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的性别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走进任何一间童装店或玩具店时,很容易可以发现女童区总是粉红色,而男童区则是天蓝色,似乎暗示女孩就是适合粉红色,男孩就是适合蓝色,甚至在公共厕所的标志上,我们也能看到女生图示使用粉红色,男生图示使用蓝色的情况,这种特定颜色适合特定性别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事实上,从历史来看,粉红色原本是个属于男性的颜色。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地演变,粉红色逐渐从多数男性使用的颜色,转变成了现代认为的女性化颜色。究竟,“粉红色”是如何在近三个世纪间有如此极端的改变?

粉红色的性别意识

十八世纪中期左右,西方开始流行粉红色,欧洲上流阶级的男女们喜欢穿着淡粉色的服饰,来作为奢华和阶级的象征,尤其是路易十五(Louis XV)最著名的情妇庞巴度夫人(Pompadour),非常喜欢这个颜色,甚至让法国极致瓷器工艺代表的皇家官窑赛佛尔瓷器(S?VRES),在 1757 年将它的经典粉红色称之为“庞巴杜玫瑰”。

不过,由于当时粉红色被视为彩度低的红色、或比较淡的阴影,因此其意涵也直接与红色有关。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牺牲、勇气、危险与好战等意义,也象征军事和烈士等角色,使得粉红色被认为是带有“男子气概”的军事色彩,更适合小男孩,而不是女孩的颜色。举例来说,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都曾以红色作为军人制服主色。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越来越多男性穿着深暗朴素的颜色,随行的女性则朝向选择明亮与柔和的服饰色系来搭配,粉红色开始“女性化”,被社会赋予了优雅娇嫩和甜美的意味。知名文学作家露意莎.梅.奥尔柯特(Louisa May Alcott)于 1868 年创作的世界经典的《小妇人》(Little Women),里面就写到最小的女儿艾咪(Amy)为了区别姐姐所生的龙凤胎性别,特别帮女婴打上了粉红色的缎带,而男婴则是蓝色的。

正也是在这个粉红色“被女性化”的时代,粉红色延伸出情色的内涵,粉色内衣暗示著裸体,而许多文学、艺术里的粉红色,也都与女性身体有关。

直到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粉红色成为主流的几个颜色之一,加上工业化进展和大量生产带来了便宜的化工染料,粉红色出现了更明亮、更鲜艳的版本,如:紫红色、桃红色等,有许多性工作者开始穿着类似或相近的颜色,更加深了粉红色与女性的连结。于是,粉红色从上流资产阶级转移到了下层劳动阶级,从精致化发展到大众化。

二十世纪初,被喻为“时装之王”的法国知名女装设计师的保罗.波烈(Paul Poiret)将粉红色、紫红樱桃色和珊瑚色等运用在连身裙及时装上,将粉红色塑造成女性服饰的潮流色系,影响了人们对颜色的看法。尔后的 20、30 年,战后美国的市场行销手法也提倡男女孩服装颜色不同,以利性别区分,大大强化了粉红色的“超女性化特质(hyper-femininity)”,比起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被认为奠定了“粉红色属于女孩、蓝色属于男孩”的性别刻板印象。

粉红色的历史争议

粉红色,不只在历史发展下被赋予了特定性别符码,它也被视为历史上争议的颜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1945),德国纳粹就曾以粉红色大三角形的标志来识别囚犯中的男同性恋。1970 年代,粉红色被视为是同性恋激进主义与 LGBTQ 社群的象征。时尚历史学家 Steele 博士曾指出,法国过去曾有将艾滋病称为“粉红色瘟疫”的说法,正是当时社会基于对同性恋和 LGBTQ 社群的偏见所给的称呼。

今天的粉红色

时至今日,世界各地对“粉红色”有其不同的意象,像是在日本,粉红色代表着青春与可爱;而在印度,特别是在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Rajasthan),粉红色是属于任何性别的颜色,可以很常见到男性穿着粉红色的上衣、饰品和头巾(turbans),而不会觉得奇怪。

因此,从历史可以知道,大多是社会决定了颜色的内涵,而颜色本身不分性别,也不该有性别标签。粉红色可以是漂亮且强而有力的女权运动象征,也可以是男性身上时尚有魅力的搭配,它是极具吸引力和情感的颜色,也是适合所有性别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