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在中国古代时被称为北海,有人说这里曾经是苏武牧羊的地方,在清朝早期属于我国国土。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湖水面积不算太大,只有3.15万平方千米,而里海湖水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但是里海的蓄水量只有7.7万立方千米,而贝加尔湖的湖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是我国黄河和长江水量加起来的八倍左右。
贝加尔湖的形成
关于贝加尔湖的形成,目前有3个假说,但学术圈比较认同的假说是地震构造假说。俄罗斯地质研究所的实验室从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就是贝加尔湖盆地就是地震中的构造形成的。
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位于贝加尔裂谷带中间,这里一直有强烈并频繁的地震活动。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地球内部炙热的地幔层遇到冰冷的岩石层时,会形成热对流。
热对流会带动上方的板块发生运动,而板块之间有时会因热对流相互碰撞,形成海沟或者山脉;但有时也会逐渐远离,形成裂谷、湖泊甚至海洋。在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上的地壳会因蓄力过多而发生断裂,导致该地区发生地震。
贝加尔湖的形成可能和板块运动以及地震较多有关。
地质矿物学家亚历山大在对湖底沉积物的成分分析研究后发现,该湖的湖岸线大约有8千年历史,但湖的深处约有15万年的历史。
一般来说,湖泊的寿命大概是1万年-1.5万年,之后就会因气候变化、环境改变等原因变成沼泽或者干涸成为陆地。但贝加尔湖的历史要远远超过1.5万年,而且贝加尔湖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每年会扩大2厘米。因此有许多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并不是一个湖泊,而是一个新兴的海洋。
贝加尔湖为什么储存那么多淡水?
贝加尔湖容纳了地球全部淡水的1/5,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的总水量,可供北京市民饮用5000年左右。
我们知道,贝加尔湖周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导致湿润的云团难以到达,所以当地干燥少雨,所以贝加尔湖的湖水并不是由当地降水形成,而是由河流的不断汇入而形成超级大湖泊。
贝加尔湖周围有336多条河流的水量注入该湖泊,流入的水流面积约为55.7万平方千米,但只有一条安加拉河从贝加尔湖流出。
我们知道,湖泊的蒸发量和湖水的表面积、湖水的温度以及湖水的流动性有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湖水的温度越高,蒸发量越高,反之蒸发量越低。而贝加尔湖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冬季时平均气温达到了-38摄氏度,并且湖水结冰,冰层深度可达1米,时间可达4-5个月。在夏季贝加尔湖的湖水平均气温17℃~21℃。通过数据可以发现,贝加尔湖全年温度偏低,因此贝加尔湖的蒸发量较小。
湖水的表面积,湖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反之蒸发量越小。贝加尔湖虽然面积较大,但湖水非常深,最深处可达到1637米(2015年),相对于其他湖水较浅的湖泊而言,贝加尔湖的蒸发量比较小。
由于贝加尔湖的湖水汇入量较大,而蒸发量较小,而且不断汇入的河水会冲淡湖泊中的盐分,因此贝加尔湖才是淡水湖。
贝加尔湖的生物
贝加尔湖虽然是淡水湖,但却拥有海洋生物海豹,而且生活在这里的海豹已经适应了淡水环境,与其他地区的海豹形成了生殖隔离。
科学家们对该地的海豹一直非常好奇,甚至认为贝加尔湖是由海洋退化而来的,但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贝加尔湖的海豹很可能是在最后一次冰期时,沿着尚未结冰的河流从北冰洋来到此地。但在冰期结束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贝加尔湖与北冰洋之间的河流被中断,生活在该地的海豹无法重返北冰洋,以至于被迫在当地生存,并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淡水气候。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离贝加尔湖海豹血缘最近的海豹就是生活在北冰洋附近的海豹。侧面印证了该假说。
除了海豹之外,贝加尔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还孕育了当地非常丰富的生物群,目前科学家在这里已经发现了超过1200种动物,其中有些动物属于稀有物种,比如:秋白鲑,贝加尔海豹等。
总结
贝加尔湖是大自然给全人类的财产,不仅仅是因为它留给了人类如此多的淡水,还因为它复杂的环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将贝加尔湖登录为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