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情绪,为什么他/她又总说“没事”?

上周,朋友跟我吐槽男友。

“他变了!以前他都会包容我的小脾气的。这两天我故意逗他、想撒撒娇,他居然凶我......还说什么外面很吵、房间很乱,家里不一直都是这样子的吗……你说,他是不是外面有狗了?!”

“他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心情不好?”

“我问了,他说没事。不知道他在烦什么。”

又过了几天,这位朋友发来喜报,两个人和好如初。

“他跟我道歉了,说因为工作上的问题,前几天一直很烦躁。他本来觉得自己没事,所以也没跟我说。我把他的一系列‘恶行’摆出来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对......”

类似的情况,你是否也似曾相识?

一直觉得自己“没事”,但其实整个状态早就受到了影响。经常要经过他人提醒、或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之前有情绪了。

为什么情绪会这么“隐蔽”?不想因为情绪纠缠而影响自己的状态、伤害身边的人,该怎么办?

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

01.

很多时候,无法觉察自己的情绪

让我们陷入偏见和冲动

以为内心毫无波澜,但就是看什么都不顺眼、想跟全世界干架。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情绪都处于这样一种无觉察(mindless)的状态。我们分辨不出自己有什么情绪、不知道它从何而来,也理解不了自己当下产生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是僵化而迟钝的。此时,我们只能从单一角度,看到那些与自己情绪相符的“事实”。

例如:路灯的颜色很阴郁(伤心)、伴侣很烦人(烦躁)、周围没几个好人(焦虑),却看不到其它的可能性(路灯的颜色也是温暖的、伴侣有可爱的一面、身边的人也可以是友善的)。

而为了将自己从这些无名的“不爽”当中解救出来,我们就很可能无意识地采取一种防御机制:将情绪“扔”出去,投射到外界。

就像文章开头我朋友的男友一样,他会感觉窗外很吵、家里很乱、女朋友很烦,但他察觉不到,正是他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他对外界的认知。

虽然本意是想要快速让情绪恢复平静,我们却很可能反而因为这种投射,而纠缠在负面情绪里。

*没有被觉察的情绪,影响我们看到的“事实”

当我们无意识地将情绪投射到外界,它就成为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滤镜。

你可能也曾感到困惑,不同时候,自己对一件事情的解读方法很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比如:

同样是面对批评指责,在平时,你能够客观接受,并根据反馈进行适度的自我审查;而在生气时,你只感觉到被攻击了,认为“都是ta太苛刻了”或“ta根本什么也不懂。”

男/女友好几个小时没回微信,如果心情不错,你可能想到对方在忙、等会试试。而感到焦虑时,你只联想到对方可能出了意外、或是已经背叛了你,于是微信轰炸对方,或与ta吵架、说出伤人的话。

面临挑战,处于愉悦或兴奋状态中的你,可能会觉得“好像很有趣,我也可以试试”;相反,处于抑郁或恐惧情绪中的你,则会先想到“我肯定不行”,而选择逃避。

这些时候,我们意识不到,是自己的情绪带来了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世界的种种认识,而会盲目地将这些看法当作是“事实”来接受,并做出自动化的反应。

我们陷入在自己的情绪里,没办法分辨真实情况到底怎么样。而由于对现实的认知是失真的,我们也往往没办法选择足够好的方式,去应对现实中的挑战。

*冲动行事的陷阱

需要注意的是,对情绪的无觉察还可能驱使我们冲动行事。

当我们被情绪主导、且对此无觉察时,可能会将情绪“付诸行动(act out)”,比如说:因为感到愤怒而增加与伴侣/家人吵架的次数,或因为对自己感到失望、而逃避那些本来很有价值的机会。

这些行为会持续地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以及个人发展。总地来说,在情绪的影响下,我们可能做出多个不够明智的选择,最终过上一种不够好的生活。

02.

对情绪的无觉察,

会影响我们的核心信念

学者John A. Lambie认为,情绪可以改变我们对当下环境的知觉(perception)。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是因为,当我们持续地、大范围地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外界,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由自己创造出的、不够真实的世界。

比如说,一个受严重焦虑困扰的人。当ta将这种情绪投射到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身上,就会觉得身边充满了恶意、世界是邪恶而可怕的。在这样的世界里,ta极度缺乏安全感,只能以一种小心翼翼、时刻提防的状态生存。

换句话说,在情绪影响下,我们往往感受到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现实”。在这个现实中,我们僵化而受限,只能看到、听到、想到那些与情绪相符的内容。

*而当我们长期被同一类型的信息浸泡,我们还会对自己和世界形成一些根深蒂固的核心认知。

比如,在前面的例子中,

那个面对不了批评指责的人,在每次遇到个人评价时,都认为是“对方有问题”,久而久之,ta就可能陷入“这个世界根本没人能理解我”的孤芳自赏和自我孤立中。

而那个时刻怀疑伴侣背叛自己、并不停因此陷入争吵的人,则可能对自己产生“我是不值得被爱的”、“我的宿命就是被背叛”这样的核心认知。

同样的,遇到挑战就习惯性退缩、认为自己肯定不行,这个人也可能在类似经验的积累中,进一步强化这种想法,最终将“我是一个很差劲的人”融入对自己的认知中。

在“情绪影响‘现实’、扭曲的‘现实’又影响核心认知”的过程中,我们陷入一种有害的循环——越是丧,越会看到令人沮丧的世界,越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

但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个恶性循环可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看不到那些本一直存在的“出口”,也摆脱不了这些情绪的纠缠。

此时,我们是不自由的。

03.

如何获得情绪自由?

与上面那种不自由状态相反的,则是“情绪自由”的状态。它指的是一种有能力管理情绪而不被它过度纠缠的状态。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扭曲认知,看到更完整、更真实的世界。以此为前提,我们才可能根据当下环境、及时且灵活地调节自己的状态。

那么,到底如何获得情绪自由呢?

1. 正念感受、自我接纳

很多时候,我们将情绪投射出去,想要假装它并不存在,却反而陷入情绪的陷阱。这一困境的解药,就是正念,即无评判地观察自己当下的状态。

我的身体有什么感受?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我联想到了什么画面吗?是什么令我产生这种感受?

在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带偏见地、客观地去观察自己。如果开始觉得很难,你也可以先试着从一种“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当你真正接受这些情绪的存在,允许自己去体验它们,它们反而会自然减弱、逐渐平复。这是因为,情绪本身是具有流动性的。当你让自己的情绪流动起来,就会慢慢从之前被情绪纠缠的状态中走出来。

2.改变认知、夺回主控权

想要获得情绪自由,我们还需要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认知角度,把投向外部世界的情绪收回到自己身上。

下一次,当你感到“身边人怎么都这么坏......”、或“世界怎么这么灰暗......”时,记得提醒自己——真正令“我”产生这些看法的,是情绪。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你已经开始走出被情绪绑架的幻境,重新夺回情绪的主控权了。

3. 用更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

夺回情绪的主控权后,我们就可以避免冲动行事,并有意识地选择更健康的方式来表达它们。例如:感到愤怒——拳击发泄;感到难过——大哭一场。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通用”的情绪表达办法,就是写作(Journaling)。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泄,还会自然地令我们与情绪产生一些距离,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容易观察它们。

你可以在日记本上,把心里的想法和感受都写出来——想到哪就写到哪,无需在意语法或是错别字,甚至可以写好之后就撕掉。

当我们允许自己表达、披露内心曾被隐藏的情绪,我们就不会轻易被情绪所困。

说了这么多,我们想告诉你的是,情绪状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隐蔽却巨大的影响。越是一味想要摆脱这份影响、拒绝承认它的存在,我们反而越是容易被情绪掌控,陷入痛苦、做出伤人伤己的冲动行为。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越是认识到情绪的影响,我们也越是能够获得足以抵抗这份影响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够从那个被自己塑造的世界中走出,拥有情绪上的自由。

Reference:

Lambie, J. A. (2020). The demanding world of emotion: A Gestalt approach to emotion experience.New Ideas inPsychology,56, 1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