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隔膜。蝙蝠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一些蚊、蛾等昆虫。夜幕降临,大多数的鸟类都在睡觉的时候,蝙蝠独自出来觅食了。可是为什么蝙蝠只在夜晚活动,而在白天却见不到它们的身影呢?
有个童话故事上说:从前鸟类和兽类发生了纷争,蝙蝠因为长得又像鸟类又像兽类,于是蝙蝠在鸟类占上风时,就称自己是鸟类,因为它有翅膀;而在兽类占上风时,又称自己是兽类,因为它有像老鼠一样的头。后来,鸟类和兽类和好如初了,蝙蝠却因此不敢再见到它们,只能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出来活动。
童话毕竟是童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蝙蝠只在夜晚活动呢?它是怎样在黑暗中安全的飞行的呢?难道它的眼睛有超能力吗?它是怎么避开那些障碍物的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人们做了一个实验,把蝙蝠的眼睛蒙住,让他在屋子里面随便飞。虽然蝙蝠被蒙住了眼睛,但是那些悬挂在屋子内的铃铛一个都没有被碰响。之后,人们把它的耳朵塞上,嘴巴封住,再让他随便飞一次。这一次,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后来人们才知道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蝙蝠在夜间飞行不是靠眼睛看的,而是靠耳朵和发音器官飞行的。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一种尖叫声,这是一种超声波信号,是人类无法听到的,因为它的音频超出人耳能接收到的范围。这些超声波的信号在发出之后会呈直线传播,如果在传播时碰到其他物体,就会立刻反射回来,在接收到返回的信息之后,蝙蝠在震动翅膀的同时就能对这些信号完成计算,并且快速地绕开障碍物,去捕捉适合自己食用的昆虫。
蝙蝠的本领十分强悍,他用喉咙发出超声波,利用嘴和鼻子同时将超声波发射出去,再通过耳朵接收返回的声波。在同一秒钟内,蝙蝠可以发出超过250组的超声波,并且在同一时间内还能准确地接受和分辨同等数量的回声。利用声呐,他就能分辨出物体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活是死,从而也就能知道他需要的食物在什么方向。
科学家把蝙蝠的这一行为叫做回声定位,并且根据这一原理制造出了雷达这一可以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时至今日,雷达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上。
很多人因为蝙蝠相貌丑陋,惯于在夜间飞舞,觉得十分厌恶,遇到蝙蝠就驱赶它,甚至将他打死。事实上,蝙蝠只有在外界声音干扰较少的夜晚,它们的回声定位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如果白天捕食,蝙蝠很容易受到天敌的侵害;而夜晚则给蝙蝠提供了很好的屏障。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蝙蝠,因为它是吃害虫的,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作者:蔺亚丁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