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服役30周年
前一阵子,你一定看到过“你生日那天的宇宙”吧,这个活动就是NASA为庆祝哈勃望远镜30岁生日,而提供的全年365天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下的宇宙照片,送给全人类当做生日礼物。
但是你知道吗?哈勃空间望远镜拍下的照片并不是像照片这样颜色丰富,而是一张什么颜色也没有的黑白照片。
哈勃望远镜的黑白照片
哈勃望远镜之所以选择拍摄黑白照片,是因为黑白照片拍摄的精度更准,但是哈勃望远镜在拍摄时,并不是只拍摄一张黑白照片,而是使用不同的滤镜拍摄不同波段下的宇宙。
我们知道,颜色其实是一种电磁波,但是人眼看不到所有的电磁波段,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才能被我们所看到,这个波段就叫做“可见光”。
可见光里又因为波长的不同,对应的颜色也不同,比如:红色的波长是780~620nm,绿色的波长是577~492nm。
人眼睛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么多不同的色彩,是因为恒星发出的光是一种复合光,里面包含了很多不同波长的电磁波。
当电磁波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物体会吸收一些电磁波波段,再将不能吸收的电磁波波段反射出来,此时反射出的电磁波波段到达我们眼睛中,和眼睛发生一系列反应就形成了我们能看到的“颜色”。
比如:植物的叶子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它将其他颜色的电磁波都吸收了,只有绿色波段的电磁波被反射出来。
如果一个物体的颜色是黑色,这意味着它会将所有颜色的电磁波都吸收,没有电磁波可以跑出来,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颜色。
哈勃望远镜和人眼很相似,它也能接收光子,但它可以根据滤镜的调整,专门接收不同波段的电磁波。
哈勃望远镜一共有19个滤镜,以及1个空位,每一个滤镜拍摄到的电磁波波段并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哈勃望远镜会使用不同的滤镜拍摄同一个物体,得到多张不同照片。比如:在红外线先拍摄的照片,和在紫外线下拍摄的照片就不相同。而且拍摄的天体颜色越丰富,需要拍摄的照片越多。
这些照片传到地面上后,科学家会根据不同的照片,来为它们分别上色。其中在紫外线滤镜下拍摄的照片,科学家会为它们上成蓝色或者紫色;在红外线滤镜下拍摄的照片,科学家会为它们上成红色照片;在可见光滤镜拍摄的照片,会根据实际的颜色去上色,但为了和红外线,紫外线有区别,一般在可见光的照片中不会使用蓝紫色以及红色色彩。
就这样,科学家们会得到多张颜色不同的照片,然后再把这些照片叠合到一起,就得到了一张颜色丰富、色彩明亮的照片了。
但这还不是最终,为了让照片看起来更加有吸引力,科学家们还会人为将一些天体调亮,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照片的色彩饱和度,让照片看起来更吸引人。
之所以要把哈勃拍摄的黑白照片转换到彩色照片,一是为了更加直观地向大众展示宇宙的面貌,二来是这些色彩虽然是人为PS的产物,但都遵循科学原理,是比较真实的照片。
哈勃望远镜的意义
哈勃望远镜被称为“人类观测宇宙的第一双眼睛”,在哈勃出现之前,人类观测宇宙只能依赖肉眼以及地面望远镜。
但是地面望远镜有个缺点,那就是会受到地球因素的干扰。我们知道,科学的实验对精确度要求极高,很多实验项目为了躲避地球环境的干扰,会将实验室建立在地下或者是深山之中。
而地面望远镜和其他科学实验不同,它受到的干扰主要是地球大气层的干扰,我们知道,大气层并不是均匀的物质,而是由于冷热不均导致粒子的密度分布也不均。再者大气层会阻挡宇宙中一部分电磁波,造成地球接收到的电磁波有限。
然而太空中则不同,由于太空中没有大气层,也就是说受到的干扰较小,因此在太空中观测宇宙得到的数据比在地球上更全面、更详细。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以及欧洲的科学家们筹备了大型空间轨道天文台,后来这个项目也被命名为哈勃空间望远镜。
在哈勃望远镜服役之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天体有限,大多是离地球较近或者是自身发光较强的天体。
而哈勃就像是人类在宇宙中的眼睛一样,它大大拓宽了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甚至还发现了许多系外行星。
我们知道,系外行星本身并不发光,观测它们需要从它们所在的恒星亮度入手,当有系外行星绕过恒星时,会造成该恒星亮度发生改变,但是亮度的变化非常微弱,以至于人类在地球上因云朵遮挡造成的误差,都比观测的数据要大得多。
除此之外,哈勃望远镜还证明了每个星系中心都存在着质量较大的黑洞,尽管这个现象科学家已经从理论中推测了出来,但一直没被观测到。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通过哈勃望远镜推测到了宇宙的年龄;在可见光范围内,观测到了数千个星系,探测到了宇宙诞生之初的“原始星系“,这有助于天文学家研究宇宙发展的历史。
哈勃空间望远镜还更清晰地观测到了恒星不同时期的形成过程,以及帮助人们寻找系外宜居星球等。
可以说,如果没有哈勃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如同“睁眼瞎”一般,远远不如今天看到的这么丰富。
今年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服役30周年纪念日,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哈勃望远镜的故事,可以关注一下纪录片《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