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一直是人类的梦魇,2020年再次证明了这个命题。世人与瘟疫的抗争也从未停止过,中医学者也不例外。与瘟疫抗争过程中,留下了一串瘟疫研究典籍的脚印。其中集大成者,莫过于明末疫乱中诞生的医典,游医吴又可编撰的《温疫论》。
吴又可《温疫论》(来源:南海网)
由于种种原因,被誉为我国首部传染病专著的《温疫论》最初并没大面积传播,知之者甚少。几十年后,一部注解《温疫论》的医典横空出世,终于改变了这一局面。此书系统而全面地讲解了瘟疫的治疗方法,直到现在还作为瘟疫治疗的参考。
医家喜叹《温疫论》
清朝康熙年间,四海平定,百姓乐业。如此背景下,中医学再度兴盛,医学者多研究前代医典期救治百姓。江南戴家世代行医,至此出了一位全才——戴天章。
戴天章生于上元(今江苏江宁县),因晚号北山,故后人称其“北山先生”。少年时随文章大家林青雷习经史之学,科考取诸生。他天资聪慧,年纪轻轻就文通天文、地理、历史、书画,武擅射击、剑术,闻名南方,俨然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风。
淡泊名利的戴天章对科举不感冒,反而喜欢上了医学。数十年间,他遍阅古代医典,又治愈了多位病人,成为兼通理论与实践的临床专家。他最喜欢的前代医典是《温疫论》,在他看来,瘟疫是疾病中最厉害的“杀手”,动辄死伤上万人,有本事的医生就应该向瘟疫宣战。为此,他先研究了书目,弄清到底是“温疫”还是“瘟疫”。原来,先秦的古医书就有关于瘟疫的记载,不过当时的名字叫“疫、疠”等。后世医家多认为瘟疫的“瘟”来自“温热”的“温”,如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即有明文佐证。吴又可遵从先人用字习惯,拟名《温疫论》。
《景岳全书》(来源:盛世收藏网)
戴天章读《温疫论》时而拍案叫绝,时而扼腕叹息。虽然此书“贯通古今,融以心得,可谓独辟鸿蒙,揭日月于中天”,但医家之中“有见其书而不能信者,或知而不用者”,于是在瘟疫临床时仍拘泥于治疗伤寒的方法。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此书诞生于明清换代之时,人心未稳,医典很难传播;二则瘟疫是疫中大病,一般医家能不碰就碰,以免连累自身。戴天章自是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
文化人对古典的最好传承,就是写书诠解。戴天章也不例外。他决心写一部注解《温疫论》的专著,结合临床实践讲解瘟疫的防治,让更多人知道并研究此书。
理论临床创新论
经过多年研究、修改,戴天章于1722年初步完成了的《温疫论》注解、增订、删改版书稿,拟名《广瘟疫论》,又名《瘟疫明辨》。从规范文字角度出发,书中统一称“温疫”为“瘟疫”。
《广瘟疫论》全书共五卷,所载内容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其中多有真知灼见,为后世提供了辨别温、寒之病及防治瘟疫的“经典要法”。书中开篇即指出瘟疫的概念:“若瘟疫,乃天地之杂气,非臊,非腥,非焦,非腐……知为瘟疫而非伤寒,则凡于头痛发热诸表症。”由此得知,瘟疫是因温气而生,和伤寒一样都有发热的症状。
《广瘟疫论》(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广瘟疫论》卷一“辨”章提纲挈领地指出伤寒和瘟疫的区别及早期症状的不同。“辨”分为辨气、辨血、辨舌、辨神、辨脉、辨时行疫疠与风寒异气等八辨,具体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如在“辨气”一节,书中指出:人体本应有香气,而瘟疫患者体内散发出臭气;寒伤患者一般不散发臭气,只是生病多日身体会有腐气。臭气和腐气不同,郎中可通过“闻”进行辨别,如果明知患者散发的是臭气还坚持开伤寒之药,那只会延缓病情。八辨中的“辨气、辨血、辨舌、辨神、辨脉”是戴天章在研究《温疫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详细列举症状之时对气、血等五方面的辨识,发前人未所发。后世有学者称其为“戴氏五辨”,多次引用到瘟疫研究专著或文章中。
弄清瘟疫与伤寒的区别后,要做的就是预防和治疗。《广瘟疫论》结合伤寒的防治,提出“汗、下、清、和、补”瘟疫治疗五法。如“汗”法一节指出:伤寒一般特征在体外,所以建议用温和的药;瘟疫通常深入肌里,要用辛凉、辛寒的药。这些都是戴天章的经验之谈,由证立法,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相互呼应,是中医史上绝无仅有的“戴氏五法”。
无论“戴氏五辨”还是“戴氏五法”,都是戴天章在研究吴又可瘟疫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是《温疫论》的总结和提高,对瘟疫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也是《广瘟疫论》能流传到现在的真正原因。
后记
话说戴天章修订完《广瘟疫论》书稿之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家人将稿本赠予存存书屋保存。后安徽歙县书商郑奠一偶得书稿,以《瘟疫明辨》之名刊刻行世。
几十年后的乾隆十八年(1753年),戴天章的孙子戴祖启中进士后,以《瘟疫明辨》为蓝本,用《广瘟疫论》之名重新刊刻发行。之后,此书有《广瘟疫论》、《瘟疫明辨》两种底本行世,其中前者相对较多。此书甚受后世医家青睐,两种底本相互参订、修撰刊刻数十次。时至今日,《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收有60多种版本,可见《广瘟疫论》传播之广。
瘟疫明辨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广瘟疫论》的广泛传播反映了我国古代“大夫”在瘟疫治疗上所做的贡献。其实,关于治疗瘟疫的成功案例,在中华医学史上并不少见。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清初这部专业注解《温疫论》的《广瘟疫论》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广瘟疫论>学术思想之探析》,作者陈扬荣,《中华医史杂志》2003年第1期。
2. 《从<瘟疫明辨>探讨戴天章学术思想》,作者陈大舜,《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3. 《论戴天章<广瘟疫论>中辨治之要》,作者江泳,《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1月。
作者:魏德勇