层比较胀气者发作时腹内体积大小和未发作时的差别,发现两者几乎没有差异,否定了肚子里面的气体多寡是造成胀气的关键。

2001年Seera等人的研究(ref. 4)也认为,虽然肚子累积的空气确实会造成腹部外表上的膨大(distention),但胀气不适的症状,事实上和肠道空气体积的关联较小,反而可能和肠道蠕动的能力比较相关。

肠道里的“细菌”制造了不一样的气体?

肚子里的空气除了透过嘴巴吃进来以外,其实更多是由肠道细菌自行制造。因此也有人研究胀气的人和健康的人相比,肠道的菌丛比例是否相同。

2009年Collins等人的研究(ref. 5)指出,改变正常肠道菌丛的比例,可能会影响肠道的免疫系统,进而造成异常的发炎。这些改变或许会造成肠道感觉或运动功能的异常,导致腹胀的现象。

另外,肠道菌丛的比例被改变之后,肠道内的空气组成和体积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一个有趣的研究显示(ref. 6),制造较少甲烷气体的人,比较容易在食用山梨糖醇(口香糖里都会加的那个东西)或纤维之后,产生胀气的现象。

目前在功能性肠胃道症候群的大宗──肠躁症的病人身上,常常会看到这些肠道菌丛的改变。而肠躁症的病人常常会合并腹胀的症状,所以肠道菌丛的改变,被认为可能是造成胀气的机制之一。

其实只是心理作用?

已经有许多研究指出,肠躁症或是有胀气的患者,对于腹部感觉的阈值较低。换言之,对一般人来说不痛不痒的轻微腹部刺激,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可能会有明显感受,甚至造成疼痛。过去也曾经有研究认为,有肠躁症的病人会过度注意自己腹部相关的症状,也因此会更容易产生不舒服的感觉。(ref. 7)。

近年来很夯的一个研究领域是肠-脑轴线,简单来说就是探讨肠道和脑部之间特别的相处关系。因此有人认为腹部感觉异常如胀气的现象,可能也和肠-脑轴线的调控有关,这些调控的系统包括了神经内分泌的系统、自律神经,甚至也和中枢神经情绪和认知的调控有关。目前已经有研究指出焦虑和忧郁,与肠道的发炎有关(ref. 8),于是认知功能的异常,目前也被认为和腹胀关系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月经来潮的女性也比较会有腹胀不适,虽然目前机制也还不太清楚,但对于刺激的过度感受也可能是背后的原因之一。

太胖也会造成胀气?

许多研究都指出体重的突然增加,会增强腹胀的不适;反之,减肥和症状的舒缓也有相关性。个中的原因,可能就和腹部脂肪的多寡有关。但是肥胖和胀气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腹部脂肪可能会压迫充满液体或气体的肠道,刺激腹膜上的感觉受器;再者,肠系膜或是胃网膜上的脂肪,会促进发炎激素的释放,造成腹部的发炎现象,进而导致感觉异常。最后的一个原因其实也和心理作用有关(ref. 7),腹部因为脂肪堆积而变大,此时患者会过度在意此部位的刺激,因此加剧腹胀的感受。

腹胀的时候,肌肉收缩的方式也会改变?

2006年Tremolattera等人的研究显示(ref. 9),当我们的腹部填满了空气时,正常人的横膈膜应该会放松抬升,在腹腔内创造了一个空间放置这些气体,而腹内斜肌则会收缩以压扁肚子,使得肚子不会往外膨出太多。

然而在腹胀的病人身上,科学家却看见完全相反的肌肉反射──他们的横膈膜会收缩下降,同时腹内斜肌舒张,造成的结果就是气体被往下推。肚子又因为没有腹内斜肌的压力,因此轻易地往外扩,解释了肉眼上我们观察到的腹部膨出现象(distension)。

如何预防胀气?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资料所述,一般预防胀气可以从饮食开始,少吃带有寡糖、双糖、单糖、多元醇或糖醇类的食物。原因是这些物质比较不能在小肠里被代谢,它们会跑到大肠里被细菌分解产生气体,可能和腹胀有关。这些食物包括:

寡糖:小麦、洋葱、大蒜、豆类等

双糖:牛奶里的乳糖、优格、冰淇淋等

单糖:蜂蜜里的果糖、苹果、水梨等

多元醇或糖醇类:李子、油桃、青花菜、口香糖、糖果等

在治疗上,如果患者本身有便秘的问题,协助排便可能可以减轻腹胀的现象,或甚至可以用抗生素治疗改变肠道的菌丛等。但这部分还是必须要医师的评估,才能进行实施。

虽然胀气中有个“气”字,形成胀气的机制也和肠道的气体脱不了关系,但许多研究都显示,真正造成胀气的并不是过多的气体,而是我们的身体原本就有其他问题了。包括对腹部的感觉异常、排出气体的机制失去功能、肥胖、肠道菌丛的改变等等的。另外饮食习惯也可能是造成胀气的一大关键。改变生活习惯,还是有可能和恼人的胀气说掰掰的。

参考资料

Lacy, B. E., Mearin, F., Chang, L., Chey, W. D., Lembo, A. J., Simren, M., & Spiller, R. (2016). Bowel disorders. Gastroenterology, 150(6), 1393-1407.

Mukhtar, K., Nawaz, H., & Abid, S. (2019).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gut-brain axis: What does the future hol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5(5), 552.

Accarino, A., Perez, F., Azpiroz, F., Quiroga, S., & Malagelada, J. R. (2009). Abdominal distention results from caudo-ventral redistribution of contents. Gastroenterology, 136(5), 1544-1551.

Serra, J., Azpiroz, F., & Malagelada, J. R. (2001). Mechanisms of intestinal gas retention in humans: impaired propulsion versus obstructed evacu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 281(1), G138-G143.

Collins, S. M., Denou, E., Verdu, E. F., & Bercik, P. (2009). The putative role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41(12), 850-853.

Vernia, P., Di Camillo, M., Marinaro, V., & Caprilli, R. (2003). Effect of predominant methanogenic flora on the outcome of lactose breath test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57(9), 1116-1119.

Accarino, A. M., Azpiroz, F. E. R. N. A. N. D. O., & Malagelada, J. R. (1997). Attention and distraction: effects on gut perception. Gastroenterology, 113(2), 415-422.

Ghia, J. E., Blennerhassett, P., & Collins, S. M. (2008). Impaired parasympathetic function increases susceptibility t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a mouse model of depressio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18(6), 2209-2218.

Tremolaterra, F., Villoria, A., Azpiroz, F., Serra, J., Aguadé, S., & Malagelada, J. R. (2006). Impaired viscerosomatic reflexes and abdominal-wall dystony associated with bloating. Gastroenterology, 130(4), 1062-1068.

Malagelada, J. R., Accarino, A., & Azpiroz, F.(2017). Bloating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old misconceptions and current knowledg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12(8), 1221-1231.

Mari, A., Backer, F. A., Mahamid, M., Amara, H., Carter, D., Boltin, D., & Dickman, R.(2019). Bloating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Clinical Approach and Management. Advances in therapy, 36(5), 1075-1084.

Seo, A. Y., Kim, N., & Oh, D. H.(2013). Abdominal bloating: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19(4), 433.

John Hopkins: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wellness-and-prevention/bloating-causes-and-prevention-tips

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