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或许有点不太营养,吃过芦笋的或许会知道,在吃完没多久之后,上厕所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难以言喻的味道。一开始还不以为意,但多吃个几次之后,发现怎么每次吃完的尿,都会飘散出同样的气味?
于是回忆之前吃过的食物,仔细去比对差异,发现“芦笋”是共通点,那么散发出这种气味的,应该就是它了吧?
为了确定不是肾出了问题,只要聚餐时有出现芦笋,就会问朋友是否有同样的体验。结果很微妙,因为问过的大部分人,都表示吃完芦笋后,没有闻过什么让人觉得奇怪的味道。但偶尔会有朋友头如捣蒜的说“有有有……”于是就心安了,原来有人跟我一样。
这个疑问埋藏了很多时间,可是觉得这只是茶余饭后说笑话的话题,就没什么动力去找“科学”上的解释,但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想起它。
为了不让这个疑问继续困扰,就查了一下,很快的就在《Chemical senses》上找到了答案,只是有点深奥就是了。接下来就简单的分享一下为什么有些人闻得到,有些人不行。
能不能闻到“芦笋尿”是要看“天分”
早期就有研究调查发现,人们吃完芦笋之后,有些人能察觉到自己的尿有奇怪的味道;但也有些人完全没有感觉。而这种闻不到的情形,就称做芦笋嗅觉缺失症(Asparagus anosmia)。只是闻不到似乎不会带来什么不便,对身体健康好像也没什么大危害。
说是天分的原因,在于一个人能不能感知这种味道和基因有关系。就参考文献里面的信息,与闻到这种味道能力有关的基因是OR2M7,能编码出嗅觉接受器(一种蛋白质)。而无法感知的人,可能和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rs4481887)。
从发现芦笋尿的怪味以来,不少研究者都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目前一般认为,芦笋尿的气味来自其中的一系列含硫化合物。
1987年时,华林(Waring)等人用气相色谱对芦笋尿上飘出的挥发部分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它们在芦笋尿中找到了以下特征成分:甲基硫醇、二甲基二硫、二甲基硫醚、二甲亚砜以及二甲基砜。他们报告说,甲基硫醚与二甲基硫醚的混合物与芦笋尿闻起来气味接近。在2001年,莱特纳(Leitner)等人也利用类似的方法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找到了一共12种的含硫化合物,这其中也包括甲基硫醇和二甲基硫醚。
那么,这些成分是怎么来的呢?芦笋本身并没有发出什么怪味,这些小分子物质要想在烹调中幸存也不太容易,因此它们应该是以其他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芦笋当中,经过人体代谢之后才得以现身。科学家们认为,芦笋酸(Asparagusic Acid)和它的衍生物们比较可能是这些怪味物质的前身。芦笋酸是芦笋中具有特征性的含硫化合物,它的分子中有二硫戊环的结构。华林等人曾让两个排出过芦笋尿的志愿者吃下了芦笋酸,在此之后,他们的尿液再次出现了芦笋尿的气味。由此看来,芦笋酸应该就是怪味的元凶了。
吃完芦笋后,尿会出现一些含有硫的化合物,可能是吃之后在人体代谢的产物,也可能是烹调的过程中出现,只是不确定是哪一个能被嗅觉接受器感知。然后,关于气味分子与闻到味道有以下几个重点:
闻到的能力不是非黑即白:虽然有些人会直接说他不曾闻过,但闻到这种味道的能力不单纯是“Yes or no”,有些人没感觉,可能只是接触的浓度太低,低到嗅觉接受器无感。
这个能力可能可以培养:如果常常接触足够浓度的气味分子,那么感知这种味道的能力可能会变强。(练这个要干嘛?)而那些本来就闻得到的人,也因为本身感知能力强,每次吃都能闻到,于是就越能闻到。
吃后两小时是高峰:吃过芦笋后两小时的尿,味道可能最强烈。
关于吃完芦笋后的味道,大概就是这样子了,算是解开了多年的疑惑。最后请问……你是闻得到,还是闻不到的人呢?
参考资料
elchat, M. L., Bykowski, C., Duke, F. F., & Reed, D. R. (2011). Excretion and perception of a characteristic odor in urine after asparagus ingestion: a psychophysical and genetic study. Chemical senses, 36(1), 9-17.
rs4481887 – SN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