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贵州在沿着河流“黔”行?

丨青山绿水,飞瀑遍布丨

▲ 贵州安顺。图/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雄、奇、险、秀

再次认识贵州

要读懂贵州,必须先读懂贵州的水。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塑造了贵州水景的壮阔与秀美。

▲黄果树瀑布。摄影/石耀臣

贵州的水,美在“悬空千丈素流分”的黄果树瀑布,美在“高山流水听泉鸣”的荔波大小七孔、美在“船在画中行,人在画幅中”的乌江画廊……

▲荔波大小七孔。摄影/王寰

贵州的水,雄、奇、险、秀,形态各异。

因水而生、因水而居、因水而兴、因水而醉,这就是贵州。

因水而生 | 水美贵州

有人称贵州为“水乡”,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贵州被群山环绕,几乎山山有水。境内河网密布,八大水系纵横交错。河流总长11270公里,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多达93条。

▲航拍贵州苗寨风光。图/视觉中国

云贵高原是珠江的源头所在。南盘江和北盘江两大支流深深地切穿云贵高原,并在高原之下的低处汇合,流向两广。

▲北盘江。图/视觉中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在贵州高原上,属于长江流域的土地面积更大。位于贵州中部的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在贵州高原上的主要分水岭。

分水岭以北,牛栏江、横江、乌江、赤水河、綦江五条河流向北直接流向长江,锦江、?阳河、清水江则向东流入湖南,归入洞庭湖。

▲毕节乌江。图/图虫·创意

分水岭以南,南北两“盘江”汇合后变名为红水河,沿今天的黔桂边界流向东南,此外还有一条都柳江从贵州东南隅独自东流,在广西汇入珠江水系的诸川。

起伏蜿蜒的群山,是贵州大地的典型特征。

气势磅礴的乌蒙山、重崖叠峰的大娄山、云雾缭绕的苗岭以及曲迂逶迤的武陵山将贵州高原割碎,河流随着群山环绕,丰富的水流在贵州纵横交错,形成了密集的河网。起伏的群山之间落差较大,河流也随之湍急奔泻。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

▲贵州多瀑布。图/视觉中国

位于南盘江支流的白水河,河水自北向南,到达黄果树时,河床形成裂点坍塌,一道水流急促的瀑布直切而下。瀑布高度可达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

▲黄果树瀑布。摄影/石耀臣

徐霞客曾这样描写黄果树瀑布:“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

在徐霞客的眼中,黄果树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黄果树瀑布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全国第一瀑布。

▲起伏的群山被水流环绕,几乎山山有水。图/视觉中国

喀斯特地貌遍布的贵州,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作为直立的河流,一泻千里的瀑布纵横肆意,为贵州增添了几抹野性的味道。

因水而居 | 追逐水的脚步

“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诞生于山水之间

在山地的切割下,贵州高原内部虽然没有生成大型的平原,但在河流冲积形成的“坝、冲、坪、坳、塘、坡”等相对平坦的土地,从来不缺少人类的身影。

▲静静的白水河畔,是雷山县千户苗寨。摄影/李平安

“汉族住坝头,侗族住水头,苗族住山头”在水系纵横的贵州高原,人们逐水而居,散落着50多个民族。

▲贵阳。图/视觉中国

水为贵州增添了壮美灵秀,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家园,同样也成为了动物的乐土。

在贵州蜿蜒的水流之间,总共生活着上千种动物。适宜的温度,加之丰富的物种,让贵州天然就是一个生态博物馆。

▲贵州安顺:春来苍鹭筑巢忙。图/视觉中国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大型湖泊类湿地普遍都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候鸟栖息地。草海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延伸部位,海拔适中,因而成为了高原候鸟的理想越冬地。

草海的知名度与黑颈鹤不无关系,这个明星物种被当地人称为雁鹤,是全球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在高原地带的。

黑颈鹤的分布范围北起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和横断山脉,西起喀喇昆仑山,冬至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若尔盖湿地,以及云贵之间的乌蒙山区。

▲黑颈鹤。图/视觉中国

由于栖息的环境与人类相聚遥远,很长一段时间,黑颈鹤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神秘”。

每逢冬季,黑颈鹤会迁徙到海拔和纬度较低的地方,草海是它们的重要选择地之一。据观测,常年“莅临”草海的黑颈鹤有1000多只。

现在的草海平均水深约2米,水面19.8平方公里,湖盆汇水区达120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并不惊人,不过乌蒙山区属岩溶地带,能在下渗作用严重的地面汇集这么大一片水体,实属难得。

▲草海。图/视觉中国

草海中生存着49种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和200多种浮游植物,覆盖了几乎全部水体,草海的称呼名副其实。

或许正是湖底丰富的根茎,吸引了这群“高山上的来客”。

草海不仅属于黑颈鹤,它也是众多鸟类,尤其是冬季候鸟的天堂。草海共有鸟类203种,其中水鸟有近80种,数量为5万到8万只。

▲渔民草海捕鱼。图/视觉中国

按活动区域算,草海有超过半数的鸟类是候鸟,它们并不会终生生活在这里,而是按照周期一年一次从遥远的地方飞来越冬,或者只是长距离迁徙的中途在此短暂停歇。

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客居”,来去匆匆的逐水候鸟,都喜欢草海这间“旅店”。

因水而兴|水运带来的文明

在工业革命之前,水运是人类最理想的长途运输方式。在水运交通发达的地区,沿水而来的不仅有互通有无的物资、特产,还可以形成思想文化的触碰、交融。

▲西江千户苗寨夜景。图/视觉中国

虽然贵州境内河流纵横,但水流湍急,暗涌颇多,并不利于航运的发展。加之峰峦叠嶂、山石林立,陆路交通也相当闭塞。也无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贵州在史书记载上总是呈现“隐身”状态。

▲贵州荔波樟江风景区。摄影/卢文

贵州地处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处,主要水系从中部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发散向外,构成水运的骨架。

由于水路的外向特质,贵州单凭其自然地理形态很难建构出一个单一而完整的文化体系。贵州的很多城市或市镇因地处分水岭而成为水陆转运的枢纽,?阳河畔的镇远古城即因水运而兴盛。

▲贵州荔黎芝峡谷。图/视觉中国

明代以前,贵州并没有系统和规模的长距离水运航道。明代时,流经镇远的?阳河,因着平缓宽阔的河道,成为湖广粮食进入贵州的重要通道。

?阳河源于武陵山区云顶山南麓的大岩脚下,穿梭于崇山峻岭中,流经瓮安、黄平,过了诸葛洞便进入镇远,继而下沅江,入洞庭,通长江。

▲依?阳河而生的镇远全景。图/视觉中国

近代以前,?阳河经历过三次开凿。真正开始大规模整治是在清朝,特别是乾隆年间的整治和开凿河道,使得贵州黄平旧州至湖南黔阳得以通航。

▲镇远龙舟竞赛。图/视觉中国

?阳河宽七八十米,深三四米,水流静缓,是明清时期出黔的重要通道之一。

?阳河维持通航直至近代,贵州境内航程约180公里。水运繁忙、宾客往来。

沿着?阳河,一艘艘木船带着纱、布、淮盐等物产鸣橹来到镇远,离开的时候,船上有载满了镇远当地的桐油、五倍子、烟叶、猪鬃和石膏等。

因着?阳河道,镇远“因水而立、因教而安”,航运将各地商人带到镇远,并随之带来了中原文化。

▲?阳河中的小船。摄影/李平安

密集的货物交易让镇远逐渐成为五方杂处、文化相间的商业要津。当年,五湖四海的外地商客在镇远结成许多同乡会,江西会馆、福建会馆、两湖会馆、两广会馆、秦晋会馆等各地商会,在镇远遍地开花。

▲凯里市镇远古镇,依山傍水。摄影/王寰

镇远,不仅实现了贵州与其他省份的互通有无,一度还成为了中国与国际交往的中转站。

▲凯里市镇远古镇祝圣桥。摄影/李平安

横跨?阳河上的祝圣桥,是一座七孔石桥。直至清朝末年,这座桥仍然是缅甸使节入华的必经之路,因此有“缅人骑象过桥来”的说法。缅甸使节进入云南,沿着驿道一路来到贵州镇远,在这里换乘船只,顺着?阳河,进入到湖南。

因水而醉|赤水河畔的味道

若论中国河流,应该没有哪条河的酒精浓度高过赤水河。赤水河的酒香,或许就是贵州的味道。

赤水河发源自云南,自贵州蜿蜒而过,穿四川汇入长江。每年的端午节至重阳节之间,雨季降水增多,河水呈赤红色,赤水河由此得名。

▲离了茅台镇,再无茅台酒。摄影/李贵云

一条赤水河全长500余公里,不出百里必有好酒,是为“美酒河”。

赤水河与长江交错,形成一个三角区域,西有宜宾、泸州、二郎,东有遵义、仁怀、习水。有接近一半的中国白酒名酒分布在该区域内,除了声名远扬的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董酒,还有地域性名酒赤水河酒、习水大曲、珍酒、鸭溪窖酒、尖庄大曲等,不一而足。

▲百草入曲酿酒工艺是国家保密配方和工艺。摄影/李贵云

好酒确乎天成。秘密之一便是自然环境。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赤水河之为“美酒河”,道理很平白。

酒的酿造,水至为关键。

赤水河流经云贵川三省,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水质良好,无色透明,入口微甜,酸碱适度,既无溶解杂质,钙镁离子含量、硬度也都符合优质饮用水标准。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被称为“中国白酒工艺活化石”。摄影/陆宇堃

气候是辅佐。赤水河谷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湿润而冬暖夏凉少雨水,有其十分特殊的小气候,利于酿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群落生长、富集。

粮食、河水、山谷、气候,赤水河的一切,融会在一起,就是一杯醇香剔透的白酒。

赤水河作为一条美酒河,最大的荣耀无疑是茅台。而茅台的发轫,还要从川盐入黔说起。

▲赤水燕子岩。摄影/陆宇堃

贵州素不产盐,因水道交通之便利,产地最近的川盐沿着赤水河源源不断地输入贵州各地。

茅台镇地处仁怀,本属偏僻,却因盐务,于乾隆初年成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地“仁岸”。“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贾齐聚茅台镇。

▲赤水河。图/图虫·创意

对于四海为家的商人而言,饮一杯酒,便足以慰风尘。酱香茅台的口碑,随着商人的往来,声名远播,“酒冠黔人国”。

贵州的味道,也顺着赤水河,飘散出悠久的醇香

- END -

文丨莺时

图编 | 袁千禧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地道风物·贵州》

参考资料

范亚昆主编《地道风物·贵州》

陈政《穿越历史的赤水河文化》

黄理中《夜郎文化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