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我们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
“亲爱的KY,我是即将硕士毕业的学生,是个学习很好的女生,在国内top2高校保研。但就在我准备迈入社会的时候,我再次面对了本科毕业时,试图逃避的内心深处的恐惧。
我特别恐惧进入社会,因为我感到自己毫无力量。我害怕无法承担自己的未来。离开学校以后,我将要面对的是我不熟悉的竞争。我妈妈跟我说,我这样内向的女孩子不适合拼事业,读读书嫁嫁人是最好的,可我又怕找不到可以托付的好男生。
我已经焦虑到失眠、掉头发。连学习都受到了影响。因为这种恐惧,我有考虑继续读博,可我知道那不过是再次拖延面对这种恐惧的时间。你能帮帮我吗KY?”
从这条留言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到“认知”对一个人发展的影响。她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对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的不了解,已经让她陷入恐慌,而这种恐慌直接影响了她的运转功能。
那么,女性该如何打破这些固有认知对自身的限制,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激发出自身真正的潜能? 01.
传统的女性角色,使一些女性深陷“自我设障”
一个人活着,如果不充分地活出自己的潜力,了解一下自己到底能干成些什么,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可是,很少有女生被鼓励这样做。
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独立、有能力的女性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仍然听到很多束缚女性的声音:女孩子读那么多书不好。
女孩子太有事业心不好。商业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女人在商业世界里是男人的玩具和模仿者。女生最重要还是嫁得好。把家庭照顾好是女生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女孩子要安分,不要折腾。女孩子是弱小的,需要保护,不能自己去冒险。……
如果我们把它们只当成是外界的一种声音,我们会能够选择这些声音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但如果,一个女性把这些声音当成了绝对真理,并和它们发生了“认知融合”,问题就出现了。
在介绍ACT(接纳与承诺疗法)的书中,研究者提出:“认知融合意味着,我们在语言的世界中停滞不前:我们被那些充斥于头脑中的文字和画面紧紧抓住,以致我们失去了跟世界接触的直接经验。”(Harris, 2019)。
然后,我们会开始逃避。逃避面对焦虑,可我们越是努力回避焦虑,我们对自身焦虑的焦虑就会越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这个留言的女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相信了自己是没有力量的,然后逃避进入职业。
融合和回避很容易导致我们无法跟当下接触。陷入在概念化的过去和未来里:我们为过去的不完美懊恼;为那些还没发生的未来担心。与此过程相伴,我们错过了此时此地的人生。随之而来的是,我们无法从真实的人生中获得准确的自我认知。也就很难用合适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行动,靠近自己的目标。
因为相信了那些使我们失去力量的声音,并与之融合,我们会丧失、忽略或者忘记我们真正具备的价值。因此,活出自己更大的潜能,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真实在一起,获得真实的自我认知,然后指导自己的行为。 02.
与自己的“生命力”保持连接,以开放的态度活在当下。
前文中给我们留言的女孩,她的困境看似已经持续了几年,但解除困境的方法其实也非常简单:她只需要从对自身“没有力量”的认知中解脱出来,决定像认识一个陌生人一样重新认识自己。只要她接受当下每一刻的任务,开始在现实世界中做出职业的真实探索。
然后,她就会从这样现实的探索中获得对自身真实的认知,同时也了解自己真正想从生活中获得什么,从而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并推动自己的生活向前。
因而我们能够看到:放下固有的认知,投入此时此地的体验,是我们能真正能开始成长的起点。此时我们就需要借用正念技术。
正念指的是:以灵活、开放和好奇的心态去关注当下的体验。
“这个简单的定义包含三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正念是一个觉察(awareness)过程,而不是一个思考(thinking)过程。它包括将意识或注意停留在你当下的体验中,而不是“困”在你的想法里。”“
其次,正念涉及一种独特的态度:开放和好奇。即使你在当下经历了种种困难、痛苦或者不愉快,也可以用开放的态度接纳它,以好奇的态度去了解它,而不是逃避或与它战斗。”
“最后,正念涉及灵活性的注意力。它教会你操纵自己的注意力,让注意力听话地放到你需要它去的地方。“
如果说,与一些限制我们的声音产生认知融合,是一种自我束缚的机制。那么正念就是能把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技术,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重要的正念思维:
初始者思维(beginner’s mind)
指的是,忘记自己过去知道的,关于目标对象的一切。比如说你在吃橘子,你就要忘记过去你知道的眼前这个“物品”的一切。仿佛你是第一次见到它一样,重新认识这个物品。它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初始者思维,是帮助我们从偏见中解脱的重要武器。当你自己就是那个橘子的时候,在初始者思维下,你也要忘记过去关于自身的一切认知。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这种思维,像第一次了解这份任务一样。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不会受到过去的偏见和错误认知的影响。比如说,把任务想象地过分难而过于焦虑(例如今天的案例女生),或者对自己贴了很多自我设限的标签等。
不评判,只观察
指的是,放下对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的思考和执念。只观察所发生的是什么。正念练习会通过引导人们从不带评判的观察自己的身体感受开始,锻炼人的这种思维能力。
这样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一些评价,而无法最真实地看见自己和他人。比如认为“脆弱是不好的”而否认自己真实的感受。
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评价的社会,大部分人都会逃避自己的一部分感受、想法——或者压抑、或者否认、或者假装它们不存在。
但只有我们无差别的认知到自己所有的想法、感受,只有我们有能力让自身的内在世界向自己最大程度地显现清晰,我们才能获得对自身真实、深刻的认识。
我们才能明白自己最真实、深刻的需要、欲望、价值取向——才有机会向那个方向争取和推进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最想要的人生。Harris (2019)说,正念能够让我们和自己的生命力相连。“生命力(vitality)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不论我们此刻的感觉如何,都能意识到自己尽情地活着,觉察到自己处在当下。我们甚至能够在自己临终前或者极度悲痛时意识到生命的活力,因为‘痛并快乐着’。”
当我们从自我束缚中解脱,开始以直面现实、活在当下的态度生活的时候,我们才刚刚准备好了释放自己生命的潜能。
03.
找到自己真正认同的价值,然后持续地做出行动。
当你不被过去和未来束缚时,你就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因为在当下的这一刻,你始终是有选择的。
下一个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如何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你可以试试一个被称为“可视化冥想“的技术:
“想象五年后/十年后的一个平凡的一天,你睡醒,要开始一天的生活。不去考虑能否实现的可能性,用你心中最为理想的方式,幻想那一天的生活。
在想象中,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这个简单的冥想能够告诉我们你对生活的价值取向:你喜欢的生活是热闹的还是安静的?是稳定有规律的,还是充满新奇的?你喜欢做重复的工作,还是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Harris (2019) 指出,价值不等于目标。价值就像指南针,是一个贯穿我们生命始终的方向,目标则是我们在生命过程中想要获得或完成的事物。实现目标的努力可能会失败,却不会抹煞价值的取向。
价值远比目标更强有力,它是能持续推动你做出行为的东西。比如说你想要某一份工作,这是一个目标,但你希望做一个高效、自我挑战的工作者,就是一个更长久的价值取向。你可能没有获得某一份特定的工作,但这不会改变你认可的价值取向。
我们必须充分尊重自己的价值取向。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在几十年前就指出,哪怕是一个再渺小的个体,也有寻求自我发展的本能动力,并在我们的体内早已沉睡着能够带我们走向发展更高阶段的潜能。
因此,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取向都是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向着自己认可的价值发展,我们体内的潜能和动力才会被源源不断的激发。
你可以尝试用以下三个问题梳理你的价值和设立你的目标:
三步骤:制订基于价值的目标
步骤一:我想要选择努力改变的生活领域是(请勾选一个或两个,不要多选):工作、健康、教育、社会、抚养方式、亲密关系、家庭、精神、社团、环境、休闲、个人成长。
步骤二:目标背后你的价值取向是(在选择的生活领域中):(比如说幸福的家庭,或者持续的工作能力成长
步骤三:依次写下关于这个目标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一年内),和直接目标(24小时内就可以执行的第一步)。
在设置目标时,你需要注意它们应当是:
具体的:将你的行动具体化,即何时、何地、何人、何物、做何事。例如,当目标模糊和不具体时:“我会花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而当它具体时:“我会在周六”“间与孩子相处。”而当它具体时:“我会在周六下午和孩子一起去公园打棒球。”努力将目标具体化,以便确认你是否做到了。
有意义:你的目标不应该是从出于迎合一些规则、或者取悦他人、或者用来逃避一些其他你真正在意的痛苦。这些原因都说明它们对你没有真正的价值。只有符合你价值取向的目标才能给你持续行动的动力。·现实的:目标应该是现实可行的。考虑你的健康、时间冲突、经济状况,再看看是否有能力实现目标。
事实上,你不用太在意目标是不是完全实现了。研究指出,哪怕只是通过设立目标,你还是能够越来越靠近你想要的价值——因为通过设立目标你会梳理你自己,从而更有意识地做出一系列贴近自己价值取向的行动。
即便目标没有达成,通过目标的梳理和对价值的坚持,我们仍然或早或晚,会到达想去的地方、成为想成为的人。
以上。
Reference:
Harris, R. (2019). ACT made simple: Aneasy-to-read primer on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